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重点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运聚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归纳起来具有如下特点:区域构造运动是造成天然气运移的决定性控制因素;流体势决定天然气运移的方向和聚集的场所。在断陷盆地中,天然气以垂向和阶梯状运移为主;在克拉通、前陆斜坡和大型坳陷盆地中,天然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也起重要作用。断裂和不整合面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异常压力是高压盆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地热对热盆天然气的运移具有一定的影响;盆地的上倾方向和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   相似文献   

2.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K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研究油气沿断层走向运聚模式及控制因素,可以为相似区带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综合利用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数据,研究K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及运移路径,总结油气沿断层走向运移聚集模式,明确油气可以沿断层走向运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K构造带天然气以煤型气为主,等效RO值高于本地烃源岩,以东部洼陷烃源岩供烃为主;运移路径示踪参数变化趋势指示研究区主要存在3个天然气运移方向,均为沿断层走向运移。油气具有“破碎带垂向运移、破碎带—砂体走向运移、断层—盖层封堵、构造高点圈闭聚集”的运聚模式。油气可以沿断层走向长距离运移的条件为具有断裂带和砂体输导通道及断层具有好的垂向和侧向封闭性。研究区发育宽度较大的断裂带,破碎带物性好,为油气垂向和走向运移通道。平湖组砂体具有厚度大、连通性高、物性好的特征,为油气走向运移的有利输导层;平湖组盖层封盖石油和天然气的断接厚度下限值分别为6 m和10 m。主干断层附近盖层的断接厚度均大于10 m,垂向封闭性好,油气难以突破盖层向上部层系逸散;主干断层不同位置和深度的SGR值为32.1%~91.1...  相似文献   

3.
对常用天然气运移示踪指标示踪天然气运移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为例,对不同指标示踪天然气运移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H4含量、N2含量、芳烃/烷烃值在不同相态的运移过程中均有较好的示踪能力,是较为有效的天然气运移示踪指标,而CO2含量与iC4/nC4值示踪效果相对较差。CH4含量在不同的运移相态下,均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是最有效的天然气运移方向示踪指标。N2含量、芳烃/烷烃值在不同的运移相态下均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选择这2个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天然气的运移相态。若已知天然气运移相态,就可依据这2个指标能确定天然气的运移方向;若已知天然气运移方向,则可据这2个指标确定天然气的运移相态。当天然气中CO2含量受碳酸盐矿物影响较大时,CO2可能失去示踪天然气运移的功能。iC4/nC4值能否示踪天然气运移及其示踪机理均存在较多争议,选择该指标示踪天然气运移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有多种地化指标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部分指标判断了东濮凹陷的文23 气田天然气的运移方向。研究表明,从前梨园洼陷深部生成的煤成气首先以文东断层为气源断层向上运移,然后以文105 断层与Es4储集砂层交汇处为天然气充注点,沿着储集层砂体主要向西北方向运移,最终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5.
油气运聚史模拟是盆地诸史模拟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内容之一。油气在输导层中运移聚集的路径受控于输导层顶面的三维几何形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栅格数据结构为基础,按照油气运移的机理,开展了基于GIS支持下的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运移路径的三维模拟研究,构建了基于GIS的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算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模拟流程,成功地模拟出了该盆地深层天然气的运移路径,有效揭示了该盆地晚白垩世天然气主运移期天然气的运聚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该盆地晚白垩世天然气的主运移期,与生气凹陷毗邻的构造及位于生气凹陷北部和南部的构造均处于天然气运移路径上,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而其他构造则大多位于天然气运移路径之外,基本上没有天然气的聚集。这一研究结论与现有的勘探实践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断裂在盐城朱家墩气藏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家墩气藏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南洋次凹的深洼带,古新统和上白垩统的天然气来自古生界烃源岩。朱家墩构造是被盐2、盐3断层夹持的断鼻构造,根据天然气运移指标、流体包裹体分析及断层演化特征研究,盐2断层是天然气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储集层是侧向运移通道,运移方向总体是从下向上、从南向北,主要成藏期为盐城组沉积期(中新世)。气藏的形成与断层作用密切相关,得益于断层活动性减弱。  相似文献   

7.
��Ȼ����������ģ��ʵ�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自行设计的天然气运移物理模拟装置,研究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所发生的组分分异和碳同位素分馏特征,目的是了解天然气在不同疏导层运移过程中所发生的组分及同位素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成分色层效应和碳同位素分馏现象,粘土矿物对天然气中重烃组分具有较强的束缚能力,甲烷碳同位素对运移条件及过程较为敏感。本项模拟实验对进一步认识天然气运移过程中组分和碳同位素变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油气运移是成藏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领域.研究发现,天然气运移是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中的事件,故天然气运移特征研究应先确定其运移时间;再依据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输导层的空间组合关系确定天然气运移通道;最后计算在运移通道格架内的天然气运移距离.按此思路,并依据生烃史法、包裹体法和饱和压力法,确定东部凹陷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塔东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运聚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东地区存在两套烃源岩,根据对样品组分、碳氢同位素及轻烃组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塔东地区天然气属于有机海相油型气,来自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形成温度较高,属于高温裂解气。结合碳同位素特征和天然气运移指数ΔR3对该区天然气运聚规律进行了探讨,大致方向由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运移。从英南2井来看,其气藏充注过程至少有两次。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流体包裹体确定神木地区上古生界气藏成藏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神3等7口井的流体包裹体,结合构造发育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探讨了该区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气藏形成过程中天然气的运移相态、运移通道以及成藏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神木地区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天然气共发生三次运移,其中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发生的第二次天然气运移和早白垩世末期一晚白垩世早期发生的第三次天然气运移对该区成藏起关键作用,运移相态以混合相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对于其天然气的来源却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采用烃源岩成熟度进行气源对比,没有给出直接证据。为此,以近年来在该凹陷北部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内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值、天然气轻烃组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并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值,分析了天然气的来源、探讨了天然气的运移方式及通道。研究结果表明:①西湖凹陷北部渐新统花港组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由腐殖型干酪根初次裂解形成,其中中央反转构造带气田主要为干气,西次凹气田为湿气;②凹陷区烃源岩成熟度从南到北逐渐增加导致中央反转构造带天然气成熟度较高,西次凹相对较低;③西湖凹陷北部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同时花港组烃源岩及平湖组下部烃源岩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中央反转构造带北部花港组煤系烃源岩成熟度较高,对该区天然气成藏的贡献较大;④凹陷区天然气具有垂向运移分馏的特征,龙井运动之后断裂再次活化,为平湖组及其下部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孤西断层对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向孤北潜山带运聚的影响,列孤西断县的断面形态特征和断层输导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渤南洼陷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孤西1号断层的义115井部位呈发散状,在孤西2号断层的渤古4井和义132井部位呈汇聚状向孤北潜山带方向运移。孤西2号断层整体为高效输导体系,不同部位输导天然气的效率存在着差异。孤西断层对渤南洼陷深层油型气向孤北潜山带运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层凸面和输导效率高的部位对应着油型气的优势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13.
西湖凹陷T气田油气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结合气田区构造演化和储盖发育特征,文中综合分析了油气充注历史,厘清了西湖凹陷T气田的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T气田的原油和天然气,是由气田区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在低熟—成熟阶段生成的伴生油气;油气充注主要发生在上新世至今,平湖主断裂活动强度的差异性控制了气田区平面和纵向总体含油气面貌,直接盖层的埋深、厚度及封盖能力决定纵向上"上油下气"的分布格局;扩散为主的运移方式产生色层效应,导致原油和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纵向上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14.
孔雀1井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烃类的垂向运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从钻井岩屑中获取的烃类气体地球化学信息,分析了孔雀1井烃类气体的来源及其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运移方式、运移方向等,指出该井志留系储集层聚集了下古生界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气藏中的天然气以扩散和渗透方式发生了垂向上的运移,这种运移一直可以追索到地表。认为孔雀河斜坡具有寻找天然气的潜力和前景,该地区的地表油气化探方法应选择直接烃类法。  相似文献   

15.
东海海礁凸起及邻近海区油气表层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礁凸起和浙闽隆褶区油气化探异常为其深部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藏物质向上渗透的结果。沉积物酸解烃湿度系数和δ13C1分析数据表明,钱塘凹陷、舟山群岛及上海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散布的气体,主要为热解成因的深层天然气。与西湖凹陷、海礁凸起的天然气类同,主要来自深部的过成熟天然气。浙闽隆褶区热解成因的天然气烷烃丰度高于平湖五井烷烃丰度。   相似文献   

16.
惠民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模拟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有限元法对惠民凹陷东营组沉积末期、馆陶组沉积末期和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油气运聚的优势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双丰构造、临盘构造、商河构造及营子街构造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在馆陶组沉积末期,商河、玉皇庙、江家店及瓦屋等地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惠民凹陷曲堤地垒应力值最低,说明最有利于油气的聚集。研究结果与构造地质及石油地质分析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依据气田水芳烃荧光光谱的三维形态、激发光强度及指纹图谱特征等,研究四川盆地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的运移路径与聚集规律。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具有(凝析)气藏影响特征,存在基峰、双峰与异峰等3大亚类7种三维荧光特征的气田水,以基峰亚类中的稳定型为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地层水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三维荧光特征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受高—过成熟的下古生界海相泥页岩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所生烃类的影响;而后者主要受其自身烃源岩成熟度差异与有机质类型差异的影响。气田水三维荧光特征研究表明,磨溪构造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气藏以垂向运移聚集为主,雷口坡组以下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龙潭组煤系,而雷口坡组气藏还存在膏盐岩层段生成的天然气;平落坝构造须家河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通过构造中南部的断裂运移而来,平面上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烈。  相似文献   

18.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包括莫北凸起、莫索湾凸起西斜坡和石西凸起南斜坡,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构造位置极为有利,自北向南已发现了石西油田、莫北油气田和莫索湾油气田等17个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最为富集的构造带之一;油气藏沿凸起边部呈弧形串珠状分布,受控于断裂、构造及沉积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油气分布虽然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桥口-白庙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及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天然气主要有油型气、煤型气、混合气及深成气4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天然气分别具有不同的成因及成藏类型.桥口构造东翼深层天然气主要与葛岗集洼陷下第三系烃源岩有关,与煤系地层关系不大;白庙地区天然气与葛岗集洼陷及前梨园洼陷的烃源岩均有关,既有早期煤型气的充注,也有...  相似文献   

20.
运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实际勘探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气源成因和运移通道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盆地内巨厚的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及第四系富有机质沉积岩可生产大量的热成因气和细菌成因生物气,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气源;盆地内断裂和底辟构造发育,把热成因气源源不断从深部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