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资源脆弱性是评价水资源系统对自然条件变动或人类开发利用影响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评价对于水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综合因素三方面给出13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相关研究及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综合进行区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以海河流域为例开展了实例研究,海河流域现状的水资源脆弱度为59.7,属于中度脆弱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经过人工水资源调控措施,海河流域2020年、2030年水资源脆弱度分别为58.64、58.63,证明水资源调控措施将会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条件。该方法对流域级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1、1998、2000年地下水主要水质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海河流域水质状况进行研究,客观评价流域地下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海河流域地下水监测水平低、手段落后,已不能满足地下水管理及水资源优化整体配置需要,因此建立海河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势在必行。介绍了海河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初步建设技术路线,为进一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模型初步研究是结合海河流域信息化建设与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工作开展的,本次研究建立的地下水模型,充分借鉴了近几年以来各省水利部门和地矿部门完成的相关成果,按地下水资源评价分区,根据地下水含水组的类型及补,排条件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论关系,采用已有的区域水量均衡值,利用观测水位完成成水文地质参数校核,结合开采方案,利用率定后的模糊型计算地下水位变化,并对今后模型建设与地下水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角度,分析了近50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随着流域内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引起流域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的剧烈改变,主要表现为由于山前水库的修建和河流断流,改变了地下水自然补给的时间分布规律;地下水排泄方式高度人为化,流域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地下水天然补给空间格局被破坏,新格局完全受人类活动控制极不稳定;地下水流场在水利工程和超采的作用下,从流域到局部都发生了改变.伴随改变,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不断趋于恶化,并制约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环境的基础.该文回顾了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历史,概括了国内外关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一些模型和方法,指出了国内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模型初步研究是结合海河流域信息化建设与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工作开展的。本次研究建立的地下水模型,充分借鉴了近几年以来各省水利部门和地矿部门完成的相关成果,按地下水资源评价分区,根据地下水含水组的类型及补、排条件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采用已有的区域水量均衡值,利用观测水位完成水文地质参数校核。结合开采方案,利用率定后的模型计算地下水位变化。并对今后模型建设与地下水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加强海河流域地下水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却承担着全国10%的人口、11%的耕地用水,并支撑着全国10%的GDP。为了保障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过度开采了大量地下水,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下沉、河道干涸、堤防的防洪能力降低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要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统一管理力度、通过流域内城市和农村的节水并结合外流域调水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终控制地下水超采。另外.从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了探讨性意见,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回顾了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发展历史,概括了国内外关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一些模型和方法,指出国内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便在今后研究中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研究流域极端降水风险分布有利于防灾减灾措施科学制定。本文以海河流域为对象,基于30个气象站点1990—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去趋势波动法(DFA)、百分位法、Pearson-Ⅲ概率分布计算极端降水阈值,分区提出极端降水阈值建议并探讨其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基于危害性和脆弱性指标分析流域极端降水风险。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极端降水阈值西北地区为45 mm,东南地区为65 mm;近30年来极端降水天数呈减少趋势,其中东南地区下降幅度更大,且极端降水发生概率存在东部沿海区和西部五台山、原平附近两个高值中心区;海河流域极端降水风险自东南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降低,其中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滦河下游、北三河下游、大清河下游、子牙河和徒骇马颊河,低和较低风险地区位于北部山区。  相似文献   

12.
从评价基础、评价内容、评价参数及方法、评价成果等方面对两次水资源量调查评价进行对比分析.与第一次评价相比,第二次评价水资源量有所减少,这是气候与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韩瑞光 《中国水利》2010,(19):28-29,35
水资源需求管理就是对水资源影响要素多维综合调控的管理过程,最终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利用。通过系统分析海河流域在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海河流域必须走严格的水资源需求管理之路。从水资源管理改革的角度出发,围绕流域水资源规划方法、配置和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流域机构管理、科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海河流域水资源需水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的产流机制改进CLM3.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3.5)的水文过程参数化,同时嵌入地下水开采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模块,并考虑经济社会用水,建立能够描述流域自然-人文过程的大尺度陆地水循环模型(CLM-DTVGM)。以地下水开采严重的海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作为大气强迫驱动,针对海河流域1980年-2010年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地下水开采活动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活动引起海河流域地表径流和土壤湿度整体有所减少,蒸散发则呈增加趋势,且各水循环要素空间分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节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长期过度开发,流域用水量大大超过了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并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通过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水资源质量状况综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海河流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污染及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 ,已成为制约本流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稳定的社会问题。对海河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水资源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初步分析论述了水污染造成的恶果和危害 ,以及应当采取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GRACE卫星数据在海河流域地下水年开采量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GRACE卫星数据和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数据,反演了2004—2009年连续72个月的海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2004—2009年海河流域水资源公报的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数据,建立了地下水年开采量与GRACE地下水储量年变化、年降水量的二元回归模型。利用GRACE卫星数据和GLDAS数据反演的地下水储量年变化与由地下水位观测数据计算出的地下水储量年变化相关性较强,其R2为0.804;基于GRACE地下水储量年变化数据与年降水量数据,对地下水年开采量的估算结果良好,建立的回归模型的R2为0.787,表明利用GRACE卫星数据对地下水年开采量进行估算是可行的,是传统地面调查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海河流域中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分别测定了17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Cr、Ni、Cu、Zn、As、Cd、Hg、Pb共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其同源性、污染来源及污染程度.结果 表明:海河流域中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比整体上较历史水平有所下降,8种重金...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对海河流域地表径流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剧烈的人类活动,海河流域水文下垫面条件变化已对流域径流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降雨径流一致性修正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法,研究了海河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和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径流量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刘斌 《海河水利》2002,(5):9-10
从历史上看,生态环境意识的变迁决定着水资源管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50年来,由于人口猛增,加上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不断地侵夺生态环境用水,从而造成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必须建立健全水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用水的权属管理,实施水资源分类分级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