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端到用户的下行广播信道以及用户到前端的上行多址信道是HFC网络中的两大类信道。上行信道面临多用户接入问题,为确保用户可以对上行信道进行公平共享,特设计HFC网络MAC层。本文首先对多址接入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对接入模式、时隙同步以及解决冲突的基本原理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DOCSIS协议的HFC网络的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CSIS协议在HFC网络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DOCSIS协议的目的是在HFC网络前端和用户之间透明地双向传输IP业务,由于在HFC网络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评估DOCSIS HFC网络性质一般采用仿真的方法。该文利用OPNET提供的CSF13仿真了DOCSIS HFC网络上行信道的吞吐量和平均接入延时。  相似文献   

3.
HFC网络及其线缆调制解调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网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电信业务的不断拓展和通信网结构的不断变化,广大用户对网络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促使各种各样的接入网技术不断涌现,如非对称用户环路(ADSL)、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用户大楼(FTTB)、光纤到用户(FTTH)、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方式(HFC)和无线接入等。由于我国拥有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网,因此基于有线电视网的HFC 接入网技术在我国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逐渐引起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与网络》2008,34(3):72-74
有线接入技术包括: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NeModem技术、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 一、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是充分利用现有电话网络的双绞线资源,实现高速、高带宽的数据接入的一种技术。ADSL是DSL的一种非对称版本,  相似文献   

5.
1 引言现代通信正在向宽带化、数字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业务化的方向发展.宽带用户接入技术已成为当前通信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有线电视网已逐步升级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ybrid Fiber/Coax,HFC)网络,HFC网具有频带宽和用户覆盖面广等优势,是为家庭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宽带信息进入家庭铺平了“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6.
赵璧  王沁  张晓彤 《计算机工程》2007,33(23):243-245
实现了一种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HFC)中连接电缆网络和以太网的透明网桥。该网桥基于电缆数据传输业务接口规范协议,在MAC层实现了MAC地址动态获取、MAC帧过滤和转发功能,利用生成树协议从逻辑上切断冗余的网络连接,将环路拓扑缩减为树形结构,从而解决了HFC网络中的环路拓扑结构造成的数据回传问题。该方法已经成功用于自主开发的物理层和MAC层芯片组成的HDTV双向系统平台,通过验证能有效去除网络冗余,防止广播风暴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基于S-CDMA的HFC网上行信道的高效接入协议SAMA,提出了双信道接入机制的工作原理,通过计算机仿真对系统采用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BEB)时的吞吐量及时延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接入网的宽带化与IP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相应地出现了各种宽带接入技术。宽带接入网的主要类型有:数字用户线(DSL)技术;以太网接入;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光纤接入技术;综合APON DSIAM的宽带接入。从实践来看,这几种方案在网络接入方式、用户负担的成本、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等方面不尽相同,所适用的范围也大不一样,因此构建宽带社区必须因地制宜。建设宽带社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在选择方案时应考虑以下两方面:基础线路系统选择;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9.
重庆合川市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于9月2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网络采用3Com公司领先业界的Total Control远程接入平台及内置线缆调制解调器,在750M带宽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上实现了有线电视、数据通信和网络电话“三网合一”。据有关专家称,该网的建成在我国创下了两个第一:这是中国第一个投入Internet商业运作的CATV双向网,数公里以外的用户上网和传输文件鼠标一点就得以实现;这是中国目前解决回传噪声最好的CATV双向网,实测回传噪声比国外公布的资料低15至20db。 合川宽带综合信息网为带宽750兆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采用星型结构和非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如何利用CATV中HFC(光纤与同轴电缆混合网)技术,使得计算机教学系统从计算机多媒体化转向基于Internet的网络高速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