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天然VE为原料,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天然VE醋酸酯。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110℃,醋酸酐用量45%,催化剂用量4.0%。在最佳条件下VE醋酸酯转化率达99.4%。  相似文献   

2.
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和开发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和植物种子中。由于它比合成的维生素E有较高的生理活性,特别是抗氧化功能,因而它不仅是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又是抗氧化保健食品的配料。近年来,天然维生素E的消费在国际上迅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关注。但由于天然维生素E目前的生产是从植物油精炼脱臭的冷凝液中回收,受品种,地区,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天然维生素E的原料集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新上该项目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3.
天然维生素E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自豆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酯化--蒸馏工艺,它包括多元醇(甘油或季戊四醇)非催化酯化,降膜式短程真空蒸馏过程,在5mmHg、200±5℃、1200ml/minNN2搅拌下,豆油臭馏出物(含天然维生素E9.6%,游离脂肪酸41.5%即酸价83、甘油油酯7.4%、甾醇等特质21.5%)中的混合脂肪酸和甘油呈季戊四醇进行非催化酯化及酯交换反应2.5或3小时,其酯化物的酸值为3.8为3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天然维生素E的性质,生理作用;天然维生素E粉末的制造过程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维生素E市场在1984年前后曾掀起一轮消费热潮,但至今市场仍无多大起色。近年,美国维生素E市场异军突起,消费强劲,逐年增长,美国消费者已普遍确认维生素E有效性,作为日常保健食品使用,近几年美国营养辅助食品市场规模正以15~20%年增长率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然维生素E及其抗氧化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天然维生素E是人们最早发现的维生素之一,是非常重要的阻断自由基链式反应的抗氧化剂.本文综述了天然维生素E的来由、性质、来源以及具体的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天然维生素E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凡  谷克仁 《中国油脂》2007,32(10):50-54
天然维生素E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理功能和药理价值的抗氧化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市场需求。综述了天然维生素E的性质、应用及提取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提取天然维生素E的生产工艺,进展情况,对今后开展天然维生素E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天然维生素E乙酸酯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VE的乙酸酯有比VE更强的化学稳定性及更多药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用天然VE酯化制备VE乙酸酯的试验结果。优化后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原料50克):乙酸酐用量为9.0ml、反应时间为5.5小时、催化剂(三乙胺)用量为5.0ml、反应温度为60℃。VE酯化率为94.93%。  相似文献   

9.
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制造微胶囊化天然维生素E粉末的工艺和技术。工艺过程包括乳化液的制备和喷雾干燥造粒。影响工艺及产品性能的因素包括原料配方、乳化工艺条件、均质压力及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等。结果表明:原料配比为天然维生素E30~40%,乳化剂4~5%,稳定剂0.5~1.2%,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壁材55~65%。最佳均质压力为35~40MPa,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75℃,进料温度50~60℃,进料流量130ml/min。性状分析及贮存实验表明: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水溶性、流动性、分散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0.
皂化-冷析法精制天然维生素E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提高天然VE 产品比旋光度为目的 ,用皂化与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对天然VE 浓缩物进行提纯。实验中选用了丙酮 ,95 %丙酮 ,乙醇 ,95 %乙醇四种溶剂进行了结晶实验 ,并对比了皂化与不皂化对产品比旋光度的影响 ,发现经过皂化后的产品比未经过皂化的产品比旋光度提高 + 5°左右。此外通过二次皂化后 ,产品的比旋光度基本可以达到FCC标准 (比旋光度 [α]2 5D ≥ + 2 0°)。  相似文献   

11.
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造微胶囊型维生素E粉末的微胶囊化工艺及技术。结果表明:在天然维生素E微胶囊的生产过程中,制造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壁材有最佳组合为:阿拉伯胶22.5%、糊精25.0%、玉米糖浆52.5%;心材与壁材的适宜比例为1.2:1;高压均质可有效地提高天然维生素E的微胶囊化效率和微胶囊化产率,其最佳均质压为为30MPa-40MPa;最佳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为:进料温度60℃、进料流量150  相似文献   

12.
食品添加剂中维生素A、D和E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添加剂中脂溶性维生素A、D和E在皂化过程中与脂肪分离,经石油醚萃取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由紫外检测器一次性测定3种物质。维生素A、D和E的回收率分别为94.7%.101.7%、96.7%.102.3%、97.5%.103.5%,精密度分别为2.79%、4.16%和1.68%。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主要特点为操作快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琥珀酸酯有比维生素E更强的化学稳定性,同时其还有抗癌功效,是水溶性维生素E--TPGS的基本原料.介绍了用天然维生素E酯化制备维生素E琥珀酸酯的方法,选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制备维生素E琥珀酸酯.通过实验优化后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原料50 g):反应时间为4.0 h、琥珀酸酐用量为原料维生素E的150%(W/W)、催化剂用量为5.0 mL、反应温度为55℃.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维生素E酯化率为93.91%.  相似文献   

14.
天然维生素E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生素E,亦称生育酚,有天然产品和合成产品两种。天然维生素E化学名称:右旋生育酚,即DL-α生育酚,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的绿色部分和禾本科种子的胚芽中,如小麦、玉米、菠菜、莴笋、茶叶以及植物油等,其中茶叶中VE含量高达 2.6 mg/g。与合成 VE相比,天然 VE有更高的光学纯度和更高的安全性。维生素E作为营养补充剂和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营养品、化妆品和饲料工业,市场上大量的是人工合成的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E。 天然维生素E是从天然植物原料提取,一般是从植物油(大豆、菜籽、…  相似文献   

15.
天然维生素E的功能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主要介绍了天然维生素E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着重从抗氧化功能和生理功能方面阐述了维生素E系列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饲料工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开发天然维生素E市场前景广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维生素E的提取应用现状和我国在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维生素E的进展,对开发我国维生素E生产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微胶囊化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炳群 《食品与机械》2002,(1):16-17,19
对制造胶囊化天然维生素E粉末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工艺过程包括乳化液的制备和喷雾干燥造粒。影响工艺及产品 因素包括原料配方,乳化工艺条件,均质压力及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等。性状分析及贮实验表明: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水溶性,流动性,分散性及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均好。  相似文献   

18.
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粉末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造微胶囊型维生素E粉末的工艺及技术。结果表明 :制造微胶囊型天然维生素E的壁材及其最佳组合为阿拉伯胶∶糊精∶玉米糖浆=22 5%∶25 0 %∶52 5 % ;心材与壁材的适宜比例为6∶5 ;均质压力为30MPa;喷雾进料温度60℃、进料流量150ml/min、进风温度195℃、出风温度70℃。  相似文献   

19.
国外维生素E制品开发应用及市场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92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Evans和Bishop研究小组用合成饲料喂养雌白鼠时,发现有种能有助于恢复生育功能物质、当时称该物质为维生素X,1932年Sure改称之维生素E,亦称生育酚。 迄今为止,已知自然界存有α、β、γ、δ体生育酚和α、β、γ、δ体三烯生育酚8种生育酚同族体。现一般称之维生素E,实系为各种生育酚混合体。对人体生理活性而言,以α体生育酚最高,其次依顺为β、γ、δ体、而其抗氧化性则相反,以δ体最强,依次为γ、β、α体。一般认为支链上有双键的三烯生育酚生理活性和抗氧性均低于同体生育酚,但近年美国加州大学pasker经试验表明:α体三烯生育酚抗氧性强于同体生育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述了天然植物活性成分α-HT开发为天然食品抗氧剂的可能性以及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使用方法和在油脂、肉制品、果蔬、糕点等食品行业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α-HT完全符合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开发为天然食品抗氧剂的条件,在食品工业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