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石混合料干密度和粒度的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密度、砾石含量和最大粒径这3个指标作为高速公路路堤室内试验的控制条件和计算分析的基础,进行一系列大型三轴试验研究及控制试验条件与抗剪强度关系的计算分析。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土石混合料的骨架作用明显,抗剪强度主要受粗颗粒、细颗粒和粗细颗粒的共同作用影响;土石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随试验干密度的增加有所提高,咬合力随砾石含量p5值的增加和最大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当p5 为50%~60%时抗剪强度最低,p5值的最佳范围为65%~70%;最大粒径最佳范围为40~50 mm,考虑剔除粒径大于50 mm的颗粒会给实际工程施工造成困难,故工程应用中应严格控制压实度。  相似文献   

2.
将细粒土与碎石含不同比例掺配后进行了击实试验及击实后的力学、渗透试验,随着土石掺配比的增加,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将随着增加,最优含水率随之减小。在击实状态下,随着砾石掺配比的增加,土石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增加,压缩压缩模量增大,渗透性有所增加。混合料出现上述工程特性的原因是随着土体中砾石含量的增加,土中的砾石颗粒逐渐形成骨架,细粒土填充在骨架中,所形成的土体结构在受剪时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咬合嵌套,增强了抗剪强度,降低了压缩性,同时由于土体中形成了更多的空隙,渗透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在开发了大型击实仪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最大粒径及粗颗粒含量时土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粗颗粒含量对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影响较大,最大粒径变化时,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桂林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和增加废旧轮胎的利用,将0.5 mm、2 mm和4.75 mm粒径的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掺入红黏土,进行改良的轻型击实试验和直剪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掺入比和不同粒径对红黏土的压实特性、抗剪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入比的增加,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降低;橡胶颗粒掺入比为2%~8%时,抗剪强度增大;0.5 mm橡胶颗粒红黏土抗剪强度增大主要由内摩擦角增大引起的,2 mm橡胶颗粒红黏土抗剪强度增大是由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引起的,4.75 mm橡胶颗粒红黏土抗剪强度增大主要由粘聚力增大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土石混合料剪切机理和抗剪强度分量特性,制备了7种级配类型土石料,涵盖了良好级配、均匀粒径、缺失中间粒径3种典型情况,代表了含石量在10%~75%的形态,在此条件下对剪切强度与级配–含石量关系、剪切机理及剪切强度分量的构建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土石料中粗颗粒含量的多少是决定强度的关键因素;土石混合料的抗剪强度由咬合分量、摩擦分量和破碎分量共同构成,通过分析得出摩擦分量占总抗剪强度约10%,从颗粒细观运动的角度的剪切运移力学过程推导出咬合分量与摩擦分量的理论模型公式,该模型公式涵盖了含石量、初始接触水平角、内摩擦角、粒径等参数信息;由该模型计算得出咬合与摩擦分量占比与含石量呈指数正相关趋势,并给定该边界条件下的函数表达式。从理论上揭示了土石混合料剪切机理和抗剪强度的构成分量模型。  相似文献   

6.
李忠洪 《山西建筑》2014,(33):221-222
结合某心墙堆石高坝所采用的坡残积砾石土心墙料,以大型击实试验和大型直剪试验为主要手段,揭示了随着大于5 mm的粗粒含量P5增加,砾石土的最大干密度增加,抗剪强度指标C值减小,φ值增大的规律,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该类坡残积砾石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的强度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中型三轴试验及现场大型直剪试验对煤矸石的强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煤矸石强度包线的形式和参数以及煤矸石抗剪强度随粗颗粒(粒径D〉5.0mm)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试验中最大主应力差及颗粒破碎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得到围压、孔隙比及粗料含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砂砾石混合物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砾石含量及砾石形状对砂砾石混合物抗剪强度的影响,对砂砾石混合物进行了不同应力(σ = 50、100、150、200 kPa)条件下的大型直剪试验。试验中砂砾石混合物为相同砂与圆砾石及角砾石2种不同形状砾石的混合物,砾石含量分别为20%、40%、60%及80%。结果表明砂砾石混合物的剪胀量和抗剪强度随砾石含量以及砾石形状不规则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砾石含量对砂砾石混合物抗剪强度的影响大于砾石形状的影响。砂砾石混合物的最小孔隙比可以作为衡量砾石含量和砾石形状与其抗剪强度关系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不同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采用单轴贯入法对混合料进行抗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对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影响显著。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细级配混合料的抗剪性能优于粗级配混合料;随着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迅速降低。而对于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SAC),其抗剪强度则随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从抗剪角度来说,悬浮密实的AC系列混合料适合采用小粒径,而骨架密实的SAC系列混合料则适合采用大粒径。同时试验结果还显示SBS改性沥青能有效的改善混合料的抗剪性能。据此,可以更加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由废旧轮胎回收橡胶颗粒与砂混合而成的橡胶-砂混合料具有密度低、变形能力强、阻尼高等诸多优点,将其应用于土木工程,是实现土木工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橡胶-砂混合料进行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橡胶颗粒含量XC、粒径比d_(50,r)/d_(50,s)、相对密实度D_r、固结围压σ'_m等因素对混合料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XC的增加,混合料的破坏模式表现出由部分软化-剪胀向完全硬化-剪缩转变。总体来说,随橡胶颗粒的掺入量增加,混合土体(σ_1-σ_3)_f和内摩擦角均出现较明显下降,有效内摩擦角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橡胶粒径与砂越接近影响越明显,而D_r的增加可以显著改善混合料的抗剪强度特性。基于土骨架微观结构,初步解释了试验现象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1.
AND SO ON,AND     
…aporia is not something negative, not something which in fact paralyses us. but on the contrary it is an ordeal, a test, a crucial moment through which we have to go, even if we are stuck, we have to experience this moment of aporia in order to make a decision, in order to take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have a future, and so on and so forth.1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流体成矿作用及其机理,流体成矿系统可分为现代海底、陆相热水成矿系统、古代热水成矿系统。热水成矿作用机理主要有不同类型流体混合成矿、热水同生沉积成矿、热水一岩石(沉积物)交换作用成矿、液压致裂一水岩交换作用成矿等4种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木材装修的构造1.木饰面板的工艺与构造一般在墙体上先通过木龙骨找平,然后用木工板(或胶合板、密度板等)做基层,最后在木饰面板背面带胶,用枪钉固定于基层板上。(图01~图04)2.成品木饰面板的工艺与构造木饰面现场安装方式分为:挂式安装和粘贴安装。1)挂式安装基层分为:木方骨架基层、轻钢龙骨基层、平板满铺基层。木挂件的厚度一般为9~12mm,材料应为实木或优质多层板,按照正反方向吻合加工成45°或L型挂口。(图05)2)粘贴式安装适用于面板要求较薄(厚度小于12mm),基层板材满铺的场  相似文献   

14.
垃圾渗滤液对岩土的溶蚀和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对岩土的溶蚀机理。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对岩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等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珠海保税区一期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工程,地处海滨平原深厚软土场地。施工中采用了多种软基处理方法,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系统总结、分析、探讨这些处理方法的机理、设计特点、施工要点及处理效果,可以提高同类型场地软基处理的施工水平,同时对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协同学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利用耗散结构、系统学在成矿理论方面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提出了协同成矿概念,并将协同成矿过程划分为6 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降雨对边坡变形破坏影响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降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降雨入渗对斜坡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实例的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边坡变形破坏受降雨影响的特征。提出在常规边坡稳定、变形破坏分析计算中应考虑降雨入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钟晓青 《建筑创作》2010,(6):113-119
<正>"枓栱"与"铺作"所指称的,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最具特色故而也最令人关注的部分。研习中国建筑历史的人,更是时常见到和用到它们。熟视多年,未曾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