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20kV微机主变保护中,由于变压器中性点是否接地要根据电网运行方式确定,现在主变保护中都同时配有零序过流保护和间隙过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时由外部接地短路引起过电流时动作;间隙过流保护是为了防止发生接地短路时,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跳开,中性点不接地变压器(低压侧有电源)仍带接地故障继续运行而装设的过电流保护。变压器在正常运行时,这2种保护只能有1种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新明 《电工技术》2012,(1):26-27,71
结合500kV桂山变电站主变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工程,分析自耦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对220kV母线短路电流的限制作用,介绍变压器中性点设备的配置情况,并从变电站运行管理角度发生,提出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运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彭雪花 《供用电》2003,20(5):33-34,36
中性点有效接地的 1 1 0kV系统中 ,变压器装设零序保护作为 1 1 0kV系统母线和相邻线路主保护的后备 ,同时也对变压器内部接地故障起后备作用。晋江市有 4座 1 1 0kV终端变电站 ,原设计主变中性点保护和零序保护在配置上存在不尽合理之处 ,我们利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之机 ,在主变中性点加装了保护间隙 ,并对零序保护进行了优化配置 ,下面给予分析探讨。1 变压器零序保护原设计存在的问题4座变电站每站均设有 2台双圈主变 ,1 1 0kV侧为单母线分段或内桥接线方式 ,其中两个站 4台主变 1 1 0kV侧中性点未装设保护间隙 ,零序保护仅设置零…  相似文献   

4.
于志斌  胡汉梅 《大众用电》2007,24(11):34-35
1主变跳闸事故经过1.1事故前运行方式事故前,220kV车河站2号主变由110kVⅡ母105开关经车龙线带该站1号(2号)主变,该站2台主变并列运行,110kV中性点不接地,另一条110kV进线热备用,133开关处于断位;车河站2台主变解列运行,2号主变110kV中性点接地运行。系统接线见附图。  相似文献   

5.
35kV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改造方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南京路变电站35kV系统电容电流过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暴露出的问题,制定了两种经小电阻接地的改造方案,采取在变压器角形接线侧增加Z型接地变和中性点电阻的方式。根据南京路变电站35kV侧为双母线接线且需并列运行的特点,对Z型接地变的设置方案及容量选择、运行操作等方面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经小电阻接地的主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几种配置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小电阻接地系统的主变压器差动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京路变电站35 kV系统电容电流过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暴露出的问题,制定了两种经小电阻接地的改造方案,采取在变压器角形接线侧增加Z型接地变和中性点电阻的方式.根据南京路变电站35 kV侧为双母线接线且需并列运行的特点,对Z型接地变的设置方案及容量选择、运行操作等方面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经小电阻接地的主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几种配置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小电阻接地系统的主变压器差动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7.
主变压器中性点间隙零序保护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电厂220 kV升压站在有效接地运行方式下,4号主变压器中性点为间隙接地方式。由于同塔双回送出的输电线路发生雷击,导致线路发生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在雷电波入侵及瞬时零序电压双重作用下,4号发变组保护的间隙零序保护动作切机。通过对故障原因及发变组间隙零序保护动作切机过程的分析,认为该主变压器高压侧间隙零序保护动作正确。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500kV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要求,分析了500kV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阐述了500kV主变中性点在主变或电网发生交流短路情况下采用直接接地或经小电抗接地的接地方式运行特点,在发生主变直流偏磁时迅速切换至经隔直装置接地方式运行特点,并基于上述中性点接地方式运行的特点,提出关于中性点接地导体选择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工程对其选择应用的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变电站中,相对于主变压器、断路器、母线等主要设备而言,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可以说是不甚重要的一般设备。笔者查阅了许多关于变电设备运行检修方面的技术标准、规程和经验交流等文章,发现有关主变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检修或大修的内容很少,使得我们供电企业在主变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的检修试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中出现纰漏或麻痹思想,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主变压器中性点引线烧断,必将引起大祸。文章从发电厂与电网连接、110kV母线单相短路电流、主变压器110kV中性点引地线截面、《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设计值、校验值,以及目前老厂接地网的运行、现状、寿命等指出了老厂接地网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体介绍了接地线截面的选择原则及四种计算方法。文章通过北京热电总厂的实践,分析了在接地网改造中应解决的问题:主变压器后备保护时间整定、接地线截面计算方法选  相似文献   

11.
苏小军 《电工技术》2014,(10):60-61
针对某核电站#1主变中性点GIS母线支撑构架的接地引下线温度偏高问题,通过增加接地引下线、盆式绝缘子的接地连片及改变接地引下线的接地方式等措施,改变了主变中性点支撑构架接地引下线的电流分配,使主变中性点支撑构架接地引下线的温度降低至合理水平,为主变的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母线发热的原因,并且以2012年8月某500 kV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中性点引出母线两侧接地端发热为例,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和处理,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钱振华 《电世界》2011,(1):39-40
某热电厂110kV母线上共有4台发电机变压器组:发电机60MW,10.5kV;主变压器80MVA,121kV/10.5kV,Uk=10%;通过110kV联络线与电网相连,其中2号主变压器T2的110kV侧中性点接地;另外,在110kV母线上还接有某钢厂的直供专线111。  相似文献   

14.
包头供电局鹿钢变电站2台主变压器采用1台主变压器220 kV侧及110 kV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另1台中性点经间隙接地运行的方式,系统故障、接地变压器跳闸后系统失去接地,产生了高零序过电压.提出了将2台主变压器220 kV侧及110 kV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解决办法.实施后,解决了系统发生故障、接地主变压器跳闸后,110 kV系统无接地点及系统过电压问题,降低了变压器承受的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15.
以500 kV电网单台主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抗接地的系统模型为基础,从不同故障位置、小电抗阻值线路长度及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分析500 kV变电站220 kV侧母线发生接地故障时线路零序过流保护、零序方向保护、主变压器中性点零序过流保护以及变压器差动保护受到的影响,说明500 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抗是抑制500 kV变电站220 kV侧母线单相短路电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朱业生  石安江 《电世界》2007,48(3):40-40
1 事故现象 某110kV变电站10kV系统为单母线接线,中性点不接地(见图1),两台主变运行,主变高压侧并列运行,主变低压侧10kV Ⅰ、Ⅱ段母线分列运行,10kV母线采用分段备自投方式(暗备用)。事故当日运行方式为10kV分段断路器(QFS00)热备用,1号主变10kV进线断路器(QFS01)、2号主变10kV进线断路器(QFS02)均在合位。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终端线路变压器组继电保护配置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国内经常出现的终端线路发生单相故障单相跳闸非全相运行期间。终端变电站主变中性点间隙保护动作,造成终端变电站全停的问题,提出了在没有更好地防止过电压措施的情况下,终端变电站主变中性点应采取直接接地运行的方式。吉林省电网采取该措施后,已经成功避免过终端变电站全停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2台YO/YO/Δ接线且无绝缘要求变压器的220kV变电站的变压器中性点几种常见的接地方式,并就变压器110kV侧中性点接地方式对母线等值零序阻抗及零序保护的影响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程浩 《电世界》2021,62(3):11-13
<正>仪征化纤公司110 kV总降站为单母线分段带旁母运行方式,其中,110 kVⅠ段带1号、3号主变,110 kVⅡ段带2号、4号主变。1号、2号、3号、4号主变分别带10 kVⅠ、Ⅱ、Ⅲ、Ⅳ段。10 kVⅠ、Ⅱ段母线经100开关组成单母线分段接线,10 kVⅢ、Ⅳ段母线经200开关组成单母线分段接线,每段母线均通过接地变引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为同时解决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不中断生产主体厂供电和及时查找出故障线路的问题,公司先后采用A、  相似文献   

20.
220 kV变电站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变化(单变接地方式改为两变接地方式)本质上改变了系统的零序阻抗,需要调整元件状态或保护配合以适应新的方式。对比分析了两种接地方式的各自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变接地方式对断路器遮断容量、短路电流及继电保护定值配合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在方式变更过程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