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业电渣炉上进行了提高充填比的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提高充填比,由于电渣炉的热效率提高,熔化速率加快,可以显著降低电耗,明显提高电渣生产率;电渣钢的质量和性能也不受影响。对一吨电渣锭来说,充填比由0.24提高到0.61后,在电渣钢优质的前提下,单位电耗平均可以降低300—350度/吨,电渣生产率平均能提高50%以上。电渣重熔,由于它具有许多优越性,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我国发展电渣冶金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广大冶金工作者曾开展了大量的试验与研  相似文献   

2.
电渣重熔工艺制定过程中,渣系选择非常重要。不同钢种,不同锻件等级要求选择相应的渣系。通过试验对比,调整渣系中各组元比例成分,最终确定了一种新的五元渣系,采用此渣系可以改善钢锭表面和内在质量,降低电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电渣重熔的热源,能量的分布,电渣过程中渣池放出热量及其分配等,对影响电渣重熔电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高了相应的降低电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史俭辽  张亚丽 《宽厚板》2011,17(6):20-21,41
从理论分析的方法找出双极串联电渣重熔工艺影响电耗的因素,再探究工业实践中生产板坯电渣锭用双极串联电渣炉降低电耗的途径,包括调整熔炼熔速、渣系配比及部分工艺参数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热作模具钢电渣重熔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不稳定、电耗大、成品率不高的问题,分析了电渣重熔过程中几个重要技术参数对电渣重熔钢质量和电耗的影响.通过试验和生产实践,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乐平 《特殊钢》1991,12(5):64-64
为寻求良好的电渣重熔脱S脱P效果,江西省应用物理研究所曾采用多种渣系组成作对比试验。具体结果见表1、表2。试验采用的重熔工艺参数如下; 电流:4000A 炉口电压:48V 自耗电极直径:φ100mm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的工艺实践探索,掌握了电渣重熔渣系系对脱硫、脱磷和合金元素烧损和生产效率的关系,提出了根据不同钢种选择渣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贺铸  刘艳贺  刘双  刘政  李宝宽 《特殊钢》2014,35(4):16-19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求得稳定电渣重熔过程电极、渣池和钢锭系统电磁场和焦耳热场分布,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分析了耦合电磁场和焦耳热场的三维电渣重熔过程电极填充比0.3~0.7对电渣重熔系统温度场、速度场和电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极填充比的增加,速度最大值和湍动能最大值逐渐增加,但变化速率随填充比增加而下降;填充比0.3和0.5之间的最大湍动能差值约为填充比0.5和0.7之间湍动能的2倍;温度最大值随填充比不是单调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Incoloy825合金中的Al、Ti含量,并减少电渣过程中氟化物的挥发。借助FactSage热力学软件,建立渣−金反应的热力学模型。设计出适宜控制Al、Ti含量的低氟渣系,探究了渣中组元与Al2O3和TiO2活度比的关系,并通过高温渣–金平衡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渣中CaO和Al2O3含量增加,导致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在电渣重熔(ESR)GCr15轴承钢D类夹杂物超标问题,设计不同渣系,并分别借助Factsage软件和经验公式计算了渣系的熔化特性、黏度、电导率等物性参数,采用实验室渣金平衡实验及现场2.5 t电渣重熔实验分析得出:最优ESR渣系为55CaF2-25Al2O3-15CaO-5MgO。使用新渣系平均全氧含量较传统渣系降低41.98%,并且能够降低电渣锭不同位置的全氧含量;对于1~5μm夹杂物个数较原始渣系下降了31.25%。通过渣系对夹杂物调控,改善了GCr15轴承钢中D类夹杂物,评级级别可达到0.5级,能够更好地“净化”电渣锭。  相似文献   

11.
 电渣重熔渣系的组成直接关系到高温合金的冶炼质量和表面质量。分析了高温合金电渣重熔渣系选择的基本要求和组成特点,确定了高温合金电渣重熔常用渣系的基本类型。通过研究高温合金电渣重熔渣系对冶金质量的影响可知:高碱度渣系具有较好的脱硫效果;为了降低渣料中的不稳定氧化物,应在使用前对萤石进行提纯;可以采用改变渣系组元和加入铝粉的方法,从而减少铝、钛等易氧化元素的烧损;选择低熔点渣系,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含钛高温合金在电渣重熔过程中易出现的锭身表面渣沟、腰带缺陷、锭身分流眼等表面缺陷。提出的高钛低铝型高温合金电渣重熔渣系配比(质量分数)为:CaF2 65%~70%、[Al2O3]12%~15%、[CaO]12%~15%、[MgO]3%~8%、[TiO2]2%~5%。高铝低钛型高温合金电渣重熔渣系配比(质量分数)为:[CaF2]60%~65%、[A12O3]15%~20%、[CaO]15%~20%、[MgO]0~5%、[TiO2]0%~2%。  相似文献   

12.
针对NiCrMoV合金钢电渣重熔过程中Ti元素的烧损严重问题,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不同渣系对电渣锭化学成分及夹杂物数量、成分和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渣重熔后电渣锭中总氧含量明显增加,由自耗电极的15.1×10-6增加至(31.3~42.1)×10-6,夹杂物数密度增加至6.54~15.95个/mm2,而氮含量变化不大;采用渣系70%CaF2-30%Al2O3和55%CaF2-25%Al2O3-17%CaO-3%MgO时,电渣锭中Ti元素的烧损严重,夹杂物以Al2O3为主,渣相中添加一定量的TiO2能较好地控制重熔后Ti的烧损,夹杂物类型主要由Al2O3、Al2O3-CaO-TiO2、其他氧化物夹杂组成,且夹杂物中TiO2含量明显增加;通过热力学计算,揭示了渣相中添加TiO2对稳定电渣锭中Ti元素含量的作用机理;综合考虑重熔后电渣锭的洁净度水平,确定了合适的电渣重熔渣相成分(50%CaF2-25%Al2O3-17%CaO-3%MgO-5%TiO2)。  相似文献   

13.
通过GH2132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不同渣系(四元渣系)对Ti影响的试验得知现用B渣系比以前所用A渣系更为合理;B渣系能有效地控制Ti的含量、提高钢锭的表面质量、减小合金钢锭轴向Ti的成分波动.  相似文献   

14.
马淑满 《特殊钢》1990,11(3):50-55,22
采用CaF_2—Al_2O_3—TiO_2—Mgo四元渣系冶炼GH33电渣锭,解决了该合金长期以来存在的大晶粒、腐蚀带、中温低塑性和持久性能偏低间题,并从机理上进行了论述,进一步说明了该渣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GH136合金电渣重熔渣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特钢技术》1995,(2):12-18
本文论述了GH136合金电渣重熔过程,通过采取适当的渣制度,以获得良好的钢锭表面质量及较为稳定的轴向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机理,试验表明:采用试验用渣比以前沿用的二元渣系(CaF2:Al2O3=70:30)显著提高钢锭的表面质量及轴向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初步认为,试验用渣提高渣-金界面张力:渣中MgO控制在5~10%,能显著降低渣系熔点,MgO还能降低渣中TiO2活度系数,同时提高Al2O3,Ti3O5  相似文献   

16.
高伟 《四川冶金》1996,18(4):10-15
本文论述了GH136合金电渣重熔过程,通过采取适当的渣制度以获得良好的钢锭表面质量及较为稳定的轴向化学成份,并探讨其机理。试验表明,采用试验用渣比以前沿用的二元渣系,显著提高钢锭的表面质量及轴向化学成份的稳定性。初步认为,试验用渣提高渣-金界面张力,渣中MgO控制在5-10%,能显著降低渣系熔点,MgO还能降低渣中TiO2活度系同时提高Al2O3,tI3o5活度系数,起到间接保Ti的任用1。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电渣重熔是生产高级优质合金钢的一种经济、简便的工艺。该工艺普遍采用以CaF_2为基的渣系重熔,含CaF_2为基的渣系重熔存在着(1)能耗高、(2)对环境污染严重、(3)高纯度CaF_2供应日趋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早在七十年代国内外不少电渣重熔工作者就致力于低能耗、无污染的新渣系试验研究,目前,新渣系研究工作正朝着“以氧化物系CaO-Al_2O_3渣系代替氟化物的CaF_2渣系”方向发展。CaO-Al_2O_3渣系重熔能减轻污染、降低重熔电耗(充填比>0.6,比电耗~1000度/T),但存在着熔点高、炼渣时不易起弧引燃、重熔中金属电极的[Si]烧损严重、渣料组成一半是价格颇为昂贵的Al_2O_3粉等工艺、质量以及费用方面的问题。自80年3月开始,我们通过多方案试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GH2132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Ti成分受不同渣系(四元渣系)影响的试验,总结出现用渣系B比以前所用渣系A更为合理,能有效的控制Ti的化学成分、提高钢锭的表面质量、减小合金轴向Ti的成分波动。  相似文献   

19.
对国外电渣重熔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电渣重熔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实验和分析重熔断头、断口,讨论了电渣重熔过程中高速钢铸造自耗电极断头的原因和起始电流、电极缩孔方向等因素对断头敏感性的影响。指出断头的根本原因是铸造电极中残余应力σR和重熔时所产生的热应力σ1之和超过了材料的断裂强度。为减少断头可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出钢温度、预热金属模或推迟脱模时间以减少σR;(2)脱模后及时重熔,采取较小的初始电流和缩孔向下重熔以减小σ1;(3)降低钢中P、S、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