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成品酒中白色针状沉淀物的测定、试验和去除沉淀前后酒样分析,确定白色沉淀物为硫酸钙,产生原因主要因为加浆未软化处理和储藏温度较低。依据白酒国家标准要求,该种沉淀造成酒样感官和固形物超标,对其他理化指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温度、水的硬度、茶汤中化学成份的含量等三因素与茶场产生絮状沉淀的关系,并试验出解决这种絮状络合沉淀的办法;当水的硬度大于3mg/L,温度低于20℃时沉淀物明显增加,如茶汤中咖啡碱与茶酚含量的比例适中,则可大大降低络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絮状沉淀的产生;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柠檬酸等化学物后,茶汤中絮状沉淀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从提高葡萄酒质量的要求来看,予防葡萄酒的混浊沉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制定瓶装葡萄酒的合理的工艺流程,研究的第一阶段是确定葡萄沉淀物的性质。测定葡萄酒沉淀物的系统分析法由予备试验和主要试验所组成,均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前沉淀物的处理如果沉淀很少,应把沉淀物离心或者过滤,离心管中的沉淀物(或者过滤纸上的沉淀物)用蒸馏水洗涤,而后用酒精洗。如果沉淀物易溶于酒精,证明它主要是单宁色素。湿的沉淀物在空气中(或者夹于两层滤纸间)风干。  相似文献   

4.
李兰生 《酿酒》1999,(6):47-49
啤酒包装后产生了沉淀物 ,通过水解蛋白质 ,测定水解后氨基酸含量来研究沉淀成因。对沉淀物及与其相关的物料进行了酸性水解 ,并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产生沉淀的其他可能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面包酵母酶解液中水不溶性沉淀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导致面包酵母木瓜蛋白酶酶解液浑浊的沉淀物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沉淀物质的基本化学组成、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以及在不同溶剂和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溶解度,从而探讨了该沉淀物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物质(以干基计)主要组成成分为:蛋白质62.00%、总糖22.80%和灰分15.50%;分离沉淀前后酶解液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有分子量小于1000 u的肽分子参与沉淀物的构成;氨基酸分析显示,沉淀物质中的疏水氨基酸含量占46%,高于酶解液中的32.03%,说明疏水作用可能是该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沉淀溶解度定性与定量测定显示沉淀在水和氨水中微溶,且等电点在pH6.5附近。  相似文献   

6.
以导致面包酵母木瓜蛋白酶酶解液浑浊的沉淀物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沉淀物质的基本化学组成、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以及在不同溶剂和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溶解度,从而探讨了该沉淀物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物质(以干基计)主要组成成分为:蛋白质62.00%、总糖22.80%和灰分15.50%;分离沉淀前后酶解液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有分子量小于1000 u的肽分子参与沉淀物的构成;氨基酸分析显示,沉淀物质中的疏水氨基酸含量占46%,高于酶解液中的32.03%,说明疏水作用可能是该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沉淀溶解度定性与定量测定显示沉淀在水和氨水中微溶,且等电点在pH6.5附近。  相似文献   

7.
绿茶提取液沉淀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绿茶为试验材料,从茶汤体系的物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茶汤沉淀形成的机理。通过对沉淀形成过程中沉淀颗粒形态变化、电解质和氢键裂解剂的作用、红外光谱变化等内容的研究,来判断茶汤形成沉淀前后的性质改变,初步判定经低温贮存后的茶汤体系介于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茶汤颗粒间的氢键、静电作用是影响茶汤沉淀形成的因素,共价键不是沉淀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计算茶汤中各主要成分进入上清相和沉淀相的分配系数,来判断该成分进入上清相和沉淀相的趋势,结果表明:茶多酚是构成茶汤沉淀物的主体物质,其次是果胶、咖啡碱,而在沉淀相中分配系数较大的成分依次是叶绿素、没食子酸、果胶、蛋白质、花青素、咖啡碱、可可碱。  相似文献   

8.
中低度浓香型白酒浑浊沉淀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白酒浑浊沉淀有白色片状沉淀、白色絮状沉淀、棕黄色沉淀和油状物。白色沉淀主要由香精香料添加剂、金属容器及管道、水质、过滤设备和新酒瓶等因素引起;白色絮状沉淀主要由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即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杂醇油的溶解条件变化而引起;棕黄色沉淀主要是由铁离子形成的棕色沉淀物质;油状物主要由白酒中的呈香物质产生。针对各浑浊沉淀物质的特点和形成机理,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可有效去除浑浊沉淀物,提高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报道一起在瓶装饮用矿泉水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因使用发霉的胶管进行冲洗和罐装而引起产品出现沉淀物的实例。检测该沉淀物系属霉菌。通过对不同部位样品进行检查,证实这批产品出现沉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发霉胶管所致。  相似文献   

10.
问与答     
问:精炼油经储藏后有时会产生沉淀现象,何故?如何防止?答:就天然油脂主要成份三甘油酯而言,其脂肪酸碳链越长、越饱和、则其凝固点越高。有些油脂含有蜡(如米糠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等),即使经脱蜡也难于脱得很尽。国家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只规定几种精炼油及冬化油要通过冷冻试验,即在0℃时 小时内无沉淀。所以超过 小时后有沉淀也不算不合格。 关于油脂沉淀现象可查阅刊登于《中国油脂》2001年第2期36~38页:裘爱泳、王文一的“油脂的沉淀现象”之文,文中说明多种油脂沉淀物成份、性质及影响沉淀物生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系列异辛醇磷酸酯.测定其渗透性和磷酸单、双酯的含量,探讨产物中磷酸单双酯组成比例与渗透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双酯与单酯摩尔分数含量的比例为1.5~3.5时,渗透性能最佳。合成异辛醇磷酸酯渗透剂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异辛醇与五氧化二磷的摩尔比在2~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h以上。并在制革浴液中将异辛醇磷酸酯渗透剂与JFC渗透剂进行了应用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与正磷酸盐反应,采用超声波法工艺制备羟丙基木薯磷酸酯淀粉,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手段对酯化反应后产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酯化反应在羟丙基木薯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磷酸基团,其引入破坏淀粉分子内氢键,导致淀粉分子结晶区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a reduced amount of emulsifying salt on the chemical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processed cheese was studied. Reducing the amount of emulsifying disodium phosphate salt added resulted in a slight reduction in the pH, lightness and viscosity of the processed cheese. When replacing disodium phosphate with potassium phosphate or potassium citrate alternatives, the processed cheese had slightly higher pH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ample. When 15% of sodium in phosphate salt was replaced by the same molar amount of potassium in phosphate form or as citrate salts, the viscosity of the cheese was similar to the reference sample and most of the samples were evaluated as acceptable. However, when 30% of sodium in phosphate form was replaced by either potassium phosphate or citrate a slightly lower viscosity of the processed cheese was indicated and this could be due to the slightly higher pH.  相似文献   

14.
磷酸酯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在肉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复合磷酸盐进行酯化,以取代度为指标,分别考察了pH、正磷酸盐添加量、磷酸盐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糯玉米淀粉乳浓度40%,反应pH=5.5,正磷酸盐添加量37.5g,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的配比0.4,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h。将磷酸酯淀粉添加在火腿肠中时,其弹性、粘聚性、胶着性、咀嚼度等明显优于添加原淀粉的产品,其中取代度为0.1257,添加8%时最佳。  相似文献   

15.
Starch was phosphorylated by reaction with mono‐ and disodium hydrogen orthophosphate under dry conditions in a vacuum oven at 150‐180 °C (800 mbar). Studying the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action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starch phosphorylation in the monoester form were: 3 h reaction time, 160 °C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pH 6.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tarch g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substitution; and amylose bound a higher amount of phosphate than amylopectin under similar reaction conditions. Both ash content and acidity of the phosphorylated starch products increased proportional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substitution while the pH of the different modified starch products was nearly in the same range (pH 6.55—6.75).  相似文献   

16.
将脱胶蚕丝纤维分别浸渍在磷酸氢二钠和硝酸钙溶液中矿化,使磷酸钙盐沉积在蚕丝纤维上。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结构,结果显示沉积在蚕丝纤维上的结晶主要为羟基磷灰石晶体;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沉积物呈鳞片状及针状结晶;拉伸强度测试结果显示纤维矿化以后发硬,拉伸断裂伸长率下降,拉伸断裂强度也下降,总体变化不明显。磷酸钙盐与蚕丝纤维有较好的亲和力,能在蚕丝纤维上沉积,而对纤维的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磷酸盐对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改变加入面粉中磷酸盐,找出了磷酸盐加入量对馒头各项指标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磷酸盐对馒头的品质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当磷酸氢二钠的添加量为0.6%时,馒头的品质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8.
陈海超  王延斌  熊强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3):117-121,126
以实验室筛选、保藏的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其产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以优化过后的发酵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实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如下:当培养基组成为(g/L):蔗糖10,酵母粉9.36,蛋白胨5,磷酸氢二钠2.86,柠檬酸0.3,pH5.96时,BC膜干重最高,约为4.779 g/L。在此基础上,采用接种量10%、装液量50 mL、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10 d的培养条件,可以获得干重为8.515 g/L的BC膜干重,比优化前的2.022 g/L提高了30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及凝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何传波  潘丽军  李琳  陈玲  李冰 《食品科学》2004,25(9):108-112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与混合正磷酸盐作用,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利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制备的工艺条件并得出回归方程,直观地揭示了取代度与诸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甘薯淀粉磷酸单酯是很好的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淀粉糊的凝沉性质对食品的外观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专门对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凝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导致了淀粉糊凝沉性降低,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而NaCl的加入可显著增加糊的凝沉倾向,蔗糖则有减弱凝沉倾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焦磷酸钠、磷酸氢二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及它们的复合盐(磷酸氢二钠+柠檬酸钠、三聚磷酸钠+柠檬酸钠)对喷雾前干酪浆的表观黏度、pH值、可溶性氮含量;干酪粉的容重、溶解度、水分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感官评价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的乳化盐对干酪粉的水分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量(2%-4%之间)对干酪粉的水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当三聚磷酸钠与柠檬酸钠比为1:1,添加量为原料干酪的3.0%左右时,干酪粉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而且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