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上海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的加快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地铁站域地下空间的开发.本文通过对上海地铁沿线车站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水平需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沈德耀  陆良 《地下空间》2004,24(1):114-118
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的加快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地铁站城地下空间的开发。通过对上海地铁沿线车站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地铁站城地下空间开发水平需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城市地铁建设方兴未艾,以地铁站为依托,开发地下及其上部空间成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铁站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地铁站与周边地下空间结合开发的五种类型,在分析上海地铁站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基础上,提出整合式开发模式将会成为地铁站周边地下空间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及周边地上、地下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国内城市地铁建设方兴未艾.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将揭开新一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序幕.文章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为例,分析当前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地铁站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空间整合的方法.最后概括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议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龙 《山西建筑》2007,33(23):41-42
介绍了地铁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新时机,阐述了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的结合方式,论述了地铁沿线地下物业开发的现状,指出了地铁与地下物业开发相结合的方向,以缓解地面日益增长的商业用地需求。张龙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发达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站点多与周边商业建筑地下空间相互连通,为城市核心商业区输送大量的步行人流,从而带来更多商业机遇。选取我国典型中心商业区地铁开发模式的广州北京路商圈及其附近的公园前地铁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量统计步行人流量、轨迹等数据,运用行为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讨论公园前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建设对北京路商圈地面人流的再分配作用,进而分析地铁站各地面出入口的商业表现、服务范围与功能,对该站点建设之于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公园前地铁站域以及其主要服务的北京路商业区的案例深入解读,希望为其他城市传统中心商业区的站点交通发展或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昊 《华中建筑》2009,27(9):59-61
当前武汉城市地铁建设逐步展开,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周边城市区域开发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引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该文首先对地铁站综合开发的一些理论进行了研究,然后以中南路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为例.通过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区域现状,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地铁站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以及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任洁  于洛 《江苏建筑》2024,(1):19-23
地铁作为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度和便捷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质量。当下由于前期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前期规划不合理、政策依据薄弱、功能定位不明确、交通流线组织紊乱、缺乏特色等影响其基本运行和发展的工程案例层出不穷。文章针对这类情况,梳理此类空间开发的原则及意义,从政策层面、功能定位及交通组织3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德基广场地下商业空间成功案例,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地铁站域地下土地资源,打造出一个吸睛宜人、可良性持续发展的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9.
摘要 地铁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发达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站点多与周边商业建筑地下空间相互连通,为城市 核心商业区输送大量的步行人流,从而带来更多商业机遇。选取我国典型中心商业区地铁开发模式的广州北京路商圈 及其附近的公园前地铁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量统计步行人流量、轨迹等数据,运用行为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 讨论公园前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建设对北京路商圈地面人流的再分配作用,进而分析地铁站各地面出入口的商业表现、 服务范围与功能,对该站点建设之于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公园前地铁站域以及其主要服务的北 京路商业区的案例深入解读,希望为其他城市传统中心商业区的站点交通发展或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是"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研究主要对地铁车站类型及站域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即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和用地特征)、站域地下空间控制要素及指标体系、环境容量控制、功能系统控制和竖向控制等进行探讨,并以常州市为例,提出地铁沿线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素的构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地铁换乘站具有快捷、便利和高效等特点,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地铁等交通设施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该文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地铁换乘站设计:从城市整体空间的角度研究换乘站在城市地铁线路中的分布规律,从换乘站在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布局形式和地下空间设计的特点探讨换乘站快捷、高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自 2 0 0 0年开始启动的地铁工程建设引发了市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注热潮 ,目前地铁车站周边地区已建和在建的地下空间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深圳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中介绍的深圳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实例即是其中的一项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正在国内快速发展,但地铁建设对车站片区城市发展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触媒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本文对地铁工程与周边项目元素系统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触媒理论为指导,根据深圳地铁建设经验,从城市规划、系统项目元素建设、地下空间产权以及优惠政策等角度对如何发挥地铁建设触媒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尝试性建议,可供城市规划、地铁建设以及地下空间项目审批等参考。  相似文献   

14.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en utilised in Hong Kong for many decades. It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various phases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early forms of underground space construc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war time protection and mining operations and this has extended with increased urban densification to numerous examples of underground basements that have incorporated car parks, retail and commercial underground spaces. Notable underground space also includes numerous road, rail and utility/service tunnels that comprise a network of over 500 km of tunnels in the city to accommodate essential services and transport. With the Mass Transit Railway (MTR) construction in the 1970s it kicked off a spate of excav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for metro stations and linking tunnel networks that has developed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etro systems in the world. The private sector has increasingly,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linked their commercial and retail properties to the MTR station network providing hubs of interest and commerce within the underground network. Since the 1990s, a few government “Not-In-My-Backyard” type facilities have been built in rock cavern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and an explosives depot.  相似文献   

15.
赵志宏 《工业建筑》2012,(7):171-174
西安地铁三号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重点进行了技术标准的改进研究、标准化研究、换乘站的研究、附属工程设计研究、车站空间开发分析等五项研究,在建筑设计上吸取了国内已建和在建地铁车站设计的成功之处,完善了以往地铁建筑设计中的不足,也使西安地铁三号线建筑设计达到标准化、统一化,在提高车站服务标准的同时降低了工程投资和维护难度。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车站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为西安地铁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其对其他同类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要点和技术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铁车站分类理论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的功能、规模、布局等都会受到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影响,因此,处于不同城市区位的地铁车站周边地下空间将具有不同的开发模式。为了指导车站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有必要先对城市地铁车站进行分类,再针对各类车站的特点研究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本次研究将在分析已有地铁车站分类理论的基础上,抓住影响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地铁车站的交通重要性以及车站所处的城市区位,来划分地铁车站类型。  相似文献   

17.
彭基敏 《中国市政工程》2012,(2):74-76,103,104
为保证既有地铁车站的正常运营和结构安全,在紧邻的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车站结构的变形。围绕对紧邻已有地铁车站侧边进行大面积地下空间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结果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问题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立体化城市开发是今后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向,现大部分城市使用的二维登记方法难以满足不动产地下空间的登记需要。文章结合既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对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细化,提出三维空间下的不动产地下空间权利体系;利用界址点、界址线、界址面三大类不动产空间元素提出确定不动产实体地下空间权利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是否有用地红线、不同类型空间实体形态以及与其他地下空间实体之间不同位置关系的不动产地下空间实体权利界址确定与登记方法。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广州地铁石壁站7号线站体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并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实践可行且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杭州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位于杭州市市中心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该车站是杭州地铁1#线和3#线的换乘站,南侧与武林广场地下商业开发连接,北侧与杭州地铁控制中心连接.武林广场站为地下3层重叠岛式车站,可实现同站台换乘,车站总建筑面积约为25000m2,地下1层站厅层上面设置局部夹层,作为车站的风道层,连接地铁风道和地面风亭.地下2层、3层为站台层.车站的区间隧道截面成三角形排布.由于武林广场站位处中心地带,客流集中,因此对杭州地铁1#线和3#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物流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以地下物流系统为基础,分析了地铁与地下物流系统结合的地铁物流系统的可能性、优势与不足,并以西安为例对地铁站的货运能力与货运相关的建筑面积进行了理论预测,同时提出了适用于地铁物流的分离式与结合式两种综合地铁站,并进行了初步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物流相比于广义上的地下物流系统在前期投资和可参考工程数量上更具有优势,且预测显示扩建客运站的60%左右作为货运站,在2020年西安地铁就能为城市承担19%左右的非危险品物流压力,但是地铁物流存在服务范围与货物种类的限制,无法代替地下物流系统;在综合地铁站形式上,结合式地铁站能够根据客流量调整车厢布置,但是,对于依赖于列车协同运行技术解决货厢客厢共车问题而言,分离式地铁站避免了物流客流共节点,但运行依赖于协同调度管理技术以保证前后车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