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地壳活动的差异性,将黄河河南段分为四段:桃花峪至郑州铁桥段,处于济源断陷内的武陟凸起上,地壳存在北升南降的差异性,形成黄土滑坡;郑州铁桥至东坝头段,处于持续下降状态,黄河主流在平面上呈正弦波状展布;东坝头至高村段,主要受封丘、兰考、菏泽等潜在震源影响,强震时长垣到濮阳背堤处会产生饱和砂土中等液化,诱发堤基管涌,有北西向的地裂缝破坏河道;高村至陶城铺段,受范县、菏泽潜在震源的影响,在强震背景下,渠村至张庄背堤处饱和砂土将产生中等至严重液化,并可能诱发堤基渗透变形,危及河道安全。  相似文献   

2.
@陈耳东¥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接1998年第3期)八清朝时期的黄河故道《水经注》记述的河套黄河河道基本形势,一直至明代没有多大改变。到了清初河势始变,见康熙《皇舆全图》,已不复为南北二河,而系初分为东西两派,继而分南北中三派,不分主次,东流至乌拉特前旗之...  相似文献   

3.
李兴平 《人民黄河》2004,26(9):42-43
分析了黄河河南段的防洪形势,指出防止堤防冲决、溃决是黄河河南段堤防建设的重点。同时,根据“选择防洪位置特别重要、先集中一岸建设”的原则,“十五”期间,黄河河南段标准化堤防建设选在黄河南岸的郑州一开封段。通过对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内容进行描述,认为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竣工后,昔日抵御洪水的黄河大堤不仅将成为防洪安全的重要屏障,还将成为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线。  相似文献   

4.
黄河宁蒙河段河道淤积萎缩及其对凌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987年以来黄河宁蒙河段主槽淤积萎缩的情况进行了论述,指出其特征主要包括河床淤积严重、主槽过流能力下降、同流量水位偏高等,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①上游来水量偏少,用水量迅速增长,径流量减少;②十大孔兑入黄泥沙量剧增。其对凌汛的影响:①封河期发生冰塞的几率增大;②槽蓄水量增多;③开河期水位偏高。  相似文献   

5.
为调整改善河南黄河河道不利河势、拓宽局部窄河段、减小工程出险概率,在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河道整治疏浚措施,配合河道整治工程共同发挥作用,解决不利河势问题,减轻防洪抢险压力,实现安全度汛。通过分析河南黄河河道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势变化及工程出险情况,分析确定疏浚河段;制定疏浚不超过规划治导线等原则,针对不同疏浚河段的具体情况,确定疏浚平面布置及疏浚控制高程等参数;针对疏浚实施作用,结合不同河段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现状河道条件下,因势利导实施疏浚作为河道整治工程的有机补充,是解决河南黄河不利河势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量翔实的实测资料,对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河南段已有280km长的河段形成“二级悬河”,占河段总长的60%,其中以东坝头一伟那里河段最为突出;最大滩槽高差为1.67m,滩唇高出堤脚最大为6.04m;滩面横比降最大达3.04‰,是河道纵比降0.18‰的16.9倍。同时,为确保黄河安澜,缓解“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不利局面,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二级悬河”治理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7,(3):5-9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十大孔兑入汇对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孔兑入汇的情况下,内蒙古河段20世纪60—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为冲刷,80年代中期以后受上游不利水沙组合的影响,河道持续淤积;十大孔兑入汇使得河道淤积进一步加重,1960—1968年、1969—1986年与1987—2005年多年平均增淤量分别为0.144亿、0.150亿、0.269亿t,其中1987—2005年十大孔兑增淤量占河道总淤积量的45.1%。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2004年年底黄河河南段标准化堤防建设顺利完成,并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对黄河河南段标准化堤防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及做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①为标准化堤防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②统筹规划,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③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投资及时到位和安全使用;④明确分工;⑤坚持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黄河兰州段水文、气象、地质等基本情况,对该河段的河道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段正常情况下河道冲淤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河道冲刷一般发生在一次大洪水过程的短时段内,而河道淤积则需要多年时间;河道纵向变化将以冲淤平衡或缓慢淤积为主要特征;受两岸河堤影响,整体河势不会产生横向摆动。  相似文献   

10.
刘筠  刘欣 《中国水利》2021,(10):11-14
在总结以往黄河下游航道治理研究、探索建设工作基础上,分析了河南黄河河道开展航运的制约因素。结合内河通航要求及河南黄河河道具备的自然、社会条件,提出了河南黄河航道建设"三段四组合"航运线路规划方案及具体工程措施,进而讨论了航道运行泥沙和来水保证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河南段滩区防洪运用补偿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国杰 《人民黄河》2004,26(10):20-21
分析了黄河河南段滩区的洪水灾害及其影响,指出滩区受灾的主要原因有:①河槽萎缩,洪水漫滩几率增大;②输沙水量大幅度减少,河道严重淤积;③滩区安全建设不能满足防洪需要;④管理措施不落实。同时对滩区在黄河下游防洪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河河南段滩区防洪运用补偿政策的建议:①将黄河河南段滩区作为蓄滞洪区进行管理;②滩区应享受补偿政策;③建立洪水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月兰 《人民黄河》1996,18(10):23-26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冲淤性过程表明,未经整治的游荡性河段具有明显的调节泥沙的作用。在主流摆动冲刷所形成的宣阔的河道内,高含沙洪水堆积造床,高含沙洪水后的低含沙水流再进行冲刷搬运。河道整治后,减少了主流游荡摆动范围,压缩或消除了河槽中的嫩滩,使中水河槽变窄,二滩稳定,河槽调节泥沙作用降低,输向下河段的粗少量将有所增加,泥沙主要由含沙量罗高的洪水输送,输沙过程与艾山以下河段大水易冲小水易淤的输水特性较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对傍河开采给黄河下游地下水循环、侧渗量及径流量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黄河下游悬河段建立11个傍河取水的地下水源地,有利于水资源的多年调节和合理开发利用;②傍河取水改变了地下水的循环途径,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转化,有利于“三水”转化和改善水质;③傍河水源地大规模开采不会对黄河径流量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取4家具有代表性的冲刷深度计算公式,对黄河内蒙古段整治工程影响较大的丁坝局部冲深和护岸冲深进行了计算,再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实体模型试验和实测资料,最终确定都思兔河口—三湖河口河段平均冲深为11.0 m,三湖河口—昭君坟河段平均冲深为10.5 m,昭君坟—蒲滩拐河段平均冲深为11.0 m。此外,根据公式计算结果、实地测量及模型试验资料,确定坡式护岸的冲深为4.55 m。  相似文献   

15.
黄河河口对下游河道反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花园口河段和利津椨嫱莺佣挝对黄河河口给下游河道带来的反馈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花园口河段短时段的冲淤主要与来水来沙条件有关,而利津至改道点河段短时段的冲淤则主要受制于河口基准面的状况;黄河下游同流量水位、河段冲淤量和尾闾河段河长3方面演变发展过程的转折点均位于与河口改道相关的1953年、1975年和1996年;河口河段和下游河道的冲淤及水位升降均与河口尾闾入海流路的长度相应,只有当尾闾入海流路的长度超过改道前流路长度时,河口河段和下游河道水位方出现不再下降的稳定升高.同时证实了河口尾闾入海流路的绝对长度是河口河段及下游河道冲淤幅度和发展趋势的制约因素;黄河下游宏观的淤积趋势属于溯源淤积性质,河口基准面的影响波及整个黄河下游冲积性河段.  相似文献   

16.
17.
黄河河南段堤河对防洪安全的威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河南段现有堤河长度为347.3km,其对防洪安全的威胁主要有:①造成顺堤行洪,增大“滚河”的发生几率;②威胁堤防的渗透稳定以及边坡稳定;③增大了堤防因受“横河”、“斜河”顶冲而发生冲决的几率。治理措施主要有引洪自流放淤和机械抽沙淤填堤河两种,其中机械抽沙淤填堤河又可分为大小泵组合淤筑和船泵组合淤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引洪自流放淤。  相似文献   

18.
黄河郑州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下游郑州段多时段的遥感影像及水文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对黄河郑州段河道的淤积与演变及其与水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郑州段河道岸线、河道宽度、曲流位置和角度都有变化,且年际变化大;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控制了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造成河道的摆动幅度减小,但弯曲长度增加,横河、斜河呈发展趋势;河道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杨国顺 《人民黄河》1989,11(3):61-64
本文论述了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地区黄河演变与地理环境变迁的历史和黄河青铜峡至乌拉特前旗河段河道演变的原因及其变化特点,揭示了该地区黄河河道演变与地理环境变迁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