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籽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三种八角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角花八角籽油的提取率最高,干枝的次之,大红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三种八角籽油的主要成分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区别,从三种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9 种化学成分,大红八角籽油的成分相对单一,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9.77%)、α- 香柠檬烯(21.52%)、4- 甲氧基肉桂醛(14.80%);角花八角籽油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灵(47.50%)、n- 棕榈酸(16.61%)、4- 甲氧基肉桂醛(4.96%);而干枝八角籽油的成分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百香果籽挥发油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百香果籽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对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用峰而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索式法提取的百香果籽挥发油的得率较高;水蒸气蒸馏法从中共分离出22个色谱峰,鉴定了19种,占被测总含晕的95.91%,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乙酯(25.64%)、2,4-二甲基庚烷(24.16%)、亚油酸(14.17%)、棕榈酸乙酯(7.04%)等:索氏法从中共分离出18个色谱峰鉴定了17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8.88%,其主要成分为2,4-二甲基庚烷(35.13%,)、反式肉桂醛(16.71%)、反式苘香脑(12.52%)、α-荜澄茄烯(11.45%)等;为百香果这一药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溶剂,从广西金秀县产的大红八角和干枝八角籽中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这两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大红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2个色谱峰鉴定了18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9、16%,其主要成分为大茴香脑(64.74%)、n-棕榈酸(14.18%)、大茴香醛(6、69%)等;而从干枝八角籽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5个色谱峰共鉴定了11种,占被测总含量的97、62%,其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48.70%)、大茴香脑(30.65%)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川贝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川贝母样品经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39个峰,已鉴定了14个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81.92%.已鉴定的化合物主要包括1-十八烯(16.38%),1-十二烯(15.09%),十六烷基一环氧乙烷(11.38%),棕榈醇(10.65%),花生醇(7.95%),9-十八炔酸甲酯(6.94%),n-十六酸(5.41%).  相似文献   

5.
郭华  侯冬岩  回瑞华  刁全平 《食品科学》2009,30(10):173-175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籽瓜籽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分离鉴定出10 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用同时蒸馏- 萃取法提取籽瓜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从籽瓜皮的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30 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凌云县产的干枝八角、角花八角和大红八角的干果为原料,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索氏法提取率较高,提取的八角油颜色较深,化学成分较为复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油的有效成分中反式茴脑的相对含量较高.两种方法均表明大红八角油中反式茴脑最高,角花的次之,干枝的最低;而且干枝八角油中富含草蒿脑,其相对含量为28.94%(水蒸气蒸馏法)和27.35%(索氏法).  相似文献   

7.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鼠曲草挥发油,采用minitab软件对鼠曲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鼠曲草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25个组分,占总峰面积含量的98.69%,主要含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主要挥发性成分的面积归一化法含量为:棕榈酸38.30%,亚油酸16.70%,亚油酸乙酯7.44%,肉豆蔻酸6.33%,油酸4.86%,硬脂酸2.28%,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2.83%,十五烷酸1.72%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啤酒糟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09%,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棕榈酸(48.90%)、亚油酸(26.10%)、肉豆蔻酸(3.02%)、硬脂酸(2.74%)、糠醛(1.47%)、苯乙醛(0.94%)。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糟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作用明显,清除率与样品量呈量效关系,25%挥发油IC50值为50.53μL。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东北不同地区藿香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由不同地区藿香挥发油中共检测出76种化学成分,相同成分有29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胡椒酚甲醚(15.006%~56.036%)、丁香油酚甲醚(0.293%~9.734%)、n-十六酸(2.465%~5.549%)、脱氢香薷酮(2.417%~47.649%)、丁子香烯(1.880%~5.509%)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广西平南县种植的山柰为原料,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质谱联用(GC-MS)分析手段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柰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7个色谱峰,经GC-MS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6个成分,占被测总含量的99.75%,其主要成分依次为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44.38%)、十五烷(13.20%)、反式肉桂酸乙酯(11.33%)、顺式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5.81%)等。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的芹菜籽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天津实心芹菜籽油及美国西芹籽油,提取的油用氢氧化钾-甲醇法酯化后,对其进行了GC/MS分析.从天津实心芹菜籽油中分离确定了13种脂肪酸,从美国西芹籽油中共检出6种脂肪酸,其中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这对于芹菜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适宜的油茶籽油提取方法,采用古法压榨、螺旋压榨、液压压榨3种方式制取油茶籽油,对比分析不同压榨方式对油茶籽油感观品质、特征指标、理化指标、营养功能成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榨方式能显著影响油茶籽油的感官品质、特征指标、理化指标以及营养功能成分,对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灰色关联度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3种压榨方式以古法压榨所得油茶籽油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最好,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炒籽温度对茶油关键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比较海南和湖南两地产热榨茶油的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和差异,通过HS-SPME-GC-MS分析海南茶油及不同炒籽温度处理的湖南茶油的香气成分组成,计算ROAV值确定其关键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分析,建立PLS模型。结果表明,海南茶油和湖南炒籽茶油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为(E)-2-癸烯醛、壬醛、苯乙醛、2,5-二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随着炒籽温度升高,炒籽茶油的黄色评分降低,红色、褐色显著升高,茶油清香味逐渐减少,烤香味逐渐增加;海南茶油均具有较强的茶油清香味和烤香味,湖南炒籽茶油在较高温度处理下会产生相似的烤香味,但茶油清香味普遍低于海南茶油,因此湖南产茶籽通过海南传统高温炒籽方法制得的茶油,其香气与海南茶油仍有一定的区别。此外,对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建立PLS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90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热榨茶油香气品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分别采用微波-超声协同提取法(MUAE)、超声辅助法(UAE)和溶剂提取法(SE)提取紫云英籽油,通过测定紫云英籽油的出油率、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溶剂提取法的籽油出油率最高,为32.01%。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的颜色、密度、折光率、苯并(α)芘差异不明显,但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存在差异,其中溶剂提取法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高,超声辅助法的碘值最高。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在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对脂肪酸组分含量有影响,其中溶剂提取法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超声辅助法的亚麻酸含量最高。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氧化均遵循一级化学反应,溶剂提取法的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好,超声辅助法的氧化稳定性最差。综合评定紫云英籽油油品及其脂肪酸成分,用超声辅助法提取并低温储存油品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提取方法研究对栀子籽油品质影响,以提高栀子籽的综合利用率.采用压榨法、正己烷浸出法和丁烷亚临界萃取法提取了栀子籽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出油率、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主要不皂化物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丁烷亚临界萃取法出油率最高;丁烷亚临界萃取法得到的栀子籽油理化性质最佳;提取方法对栀子籽油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7.
汉源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汉源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评价其对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汉源花椒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圈实验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值)进行测定。结果:汉源花椒精油主要含D-柠檬烯(26.55%)、芳樟醇(22.11%)、乙酸芳樟酯(14.71%)、β-蒎烯(7.39%)等成分。不同抑菌方法均表明,汉源花椒精油对供试细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MIC值和MBC值分别为1.25mg/mL和2.5mg/mL),大肠杆菌最弱(MIC值和MBC值分别为5.0mg/mL和20.0mg/mL)。结论:汉源花椒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一种天然食品防腐剂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探索茶籽油特征风味物质。以物理压榨、精炼及溶剂浸提茶籽油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茶籽油中风味物质以醛类化合物为主,壬醛和辛醛是其主要成分,烯烃类、酮类等其他成分受加工工艺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物理压榨茶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明显高于精炼及溶剂浸提茶籽油,溶剂浸提茶籽油中酯类化合物峰面积比例是三者中最低的。根据关键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结果,E-2-辛烯醛和辛醛对茶籽油风味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3种方法提取芜菁子挥发油,对挥发油的抗菌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芜菁子挥发油及多糖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芜菁子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组成。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检验芜菁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残渣中的多糖,酸水解后进行薄层分析。结果 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分别鉴别出21、7、14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中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占45.95%,同时蒸馏萃取法的为31.35%,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无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定性定量的抑菌实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所得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在高效G板上,以乙酸乙酯:异丙醇:水=26:14:7(V:V:V)为展开剂,芜菁子多糖的分离效果较好,可鉴别出芜菁子多糖中的果糖和半乳糖。结论芜菁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异硫氰酸酯类和腈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