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零号扇形段是板坯连铸机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工况条件恶劣,其结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文中介绍了零号扇形段的设计要领。  相似文献   

2.
《连铸》2019,(6)
阐述了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结构形式合理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讨论了目前主流的导柱式液压夹紧扇形段和导板式液压夹紧扇形段结构的优缺点,研究了扇形段的受力机制,为钢铁企业新建板坯连铸机、扇形段改造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秦文彬  胡玉梅  刘芳  曾珊 《连铸》2010,(3):31-33,38
根据板坯连铸机扇形段的载荷情况,对扇形段进行整体建模,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扇形段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同时考虑在生产过程中高温铸坯对扇形段变形量的影响,为扇形段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某钢厂板坯连铸机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作业率及提升产品质量,对该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计算分析扇形段滑板间隙与锁死行程极限差以及辊缝偏差之间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最优的板坯扇形段导向滑板方式和滑板间隙。研究表明:外侧滑板设置为长滑板、内侧滑板设置为短滑板优于外侧滑板设置为短滑板、内侧滑板设置为长滑板,不容易出现卡死现象;此外,辊缝偏差随着滑板间隙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趋势逐渐减缓。计算分析后,上框架与侧框架之间的滑板间隙设计为0.5 mm,外侧滑板设置为长滑板,内侧滑板设置为短滑板,有利于提高扇形段运行稳定可靠性,改善连铸机生产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就攀钢提钒炼钢厂大方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在生产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经过现场的多次测量和设计计算,突破常规思维,大胆对扇形段辊子的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与实验,解决了扇形段辊子零部件寿命低的难题,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连铸机设计及研究经验和长期跟踪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凝固末端大压下连铸机的总体技术进行了阐述,研究了连铸机的运转模式、扇形段控制方式和压下控制方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机理、推导以及反复计算,确定了各钢种的压下参数并成功运用于生产实践;总结连铸机设计经验提出了新的结晶器窄面上、下口尺寸计算方法;针对液压夹紧扇形段的特点和控制需求提出了简单、准确、可行的扇形段零点标定方法和扇形段刚度测定方法,并通过了生产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7.
根据板坯连铸扇形段吊装更换的生产操作要求,叙述了如何布置和设计扇形段更换吊具和导轨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三铰链点扇形段结构特点,对某板坯铸机扇形段存在冷态辊缝偏差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扇形段结构原理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优化后实际辊缝值偏差能够控制在0.1~0.3 mm范围内,满足了工艺控制标准。本文对扇形段的设计及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连铸》2015,(6)
扇形段的安装、更换是板坯连铸机设计、生产重要的环节,需要可靠、方便、灵活的扇形段更换装置。链式更换吊具很难满足各种类型的连铸机,尤其在厂房高度有限、车间起重机使用受限制的连铸机。为解决这一难题,赛迪结合某连铸机改造工程,提供了一种专用的扇形段更换装置。  相似文献   

10.
樊星辰 《连铸》2020,45(2):58-61
为了提高扇形段的功能精度,减少铸坯内外部质量问题,通过扇形段拉杆补偿校验、扇形段驱动辊机械结构优化、扇形段装配累计误差优化、辊缝测量仪精度优化等措施,扇形段的功能精度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铸坯内部质量和表面质量得到了提高。结果表明:铸坯的中心偏析、表面质量与扇形段的功能精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扇形段辊缝和对弧进行严格控制,能有效减少铸坯中心偏析和铸坯表面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彦锋  许中波 《连铸》2004,(4):39-40
本研究结合连铸薄板坯和传统连铸板坯的凝固组织特征,并利用建立的二冷控制模型分别计算了两者在凝固过程中凝固前沿及凝固壳的温度梯度,对它们的凝固条件和凝固过程及其偏析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薄板坯的二冷强度大,凝固速度快,组织细小、均匀,其内部溶质元素的偏析程度远低于传统连铸板坯。  相似文献   

12.
板坯尾坯浇注为非稳态浇注过程,400 mm特厚板坯尾坯常伴随着表面横裂纹和中心缩孔质量缺陷。研究了不同的尾坯浇注拉速工艺和尾坯封顶工艺对特厚板坯尾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尾坯浇铸拉速v<0.5 m/min的时间t<5 min,使得矫直区尾坯表面温度在910 ℃以上,能够有效降低铸坯的表面横裂纹;尾坯采用无水封顶工艺,能够有效降低铸坯的中心缩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特厚板坯尾坯废品量由改善前的月平均242 t降低到月平均30 t,降低了87.9%;尾坯中心缩孔长度由(3.0~3.5) m缩短到(1~2) m,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磊  翟冰钰  王万林 《连铸》2020,39(4):22-28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已成为了钢铁冶金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但薄板坯连铸具有拉速高、凝固速度快、铸坯宽厚比大等特点,使得铸坯容易出现表面夹渣、表面裂纹等缺陷,而这些铸坯表面缺陷问题的产生与结晶器流场、温度和热流分布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对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高温动态行为进行系统地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铸坯表面缺陷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动更加紊乱、涡流速度更快,这不利于夹杂物的上浮,且容易导致卷渣的发生,增大铸坯表面夹渣缺陷产生的可能。此外,在钢液湍流和涡流的作用下,铸坯内温度分布不均,加上在高拉速下结晶器内热流更大,这使得铸坯表面更易产生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14.
针对FTSC薄板连铸坯经过热轧后的板卷易出现烂边缺陷的问题,对其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缺陷铸坯检查和缺陷板卷试样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卷的烂边缺陷主要由连铸坯的角部或窄面横裂纹缺陷造成。通过优化保护渣性能、优化二次冷却制度、调整结晶器窄面锥度使用规则等措施,FTSC薄板连铸坯经过热轧后的板卷烂边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胡永才  李圣海  刘旭  姜盛鑫 《连铸》2020,45(1):71-73
介绍东北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在16.5 m弧形半径圆坯连铸机增加200 mm×(500~850)mm板坯断面的装备情况以及产品质量特点。对于厚度为200 mm的板坯断面而言,铸机半径R是厚度H的82.425倍,远超出常规板坯半径是厚度的40~50倍设计理念,致使连铸坯具有高密度的质量特点。板坯断面生产的Q195系列品种终端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DL166、718H系列不锈钢代替模铸开坯材,大幅度降低锻造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两个新颖、独特的板坯连铸机出坯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生产实践经验,阐述了板坯连铸机出坯系统的总体功能、设备布置和运转、设备功能及特点、技术选型等,可供钢铁企业和设计研究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7.
顾宏  侯利群 《连铸》2003,(2):19-22
介绍目前国内外板坯连铸机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从系统结构、功能以及与钢厂其它系统的通讯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下装引锭系统生产准备时间长的问题,设计了上装引锭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宽厚板坯连铸机上装引锭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结构、性能特点,该系统在生产中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杜一哲  李丽  汪勤政  陈登福 《连铸》2021,40(1):47-54
为获得特厚板坯重压下过程中不同压下量对铸坯温度、应力及应变的影响,从而评估铸坯出现角部以及内部裂纹的倾向,使用板坯连铸二冷软件建立了连铸过程特厚板凝固传热模型,并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特厚板单辊重压下应力应变模型,对连铸重压下过程中特厚板温度分布以及应力应变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重压下会导致铸坯表面降温,中心温度降幅约为角部的1.4倍。铸坯的应力分布在厚度方向上沿中心呈现出对称性,应力由内、外弧向中心递减;角部区域温度最低,应力最大;压下量从5增加到30mm,铸坯角部最大应力从84增加到170MPa,角部裂纹倾向增加。压下量在5~30mm内,铸坯凝固前沿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均小于临界应变,所以铸坯不会出现内裂纹。  相似文献   

20.
毛斌  陶金明  李晋  孙丽娟 《连铸》2006,(6):32-37
板坯连铸实践表明,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对铸坯质量和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控制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已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和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综述了三类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控制流动(控流)技术的基本内容,对每类电磁控流技术,着重介绍了其配置和电磁力特征、冶金机理和冶金效果及其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