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涤纶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含氟整理剂通过轧烘焙工艺整理涤纶织物,探讨含氟整理剂浓度、焙烘条件、醋酸与异丙醇及交联剂浓度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根据水洗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化整理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对不同的涤纶织物都具有较好的拒水拒油效果,经5次水洗后,拒水等级不低于90分,拒油等级不低于4级。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整理后的涤纶纤维纵向表面形态在水洗前后的变化,对变化原因从理论上进行简要的解释,以此证实涤纶织物在水洗前后拒水拒油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间位芳纶非织造布的拒水拒油整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NIDYNE TG-410C含氟化合物整理剂对间位芳纶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经整理后原本没有拒水拒油效果的间位芳纶非织造布拒水可达到6级,拒油可达5级。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餐桌布绿色拒水拒油效果,选用棉织物、棉/亚麻混纺织物和亚麻织物,采用浸轧加烘燥工艺对3种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功能整理。通过测试及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拒水拒油等级,研究环保型含氟整理剂对织物拒水拒油功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织物接触角、透气性、悬垂性和耐水洗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棉织物与棉/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为25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亚麻织物在含氟整理剂648-2质量浓度24 g/L时织物拒水拒油效果最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亚麻织物最适合作为绿色拒水拒油餐桌布,整理剂质量浓度为24 g/L时亚麻织物的拒水等级为5级、拒油等级为8级,织物接触角为140.3°。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产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FG-41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整理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等因素对拒水拒油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FG-410整理剂用量20g/L,FBA交联剂用量16g/L,催化剂MgCl2用量8g/L,155℃焙烘.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耐水洗性,且整理工艺对织物强力及透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晓伟  杨勇  张丽媛等 《印染》2014,40(2):34-36,56
以自制的新型含氟单体N-丙基全氟己基磺酰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原料,与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2-羟乙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了全氟短碳链拒水拒油整理剂。研究整理剂中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含量、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棉织物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中含氟丙烯酸酯单体摩尔分数60%,整理剂质量分数6%,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20 s。经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效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8.5°,对液体石蜡的接触角达到126.8°,对正十四烷的接触角也能达到105.8°,且耐洗性优良。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乳液型含氟织物整理剂,并用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氟质量分数、整理剂用量、焙烘时间、交联剂用量对纯棉和涤棉整理织物的拒油、拒水、耐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油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含氟拒水整理剂WR-1在棉织物上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施秋萍  朱泉 《染整技术》2009,31(11):10-14,45
自制含氟拒水整理剂WR-1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工作液pH值、焙烘温度及时间、工作液浓度等对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一浸一轧(带液率65%左右),100℃热风烘干120s,160℃焙烘120s。并测试拒水拒油整理对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熊高  易长海  甘厚磊  田磊  张蔓莎 《印染》2012,38(21):31-33
采用含氟乳液TG5541-A对牛仔布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讨论了含氟乳液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整理方式等对牛仔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含氟乳液TG5541-A质量浓度30 g/L,交联剂BN-69质量浓度2%,预烘温度110℃,预烘时间3 min,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5 min;整理方式采用高压喷枪喷射工艺。整理后的牛仔布拒水拒油性能达到美国服装零售公司标准要求,但透气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采用含氟整理剂DM-3668对涤/麻汽车座套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对于含氟整理剂DM-3668刚整理完的织物,影响其接触角及拒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DM-3668的质量浓度,而对于干洗后的织物而言,影响其接触角及拒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交联剂的质量浓度;并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DM-3668质量浓度40 g/L,复配交联剂质量浓度5 g/L,焙烘温度160℃。同时,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耐摩擦测试,发现其拒水拒油效果依然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娜  邵建中 《纺织学报》2006,27(10):22-25
经含氟整理剂处理的纺织品在经过汗渍、摩擦、沾污、皂洗、氯漂等外界因素影响后,其拒水拒油性能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而经过150℃的高温焙烘后,其拒水拒油性又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复。通过应用EDS分析技术,测定了含氟整理织物、20次水洗后织物和经过再次高温焙烘处理后织物的表面氟含量,进一步揭示了纺织品拒水拒油功能削弱和回复的主要原因是氟原子在纤维/织物表面的定向排列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1.
对手撕牛肉腌制条件的食盐添加量、腌制温度、腌制时间、干燥方法(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和微波组合干燥)对其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手撕牛肉进行感官评定,对pH值、食盐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卫生指标进行测定。综合考虑手撕牛肉的品质、处理温度和时间,腌制条件的最佳组合为:食盐添加量3%、腌制温度15℃、腌制时间2d;...  相似文献   

12.
韩建春  闫莉丽  陈成 《肉类研究》2007,(11):36-38,30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虹鳟鱼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对加工时间的控制来观察对肉的嫩度及感观的影响。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产品感观评分增加,但是当腌制时间继续延长,感观评分急剧下降,一般在40~60min为益。干燥时间对鱼肉嫩度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鱼肉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肉嫩度值增加;干燥100~140min对于产品的感观评价较好。最后确定出烘干时间对于产品的嫩度和感观评价影响最明显,腌制时间次之,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即腌制50min,干燥120min,熟制90min,烟熏液浓度0.1%.  相似文献   

13.
综述国内外上光机烘干固化系统的应用现状,综合分析上光干燥工艺存在问题,提出上光干燥固化工艺需改进的研究对策,最后探讨干燥固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干燥方法对金银花的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经 《食品科学》2006,27(11):277-279
通过对金银花的不同干燥方法比较,干燥方法对金银花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在色泽方面,微波干燥和烘干的为绿色,晒干和真空干燥的为黄绿色,真空冷冻干燥的为褐色;在绿原酸的含量上,微波干燥的为5.93%,晒干的为5.17%,烘干的为5.53%,真空干燥的为3.95%,真空冷冻干燥的为3.35%;干燥后每g金银花的含菌量分别为:微波干燥的细菌总数2×103,晒干的为3.4×105,烘干的为1.4×105,真空干燥6×104,真空冷冻干燥为4×104。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最适合金银花的干燥。  相似文献   

15.
烘烤环境条件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温湿度条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阶段的温度和湿度对烟叶内在物质的转化和质量形成影响最大,其中湿度的影响更大。以36~38℃的温度、34~36℃的湿球温度使烟叶变黄,然后升温到54℃,并控制湿球温度38~39℃定色,干筋温度67℃,淀粉降解彻底,还原糖、Amadori有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评吸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腌干鲢鱼组织蛋白酶B、L活力变化的响应面法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昌  苏丽  黄星奕  袁丽  马海乐 《食品科学》2012,33(17):136-140
以鲢鱼为原料,进行腌制和热泵干燥加工,研究内源组织蛋白酶B、L活性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选取加工过程对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组织蛋白酶B、L活力影响较大的3个工艺参数(温度、pH值、盐质量分数)作为试验因素,并根据酶学特性和干燥过程中各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确定其试验水平。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此3因素对组织蛋白酶B、L活性的影响,并根据回归方程对腊干鲢鱼加工过程中的组织蛋白酶活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可用于组织蛋白酶B、L实际活力预测;两种酶的潜在活力在加工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加工结束时组织蛋白酶B和L的潜在酶活力分别为初始的43.18%和26.08%;通过回归方程对组织蛋白酶B、L在腌制前、腌制后、干燥2d、干燥5d、干燥7d实际活力进行预测,组织蛋白酶B实际酶活力分别为潜在酶活力的36.7%、39.9%、46.5%、46.5%和53.5%,而组织蛋白酶L则为6.6%、5.6%、10.4%、10%和12.6%。  相似文献   

17.
毛建兰 《肉类工业》2007,(11):15-17
猪肉脯是以新鲜的猪瘦肉为原料,经切片腌制后烘干而成的一种高档肉制品。对腌制液的配制、腌制条件的掌握是获得优质猪肉脯的关键。猪肉脯以其形态美观,风味独特,口感细腻,营养丰富,携带和食用方便等特点倍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8.
赵振  樊增禄  李庆  刘倩倩 《印染》2012,38(4):14-17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Actyflon-G02)、苯乙烯(SM)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聚合单体进行乳液聚合,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短链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对制备的共聚物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织物整理上。通过研究拒水剂用量、轧余率、预烘温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应用工艺为:棉织物→二浸二轧(短链含氟丙烯酸酯拒水整理剂50 g/L,轧余率75%)→预烘(80℃,3 min)→焙烘(160℃,3 min)。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4.5°,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雪茄烟叶在调制过程中色素降解和膜脂氧化对烟叶颜色形成的作用.[方法]以"德雪7号"中部叶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雪茄烟叶晾制期间色素及膜脂含量的变化,并探究了色素、膜脂与烟叶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烟叶在晾制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逐渐降解,类胡萝 卜素/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②烟叶的膜脂含...  相似文献   

20.
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调制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的调制工艺 ,提高白肋烟质量 ,1999- 2 0 0 1年在湖北恩施地区进行了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白肋烟的调制过程划分为变黄、变褐和干筋 3个时期 ,1天中要求晾房内平均相对湿度变黄期为 70 %~ 80 %、变褐期为 6 5 %~ 75 %、干筋期为 5 0 %~5 5 % ;②烟株失水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 ,变黄期烟株失水量占总失水量的 6 0 %~ 6 5 % ,变褐期为2 0 %左右 ,干筋期为 2 0 %以下 ;③调制过程中烟叶总氮含量变化不大 ,烟碱含量有一定变幅 ,还原糖在调制前期急剧下降 ,后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