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鹤壁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地下水资源又面临着严重的浪费与污染问题。为实现鹤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需做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率,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文章试分析当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做好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宋扬  于正兵 《吉林水利》2013,(4):49-50,59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省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地下水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建议,以使今后更合理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珠江流域片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利用地下水是解决未来经济发展用水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分析珠江片区地下水资源情况的基础上,梳理了现阶段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对合理开发和保护珠江片地下水资源、促进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内蒙古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现状以及目前地下水资源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应对保护措施,期望能够有效提高内蒙古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能力,达到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辉  齐学斌 《中国水利》2009,(15):30-33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地下水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地下水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地下水管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管理模型与软件、地下水勘查物探新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与设备、地下水修复技术、地下水补源等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指出了其局部区域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污染等一些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需要等,对全省地下水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以地下水功能区为研究单元,根据功能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考虑未来地下水资源利用需求,为加强地下水的开采控制管理,确定各功能区的控制开采量,提出了江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架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涵义和内容,探讨了地下水资源管理总体架构,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设想,以便加强和全面推进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地下水资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民主化,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地下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乌兰布和沙漠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指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的潜力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关键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是有效考核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总结、分析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体系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庆市处于闭流区,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是大庆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通过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和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保护上应遵循原则,并提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青海乌兰盆地面临的以水定产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乌兰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情况,评价其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潜力,基于乌兰盆地地下水赋存规律,结合勘查结果和拟建水源地开采布局等情况,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乌兰盆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8.5万m3/d,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小于0.4,开采程度低,综合分析认为乌兰盆地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短缺 ,地下水超采严重。分析了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 ,以及超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缓解地下水超采、有效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些措施意见 ,为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已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进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配置与有效管理,依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以超采系数、地下水位、地面沉降、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污染指标为评价指标,运用GIS对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计算与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房山平原区一般超采区面积215.7km2,严重超采区面积231.5km2,禁采区面积139.9km2。该评价结果为管理部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长治市地下水资源成因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认为该市的上党盆地地下水资源处于超量开采状态,并就该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位下降、污染严重和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西北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郭占荣  刘花台  朱延华 《水利学报》2001,32(6):0037-0041
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和水循环特点、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了西北地区多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提出今后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即提高社会对西北地区地下水的认识,适度增大地下水开采;充分发挥地下水的一态环境调节作用,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相互转化规律,提高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涵养相结合;加强西北地区地下水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面沉降形势严峻,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控制地面沉降的关键。理论和实践证明,可开采量和临界水位等地下水资源管理指标,其可操作性不强。为此,在综合分析沉降区内地下水开采量和地面沉降所引起的土方损失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指标——土水比。研究结果表明:土水比能够指示地面沉降相对于地下水开采的易发性以及沉降区内的地下水资源保障程度;将土水比作为沉降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指标,就可以确定出不同级别的沉降易发区域以及地下水资源的保障程度,了解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能力,从而可保证地下水开采不消耗地下水储存资源,有效监控和防治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7.
在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和动态特征,对潜水和承压水资源量分别进行计算,对2015年进行供需平衡分析,采用开采强度法对地下水开采进行预测分析计算,采用水位恢复法预测地下水状况。计算结果表明:论证单元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2 320.25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10 472.26万m3,总需水量为8 719.4万m3,需水量小于可开采量,各论证区可开采量均有剩余。采用开采强度法对水源地进行水位降深预测,在无补给且连续24天开采情况下,最大水位降深为1.82m,平均水位降深1.37m。从停止开采的24小时内动水位恢复迅速,从第10天以后水位回升缓慢,到第120天基本回复至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开发利用程度,超采及开采潜力区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河流上中游用水过多,造成下游河道干涸,地下水位下降,荒漠化,沙漠化扩大;灌溉等盐渍化有所扩展,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建议根据水资源潜力和环境容量制定合理开发规划,量入为出,以供定需。以系统观点整体规划流域上、下流的供水;规划管理必须确保绿洲的安全用水和生态用水,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山西水资源面临着供需矛盾尖锐、用水浪费严重、地下水过量开采、水质污染突出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加快新水源开发、建设"节水山西"、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和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对策措施,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资源对新疆经济社会支撑作用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地下水资源在新疆各地、市、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的情况,构建了涵盖地下水依存度、综合用水效率和地下水开发潜力3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SMI-P方法对2004—2016年新疆各地、市、州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和耕地的增加,新疆一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如伊犁州、巴州、塔城地区等;地下水资源对新疆各地、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空间差异较大,地下水资源对东疆和北疆地区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强于南疆地区;东疆和北疆大部分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对地下水的依存程度和综合用水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地下水开发潜力较小,开发空间不足,而南疆地区地下水开发潜力较大,地下水可为其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进一步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