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向服务计算中Web服务动态绑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面向服务结构组件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下静态绑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基于改进的面向服务架构提出了一种Web服务动态绑定模型,并对模型的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增强应用对服务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系统维护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服务关系及其在面向服务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向服务计算模式中,传统的UDDI、ebXML服务注册中心无论是服务发现,还是组合与交互方面都面临着信息共享和过程中介的难题.文中结合语义Web(Semantic Web)和社会化网络(Social Networking)技术,显式地定义服务间的交互关系(简称服务关系),并将它们融入到服务注册中心的组织、构建及服务计算过程中,将可用Web服务组织成具有丰富语义信息、基于业务上下文和交互关系的服务生态系统.文章首先分析并定义了参数、操作和服务三个层级的服务关系;接着详细讨论了服务关系挖掘的技术细节,包括Web服务的语义标注、服务关系提取、利用等;最后是相关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将语义推理和关系演算引入到服务发现、组合、交互过程中,可以促进和便利服务计算,也是朝向服务互联网(Internet of Services)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4.
5.
普适计算环境下信任管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普适计算环境下,各种资源、设备、应用以及环境均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因此如何衡量实体间的信任关系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安全和认证方法基于可信第三方,而在动态的普适计算环境下,可信第三方的设置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普适计算信任管理模型,该模型集成了信誉和风险分析机制,考虑了多种相关因素,可以有效建立和度量各实体间的信任关系.相关仿真结果证明,该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一种信任增强的Web服务综合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信任的网络交易业务日益增多,然而Web服务环境下的信任评估模型还不健全,存在Web服务请求方身份不明、信任度量因素考虑不周全及信任评估主观性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Web服务环境下信任增强的综合评估模型——WS-TECEM(Trust Enhanc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for Web Services)。WS-TECEM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任关系强度、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信誉看法及第三方信誉推荐者的可信度等思想,提出一种信任粒度更细、信任指数更强的评估模型,仿真实验表明,WS-TECEM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度量Web服务环境下交互双方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8.
何积丰,金芝,李宣东.面向服务的计算专刊前言.软件学报,2007,18(12):2965-2966.http://www.jos.org.cn/ 1000-9825/18/2965.htm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基于Internet的应用的延伸,以Web服务为基础的分布式计算模式SOC应运而生,其目的是有效解决在分布、动态、异构环境下,数据、应用和系统集成的问题.SOC将WWW上静态的、无结构的Web页面扩展到拥有自主行为的、具备执行任务能力的Web服务,融合了网格计算中\"无处不在的、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的思想,在面向对象、基于构件的开发、分布式对象计算及Web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开发、部署和集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集成Agent技术和面向服务计算技术: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ent技术和面向服务计算技术是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二项重要技术.这二种技术都试图为互联网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新颖的技术途径,但是它们的关注点、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优势和不足各不相同.将这二种技术相互集成有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弥补各自的不足.近年来有关集成Agent技术和面向服务计算技术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将为部署在互联网上的动态、开放系统的开发提供新颖、有效的技术途径.分析了集成Agent技术和面向服务计算技术的背景和动机,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已有的成果,并展望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由于对等(P2P)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各种恶意节点的恶意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加之传统的信任管理模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对等网络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级推荐的P2P网络信任模型(GRTM)。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分级推荐的信任模型能有效评估节点的信任度,交易成功率优于传统的信任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聚集超级节点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对等网(Peer-to-Peer,P2P)中节点之间由于兴趣爱好差异大、相互发生重复交易的可能性较小从而难以有效建立信任关系的现状,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超级节点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中节点以兴趣相似而聚簇,节点之间信任关系被划分为3种类型并被给予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同时,对于推荐信任信息中存在的虚假的、误导性的和不公正反馈的问题,文中还提出基于节点相似性的反馈信息过滤算法予以有效解决.最后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模型不但具有抗恶意节点攻击的强壮性,同时在资源查询时具有较低的查询开销和失败率. 相似文献
15.
DTM:一种面向网络计算的动态信任管理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开放的互联网中,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实现跨自治域资源共享与协同的前提.然而,网络计算环境的分布自治特性,使得各类复杂系统中应用不同的信任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信任定义的不一致问题,特别是很多系统为支持多域协作,直接假设实体间信任具有传递特性,而在模型中缺乏该性质成立的条件;此外,网络计算环境中的动态演化特性,使得驱动实体间协作的信任关系随需而变,而现有信任管理模型仅仅关注于系统功能结构,缺乏对这种动态性的描述.文中提出了一种动态信任管理模型DTM,基于信念公式形式化定义了主体间的信任公式,并将信任的传递特性(信任链)解释为模型的一条性质.在该模型中,针对信任关系的动态特征,以时间为参量刻画主体公式集,以事件为触发条件刻画主体间信任的变化,并基于正则事件序列描述信任管理的资源授权过程,可刻画主体间信任的建立过程.最终,设计、实现了一个信任管理系统CROWN-TM,并进行了初步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的信任模型作为密码技术的有效补充,在抵抗内部攻击、识别故障节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应用于安全路由、安全数据融合等,用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公平性;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下信任模型的特性,详细介绍了信任模型的评价指标;选取4种典型的信任模型进行评述,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最后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进行后续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志愿计算因其开放性、匿名性和动态性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对系统的安全性带来挑战.传统认证方式无法满足志愿计算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而通过在系统中建立信任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构建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志愿计算系统信任模型VC-trust.依据贝叶斯定理对节点的不确定性行为进行分析预测,根据节点历史交互记录并引入处罚因子和调节函数计算节点信任值,同时利用时间滑动窗口对其进行更新.实验结果表明,在节点行为变化的情况下,VC-trust模型较BTMS模型具有更高的交互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面向中国范围内的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开放的、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中(如网格计算、对等计算或云计算等)促使各个节点诚实、可靠地交互提出了一套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信任评估模型。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主观意愿和行为方式来设计网络节点的信任评估模型,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中国范围内的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的系统安全稳定性和协作成功率。信任评估模型充分考虑了节点的身份、节点间关系、直接交互经验和客观综合评价情况,同时考虑了节点信任情况的动态变化。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可推广性和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推荐证据的有效抗攻击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一种基于推荐证据的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信任模型RETM(Recommendation Evidence based Trust Model for P2P networks),解决了基于推荐的信任模型中普遍存在的在汇聚推荐信息时无法处理不确定性信息以及强行组合矛盾推荐信息引起的性能下降问题,同时,RETM采取推荐证据预处理措施,在合成之前有效过滤了无用的以及误导性的推荐信息,使得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抗攻击性能.在推荐信息的查找问题上,RETM提出了基于反馈信息的概率查找算法,该算法在降低了网络带宽开销的情况下,提高了信息查询的准确率.实验证明RETM较已有的信任机制在系统成功交易率、模型的安全性等问题上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20.
DRT:一种云计算中可信软件服务的通用动态演变鲁棒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云计算的软件服务的信誉度量方法-动态演变的鲁棒信任模型DRT.DRT模型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地刻画动态特征,包括加权评级变化,时间演变,记忆平滑处理;信誉评级方法合理,包括依信誉权重的直接评级和间接评级;健壮性高,能抵御Bad-mouth、Id-shift、Collusion、Trust-abuse及其联合攻击.并提出DTAA攻击检测算法来检测Collusion攻击(以及联合攻击).模拟实验表明,关键信誉评级方法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