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异步交叉轧制的轴赂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分析了轧制过程中支承辊和工作辊轴向力的形成特点,研究了各因素对轴向力影响的基本规律,并观察了软件的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2.
赵林  金国田  傅作宝  白光润 《钢铁》1998,33(1):42-44
对异步交叉轧制的能耗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表明,随交叉角增大,轧制能耗下降,当交叉角(θ)增至临界值(θcr)时,能耗最小,交叉角θ〉θcr后,能耗基本不变;随异步比增大,能耗亦下降,当异步比(i)增至临界值(icr)时,能耗最小,i〉icr后,能耗则上升,且θ愈大,icr亦愈大。即当交叉角为θcr且异步比亦为icr时,异步交叉轧制综合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3.
赵林  金国田  傅作宝  白光润 《钢铁》1998,33(1):42-44
对异步交叉轧制的能耗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表明,随交叉角增大,轧制能耗下降,当交叉角(θ)增至临界值(θcr)时,能耗最小,交叉角θ>θcr后,能耗基本不变;随异步比增大,能耗亦下降,当异步比(i)增至临界值(icr)时,能耗最小, i>icr后,能耗则上升,且θ愈大, icr亦愈大.即当交叉角为θcr且异步比亦为icr时,异步交叉轧制综合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轧辊的交叉和轴向窜动的独创设计,达涅利6辊3C6^TM轧机实现了超大范围控制。除了中间辊弯辊和工作辊的正负弯辊外,轧机会在处于临界轧制状态时自动执行中间辊交叉。此外,机座还配备了工作辊轴向窜动,以便有效地控制带钢边部减薄。轧制力的有利分布,也优化了工作辊的磨损,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采用摩擦学中的预位移原理和滑动摩擦原理分析了由于工作辊交叉引起的工作辊与支承辊之间以及工作辊与轧件之间的轴向作用力,并对工作辊轴向力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四辊轧机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力参数。  相似文献   

6.
对常规轧制和交叉轧制时变形区金属流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二辊冷轧机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非对称交叉轧制时,前滑值随交叉角增大而增加,为计算连轧秒流量、张力和轧制压力等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键  刘镛 《武钢技术》1994,(7):37-41
本文在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指出辊系交叉是四辊冷连机工作辊轴向力的最首要因素。从理论分析了辊系交叉产生轴向力的机理,并提出了减少轴向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异步轧制工艺可降低轧制力,并能突破同步轧制的最小可轧厚度。在工作辊径D=8mm,支承辊传动的四辊实验轧机上实现了异步轧制,进而在二十辊轧机上实现了异步轧制并进行了多辊轧机异步轧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辊轧机异步轧制极薄带可降低产品最小可轧厚度,提高带材质量。在二十辊轧机上采用异步轧制可以获得宽75mm,厚度低于0.00mm的极薄带材。工作辊径与带材厚度的比值D/h大于8250,带材宽度与厚度比值B/h大于75000,达到同类轧机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热轧镶套支承辊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法将辊套和辊轴热装配成一整体的复合支承辊,辊套和辊轴采用不同材质,能满足辊身和辊颈的不同功能要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辊套与辊轴的配合结构、配合性能、与相关部件装配关系、轧制使用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配合结构设计、配合直径及过盈量确定、配合面加工精度、装配工艺。通过实际验证,热装镶套支承辊不仅可以达到整体支承辊相同的轧制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抗断辊事故能力,使用成本大幅降低,值得在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板形自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改进板形的措施亦不断增多。近几年发展的液压正负弯辊和热态调节系统已不能满足连续轧制程序控制的有效调节。最近西德西马克公司和蒂森厂合作开发的连续可变凸度控制是较为理想的板形自动控制技术。它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轧机工作辊传动,工作辊直径大、工作辊弯曲,因此仅控制工作辊轴向移动,简称CVC。另一种为适应冷轧机的进一步发展,冷轧机工作辊直径趋于减小,支承辊传动,工作辊弯曲,因此不仅控制工作辊轴向移动,而且要控制工作辊沿轧制方向水平移动——即HVC技术。目前冷轧机多为第一种型式——CVC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钢管斜轧延伸工艺参数模拟与辗轧角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何慎  薛利平  鹿守理  卢于逑  钟倩霞  李志强 《钢铁》1998,33(9):31-34,30
基于建立的斜轧延伸机轧辊速度模型,模拟分析了沿轧制方向和螺旋方向上辗轧角对轧辊速度、局部送进角、局部角速度的影响,进而分析了这些参数对金属变形和流动的影响,据此可优化辗轧角。  相似文献   

12.
《钢铁冶炼》2013,40(1):71-80
Abstract

Although a pair crossed rolling mill has a very high control capability of strip crown, a frictional force always occurs in the strip width direction between the strip and the work rolls. An analysis of rolling load was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the shear deformation of strip cross-section caused by the frictional force. From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or a large-scale mill for produc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a) the cross angle hardly influences the rolling force and torque, (b) the thrust force on the roll induced by the frictional force decreases as a result of shear deformation, (c) the thrust factor, i.e. the thrust force divided by the rolling force, is little influenced by the strip deformation resistance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work rolls and the strip during hot rolling, (d) the thrust force applied to the rolls during hot rolling is 3–6% of the rolling force for the cross angle of 1° and this is not an obstacle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rolling mills.  相似文献   

13.
板带材轧制头部翘曲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影响板带材轧制头部翘曲的因素进行了铅板轧制实验研究。影响因素有上下轧辊直径比、压下率、导入角和轧辊转速。正交实验是L25(45),研究表明:辊径比对头部翘曲影响最大,导入角的影响次之,轧辊转速的影响最小,各种因素的影响趋势变化呈现了不同的规律。实验轧机控轧6 mm铅板头部翘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上下轧辊直径比1∶1,压下率5%,导入角-3°,轧辊转速164 r/min。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 R2 轧机主传动系统轴向窜动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轧机上下辊系发生轴向窜动的原因分别是辊缝调整时万向接轴水平长度的变化和轧辊交叉产生的轴向力。通过采取提高主电机轴向阻尼止推装置的阻尼效果以降低扁头套与扁头之间的临界摩擦力以及通过调整下辊系的交叉状态以降低辊间轴向力等措施,使 R2 轧机主传动系统轴向窜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避免了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冷轧带钢的板形质量,在1250单机架6辊可逆冷轧机板形控制系统改造中,根据轧制工艺,设定了中间辊初始位置。基于板形调节机构的调控功效,由闭环板形控制系统给出了中间辊在线横移的调节量。为了减少横移对轧辊磨损的影响,通过试验以及数值计算分析了中间辊横移阻力与横移速度以及轧制力之间的关系,对中间辊横移速度进行了设定。经现场应用表明,中间辊横移控制模型具有较高的板形控制精度,对实现冷轧带钢的高精度板形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系列薄带异步轧制的实验,给出了压下率、轧制速度、轧件宽度及润滑条件等参数对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影响.轧制力和轧制力矩随着轧件压下率、轧件宽度的增加而增加;轧制速度增加时,轧制力和轧制力矩降低;在轧件涂抹润滑剂的轧制条件下,轧制力和轧制力矩也降低.轧制完成后,薄带的表面粗糙度的值减少.同时也探讨了异径轧制过程中轧件表面的粗糙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宋君  任廷志  魏臻  刘宝权  王奎越  宋宝宇 《钢铁》2021,56(9):102-109
 为了解决在高速连续生产中前后两卷带钢规格发生变化时,工作辊在线窜动和工作辊锥形段辊形引起的机组频繁断带问题,基于多目标寻优理论构造了工作辊窜辊多目标函数,计算得到了不同辊形下的最优窜辊区间,提高了轧机边部减薄控制效果。根据工作辊窜辊速度动态补偿控制确定不同轧制力条件下窜辊速度优化控制值,减小轧辊磨损和轴向力影响,保证高速轧制过程的稳定,减少带钢在工作辊窜动过程中产生的断带次数,提高了机组作业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Simufact软件建立了大型异形截面环件辗扩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并揭示了芯辊直径对环件热辗扩过程中的等效应变、轧制力、环件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芯辊直径的增大,在径向孔型中,会导致金属在环件内表面流动阻力增大,从而使环件内表面等效应变减小,而在轴向方向,上下表面等效应变并没有明显变化;芯辊与环件内表面接触面积变大,使更多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使径向轧制力逐渐增大,而轴向轧制力的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变化;在环件尺寸方面,芯辊直径的变化对环件尺寸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CVC和HC两种主要轧机机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 9.0建立了三维辊系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机型的四辊和六辊轧机在不同窜辊、弯辊工况下的轧制力纵向刚度和弯辊力纵向刚度的变化情况.在相同工况下的四辊轧机的轧制力纵向刚度要大于六辊轧机.中间辊窜辊或工作辊窜辊对HC轧机的轧制力纵向刚度和弯辊力纵向刚度的影响要大于CVC轧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