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是文章《对于1m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果测试与分析》作者。文章发表于《洁净与空调技术》2013年第二期,在文中由于失误将公式写错,在此向广大读者致以深深的歉意。文中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的湿球效率公式更改为:  相似文献   

2.
分析总结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通信机房的优点以及适用性;举例西安地区应用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介绍其运行模式以及统计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干工况和湿工况单独运行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利用空气的干球温度和不断降低的湿球温度之差进行换热,冷却器能够将空气温度冷却到低于环境湿球温度且接近露点温度。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使用逆流换热原理来传递热量,气流有较高的温差,因此换热效率更高,提高了露点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运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二维稳态不同进口条件下,逆流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内部的热湿交换,为实际冷却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孔陶瓷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并运用毛细诱导理论对多孔陶瓷间接蒸发冷却器表面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多孔介质表面张力引发的毛细现象对多孔陶瓷表面的蒸发具有促进作用,可使经多孔陶瓷间接蒸发冷却器处理的空气逼近露点。多孔陶瓷间接蒸发冷却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应用于模拟机房对发热源表面温度的冷却效果。8月份,选择福州作为高湿地区的代表城市,对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二/一次风量比、湿球效率等性能参数进行实际的测试。结果表明:机组最佳二/一次风量比为0.85,此时机组的平均湿球效率为97.4%。将机组应用到福州某公司的模拟机房内,同时开启2Kw发热源和机组,结果表明:开启2Kw发热源,机组分别开启10档和8档时,室内温度幅度为31.5℃~32.1℃,相对湿度幅度为69%~71.4%,满足机房环境要求的最大允许值,热源表面温度幅度为33.4℃~34.7℃,相对湿度幅度为57.9%~61.6%,基本满足2、3级电子设备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6.
格栅式风口风量测量修正系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工程中对风口风量的测量,常用测定风口风速和面积值获得,受现场测量条件及方法的影响,所测风速计算所得风量与实际风量有一定差距.利用标准风洞试验台对测定风速计算风量的修正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格栅式风口进行了不同风量、测试距离、测试仪器和计算面积的修正系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线风速仪在风速1 m/s~6 m/s范围内、测距为10 cm~30 cm之间,修正系数为0.84~0.90,大叶型风速仪在风速2 m/s~6 m/s范围内、测距为10 cm~30 cm之间,修正系数为0.85~0.90,从而为现场风量测量提供了简便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M型Czerny-Turner光谱仪在像差校正时可能会出现的二次衍射问题,提出了此光学结构在消慧差条件下的反二次衍射条件。分析了二次衍射出现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理论推导。结合反二次衍射条件与消慧差优化的约束条件,搭建了M型消慧差Czerny-Turner结构光谱仪。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使用Zemax OpticStudio仿真软件进行了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满足约束条件的M型光路结构中不会出现二次衍射现象,而不满足约束条件的M型光路结构中则会出现二次衍射现象,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在入射狭缝宽度为25μm、光栅刻线密度为600 line/mm的条件下,软件优化后的光学系统在200~500 nm范围内的光谱分辨率优于1 nm。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7年11月26日至2018年5月31日海上平台采集的气象数据,结合海气边界层耦合海洋-大气响应试验算法,引入稳定条件下发展的普适函数,计算了动量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蒸发波导高度,并对海气界面通量与蒸发波导高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量通量位于-0.5~0 N/m2,感热通量位于-10~5 W/m2,潜热通量位于0~300 W/m2,蒸发波导高度位于0~25 m;蒸发波导高度与动量通量相关系数为-0.23,与感热通量相关系数为-0.05,与潜热通量相关系数为0.77;蒸发波导高度与潜热通量的相关系数在稳定条件下为0.73,在中性条件下为0.93,在不稳定条件下为0.95.这些分析结果可为揭示海上不同大气条件下的蒸发波导形成机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稳定条件下蒸发波导RSHMU模型过于敏感不便使用的问题,引入BH91关系式、CB05关系式和SHEBA07关系式给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并对不同风速以及不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引入稳定条件下的剖面稳定度函数对蒸发波导高度诊断的敏感性改善不大. 进一步地,借鉴Paulus给出的订正方法,给出了P-RSHMU蒸发波导模型改进预测方法,有效解决了已有模型稳定条件下的不合理诊断结果. 与渤海梯度塔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稳定条件下P-RSHMU蒸发波导模型预测蒸发波导高度的平均误差为?1.02 m,均方根误差为1.49 m,显著优于已有RSHMU模型.  相似文献   

10.
简要概括了锅炉二次风量控制系统的特点、任务和对象动态特性,二次风量控制的基本方式及控制方案。对某发电企业300MW单元机组二次风量控制系统构成、功能、实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以一台转轮式热回收型间接一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为测试对象,该转轮式热回收型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设有金属网孔粗效过滤器、转轮式热回收器、亲水性高分子纤维填料、送风机、排风机。本次测试主要对其样机的转轮式热回收段的冬季运行进行测试,得到其送风量、排风量、风速、热回收效率、温度、相对湿度、阻力等性能参数。通过计算分析得到:排风与新风此从0.7增加到1.2,转轮式热回收器的热回收效率从62%增加到82%,同时在本次测试范围内,转轮式热回收器的热回收效率随着排风入口干球温度的增加,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大型表冷器是指由表冷段和过滤段及电子空气净化设备3个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不带冷、热源的空气处理设备,表冷段、过滤段及最大风速(3.0 m/s)下装置阻力25 Pa的电子空气净化设备段可电动开启和关闭,用于地铁车站公共区空调系统,设置在地铁车站端部土建风道中。根据对北京市地铁6号线工程大型表冷器的施工经验,对大型表冷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蒸发冷却空调新风机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原理,针对干盘管-蒸发冷却半集中式空调系统中的新风机组,提出了一种新型节能的蒸发冷却空调新风机组。通过与传统新风机组的比较,介绍了蒸发冷却空调新风机组的组合方式及空气处理过程,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在新风机组中加以集成,间接蒸发冷却以高温表冷的形式体现,然后通过湿空气的焓湿学分析得出该新风机组不仅在干燥地区可以使用,而且在中湿度地区也可以使用。并根据陕西榆林地区某办公室需求进行计算,得出在该地区蒸发冷却空调新风机组较传统新风机组节能16.8%。  相似文献   

14.
随着蒸发冷却技术的发展,该技术被应用于不同气候、不同功能的建筑物。通过在高湿度地区的南通,模拟海南某核电站的室外气象参数测试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的风量、温降和冷却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在南通模拟的室外气象参数下,即使是室外相对湿度达到74.9%的情况下,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的温降仍可以达到3.8℃,冷却效率可以达到71.4%。可以推断蒸发冷却空调在高湿度地区核电站同样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蒸发冷却高适应区某商场为例,分析了采用不同的室内设计温度对室内人员舒适度的影响及对蒸发冷却高适应区商场的冷负荷和送风量的影响,由此得出在满足商场内人员舒适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室内设计温度,能够减少空调系统的送风量、有效降低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及占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对2010~2014年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和阿勒泰市的PM10质量浓度值、温度、降水、风向风速、湿度、气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达拉和阿勒泰市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但是本底站值上升较快。当阿克达拉的平均气温在10~20℃时,阿勒泰市的平均气温低于-10℃时, 两地PM10质量浓度处于较高污染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阿克达拉和阿勒泰市PM10质量浓度与降水、风速均呈负相关。当PM10质量浓度处于较高污染水平, 此时阿克达拉站主导风是西北风(NW),风频达17.1%,风速在1.8~5.7 m·s-1之间,且风速小于1.5 m·s-1时的风频明显比风速大于1.5 m·s-1时的风频小很多;阿勒泰主导风是N,风频为10.6%,风速在1.3~3.3 m·s-1之间,风速小于1.5 m·s-1时的风频与风速大于1.5 m·s-1时的风频相差不明显。此外,分析表明PM10浓度与湿度、气压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7.
填料—高压微雾复合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台55000m3/h风量的填料―高压微雾复合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为例,根据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设计要求,提出填料―高压微雾复合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设计步骤及选型方案,以便更多的工程人员了解该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特点及计算方法,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