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浸渗铸造,重点从浸渗机理与工艺方法的关系角度讨论了浸渗工艺类型及对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对常用的碳及氧化铝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相(其中包括纤维本身结构的纳米组元及反应产物中的新生相)进行了讨论,由于反应相的形成条件。形成区域不同,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另外还讨论了其它组元如SiO2对反应相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纤维预制体空隙的特生及金属液浸渗填主过程,获得了影响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浸渗充填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是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关于金属基体、增强相的选择以及与基体—增强相界面有关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取工艺、相应性能和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增强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纤维表面涂层法是解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纤维表面涂层的选取原则、分类及制备工艺,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稳定性及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液相浸渗充填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液相浸渗法是制造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先进工艺,其浸渗充填过程是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液相浸渗填充过程阻力及充填形式的研究,发现纤维分布状态及纤维与基体的润湿性决定着浸渗充填形式。探讨了通过控制纤维分布状态、改善纤维与基体的润湿性和优化工艺参数等方法,以控制浸渗充填过程,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层板热/机械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B/Al层板250~350℃温度循环范围内的同相位、反相位的热/机械疲劳寿命试验以及250℃和350℃下的等温疲劳试验与宏微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相位与反相位的热/机械疲劳S—N曲线出现相交,以交点做应力水平线FPF,在FPF以上,同相位的热/机械疲劳(TMF)比反相位的要短;而在FPF以下,同相位的TMF寿命比反相位的要长;无论是同相位,还是反相位的TMF寿命,均低于250℃和350℃下的等温疲劳寿命;疲劳裂纹起源于纤维与基体界面,并随着基体的横向开裂而扩展,但最终的疲劳损伤机理不仅取决于应力水平,还取决于试验环境条件;纤维与基体之间界面反应区在TMF的损伤扩展方面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连续SiC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C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腐蚀、耐高温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总结了SiC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了SiC纤维增强铝基、钛基、铜基、镍基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及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限制复合材料实际应用的几点因素,包括:成本问题、界面问题、各向异性以及缺少质量检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凝固过程的特点,分析评述了复合材料凝固过程中增强颗粒对基体金属凝固特性的影响和增强颗粒与基体金属固/液界面之间相互作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关于金属基体、增强相的选择以及与基体--增强相界面有关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取工艺、相应性能和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防弹复合材料的防弹原理、纤维增强防弹复合材料的进展及防弹塑料片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选区激光熔化是一种使用聚焦高能激光束熔化粉末,逐层叠加成形零件的增材制造方法.选区激光熔化可以直接制备复杂结构零件和实现近净成形,能够方便地通过粉末预混添加或原位反应实现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控形控性,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选区激光熔化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主要研究结果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展望了选区激光熔化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通过总结分析,指出选区激光熔化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时,聚焦激光作用下形成的高温微小熔池凝固时间短,远远偏离平衡状态,凝固过程复杂,增强颗粒与基体间冶金反应剧烈,容易熔化、分解和溶解并对基体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成形后的复合材料的宏观形貌和组织、性能.除增强体成分、颗粒形貌与尺寸、体积分数外,复合材料的性能还受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粉层厚度、成形气氛等工艺参数的影响,粉末特性与工艺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复杂.因此,考察工艺参数与粉末特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系统研究增强体颗粒特性与成形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宏观形貌、致密度、缺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是实现复合材料组织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颗粒增强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综合性能,作者研究了用快干涂料铸渗法来制造颗粒增强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工艺,通过大量试验,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铸渗用快干涂料;分析了复合层的显微组织和主要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直接用铸造的方法可在铸件表面形成同时具备外硬内韧、耐磨,耐热,耐蚀等优良综合性能的颗粒增强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浇注温度影响复合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1450-1550℃范围内均能获得优良的表面复合层;表面复合材料的硬度在60HRC以上,是普通耐磨铸铁硬度的1.4-1.6倍,这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有广阔前途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循环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参阅了大量文献,对国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循环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主要讨论了热循环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热循环造成破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三维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混合定则和参照Zum-Gahr 模型、Khruschov 模型, 建立了一种连续网络结构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模型, 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压力和负压浸渗技术制备了不同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 测试了其抗压强度值, 将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了拟合, 数据基本在模型限定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贯穿、相互缠绕的网络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与增强相的体积分数在上限时呈线性关系, 且随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下限时呈非线性关系, 当增强相体积分数超过80 %以上时, 抗压强度明显增加。与基体相比, 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陈明安  卓利 《材料导报》1998,12(1):60-63
简述了几种主要的非快速凝固方法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这种材料的快速凝固制备工艺方法,研究的概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田家龙  刘越  赵群  晋冬艳 《材料导报》2012,26(11):153-157
综述了目前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混料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混料工艺对碳纳米管分散均匀性的影响,指出了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混料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增强体种类及含量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氧化铝、碳化硅颗粒增强的几种铝合金复合材料, 对不同增强体含量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拉伸弹性模量随增强体含量增加而升高, 断裂延伸率下降。SiCP/2024 具有最高的强度和增强效率, 随增强体含量增加至25% , 强度逐渐升高; SiCP/7075 的强度水平低于基体合金; SiCP/Al (工业纯) 强度提高幅度较大; Al2O3P/2024的强度随增强体含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分析认为不同复合材料间的这种性能差异由增强体与基体强度水平和变形行为特征所决定。高强度、高模量的增强体与高强度、高形变硬化率的基体的配合是获得高强度复合材料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喷射成形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射成形是将熔融金属雾化和沉积过程相结合,直接由熔融金属制备具有快速凝固组织特征坯体的新型金属材料成形工艺。被引入到非连续增强体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后,先后发展出了预混喷射成形、反应喷射成形和喷射沉积等工艺方法。介绍了上述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喷射成形工艺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喷射沉积技术由于其成形条件限制较少,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最后结合自身研究对传统喷射沉积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采用气体-增强颗粒两相流作为雾化介质以期获得提高雾化效率和改善增强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疲劳研究进行了总结,从疲劳裂纹萌生及疲劳裂纹扩展方面讨论了其疲劳行为及机理,总结了增强颗粒特性、基体特性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展望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疲劳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