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经丁醛等离子体处理的云母粉填充高密度聚乙烯熔体(160℃)和聚丙烯熔体(180℃)的流变性。数据表明,处理削弱了非填充聚烯烃熔体流动的非牛顿性,熔体流动的牛顿指数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处理降低了填充聚烯烃熔体在低切变速率下的表观粘度,提高了其在高切变速率下的表现粘度,发生转变的临界切变速率对填充聚乙烯和聚丙烯分别为150s^(-1)和50s^(-1)。扫描电镜观察熔体形态证实,处理对熔体粘度的复杂影响,是处理改善填料在熔体中的分散性和提高填料与基体界面结合力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PP/PBT/PP-MAH共混熔体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比例(3%~18%(质量)PBT)的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及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MAH)熔体的流变学行为,用RMS-605毛细管流变仪在不同温度下(240℃,255℃和270℃)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共混体组成,剪切速率和剪切强度对流动曲线,熔体粘度及熔体弹性的影响,该共混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切力交稀型)PBT含量从3%-13%,其假塑性变化相当一致,而PBT含量  相似文献   

3.
固态缩聚聚酰胺66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固态聚聚酰胺66(SSPPA66)的流变性能,讨论了剪切速率!剪切应力和温度对SSPPA66熔体表现粘度的影响了结果表明SSPPA66熔体的表现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粘流活化能△E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实验温度下SSPPA66熔体的表现粘度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非牛顿指数n小于SSPPA66熔体为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4.
对温轧态2618A铝合金在不同度温(470-550℃)和应变速率为10^-^3-10s^0^-^1范围内的塑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超塑性变形规范:在500-530℃温度范围内,应变速率为2.8×10^-^1s^-^1的条件,可获得大于230%。的延伸率,表明该合金具有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纯滑石粉和插层、偶联等方法改性处理的滑石粉填充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PP/HDPE)复合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含量、温度、切变速率等因素对复合体系粘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体系总体上有切力变稀的特性。体系表现切粘度随纯滑石粉和插层处理的有机滑石粉含量的升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温度升高、切变速率升高而下降;理论上分析了复合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微观相作用。  相似文献   

6.
SiCp/202Al复合材料的超塑性能及断口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熔铸法(IM)制备的SiC颗粒(14μm)增强2024Al复合材料经轧制成材后,在490、510、520和530℃,初始应变速率在1.67 ̄10^-4 ̄1.67×10^-3s^-1的范围内进行了超塑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520℃、初始变速速率为8.33×10^-4s^-1,超塑延伸率最大,为290%,m值约为0.49。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分析了变形机理。  相似文献   

7.
温轧态2618A铝合金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轧态2618A铝合金在不同温度(470~550℃)和应变速率为10 ̄(-3)~10 ̄(0)s ̄(-1)范围内的超塑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超塑性变形规范:在500~530℃温度范围内,应变速率为2.8×10 ̄(-1)s ̄(-1)的条件下,可获得大于230%的延伸率,表明该合金具有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关于聚丙烯(PP)纺织中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其流动性(η0、MFI)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PP熔体性质变化与PP树脂原始性质、加工温度、化学降解及热机械降解等诸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对PP常规纺丝加工而言,该PP原料的为14万左右、为5左右、η0为400Pa·s左右、MFI为30g/10min且PP熔体加工温度为250℃左右,是纺制优质PP纤维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试一系列不同与配比的CPE/红泥填充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级分比、温度等对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表明该填充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性质;体系的表现切粘度随填充红泥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温度升高,体系的表观切粘度下降,温度对体系流动性的影响随填充红泥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少;在低切变速率条件下,红泥粒度对体系的流动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Ti-17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测试了Ti-17合金在温度T=805~945℃,应变速率ε=10(-3)~80s(-1)、变形程度ε=50%范围内的真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流动应力及组织变化规律。发现,在(α+β)两相区降低温度或提高应变速率,流动应力σ变化较大,动态再结晶易于进行;在β区通常只发生动态回复,流动应力σ随温度和应变速率变化较小,高温、低应变时发生连续再结晶。试验还用Zener-Hollomon因子确定了该台金发生连续再结晶的临界因子Zc的数值,logZC=41.2。  相似文献   

11.
IMAGE FLOW     
  相似文献   

12.
悬桥式微流量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悬桥式微流量传感器的制作以及特性测试,这种传感器采用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在硅片上制作微悬桥,微悬桥由二氧化硅、LPCVD多晶硅、LPCVD氮化硅三明治结构材料组成。该传感器可测量0.01~100SCCM的气体流量,其响应时间小于10ms,芯片尺寸为7×6mm2。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结合WENO格式与自适应网格加密(AMR)技术及沉浸边界法(IBM),对来流马赫数为Ma =2.5条件下的平板上微型三角楔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表明微型三角楔涡流发生器可以显著改变超声速流体边界层结构。计算结果清晰地显示了三角楔上游分离区的流场结构和下游各涡的流态,同时计算表明,微楔对边界层控制过程中,其下游的流向涡对与涡环结构都起了重要作用,并对其作用过程进行了讨论。数值计算与相关实验结果相符,且提供了流场的重要细节,揭示了微楔的控制机理,可为超声速边界层控制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流动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改善UHMWPE的熔融特性,制备了一种有效的流动改性剂MS2。添加少量(0.6%~0.8%)的MS2,即能显著改善UHMWPE的流动性能,使UHMWPE的熔点降低,并使其能在普通注塑成型机上注塑成型。试样的Izod缺口冲击强度为150J/m,砂浆磨损率为1.2%,拉伸强度为27MPA,屈服伸长率为13%。  相似文献   

15.
微喷管内气体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英涛  姚朝晖  何枫 《工程力学》2004,21(3):190-195
研究旨在提高微型空间推进器和微型气体涡轮机等微器件的性能。采用硅微加工技术在硅片上制作出矩形截面三维收缩扩张微喷管,喉部宽度为16mm,深度为20mm,收缩比为1.6251。实验测量了不同进出口压比条件下微喷管内氮气流量特性。实验设定进出口压比范围为1.0~5.0,由此出口体积流量范围为0~0.2mL/s,出口截面特征雷诺数小于500。基于两种数值模拟方法(有限体积法和Boltzmann气体动力学方法)对微喷管内部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几点不同于宏观流动的异常现象随着压比的提高,声速截面逐渐偏离喉部,向下游区移动,并且下游区的流动不断加速。当压比达到5.0时,出口截面中心区域的马赫数达到1.26。沿程压力分布呈现非线性下降的趋势。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相比于常规尺度管道,微小尺度下表面效应引起的粘性附面层效应和三维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求解N-S方程来研究空间发展的圆管转捩,计算中雷诺数Re选定为3000。在局部壁面引入的周期性吹吸(PSB)扰动作用下,圆管中首先出现了塞流结构,并向下游迁移,同时有稳定的流向条带结构形成;在塞流结构离开计算域后,随着扰动的不断发展,流向条带结构逐渐破裂失稳,圆管流动出现了第二次转捩,这是一种新的转捩形式,我们称之为“二次转捩”。  相似文献   

17.
平流式冷凝器传热流动性能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流式换热器与常规换热器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常用作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其制冷剂侧的传热和流动特性与常规换热器有很大不同.本文比较了不同型式冷凝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制冷剂在平流式冷凝器多孔扁管内的传热流动机理,希望能为该类换热器今后的研究、设计和校核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智能涡街流量计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集温度、压力、流量就地显示于一体的智能涡街流量计的研制。采用先进的单片微机及微功耗芯片,实现在线多种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并采用软件容错技术,大大提高了仪表的可靠性和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邵纯  曹燕飞  邹龙  陈伟芳 《工程力学》2015,32(4):206-211
该文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零质量射流激励器工作流场,并对其在超声速进气道流动中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运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Roe格式,时间离散采用基于LU-SGS的双时间步长方法。针对激励器压电振子的运动过程,使用了基于广义无限插值方法的并行化动网格生成技术,并考虑几何守恒律。研究了零质量射流的非定常特性,获得了不同驱动频率下激励器出口附近的流动参数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了激励器驱动频率对进气道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方法能较为准确的描述零质量射流,将零质量射流激励器运用于进气道流动控制能有效改善进气道性能。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流量测量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超声波流量测量的原理、基本测量方法以及传统的多普勒和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缺陷和测量局限性,分析了超声波流量测量最新进展所采取的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并介绍了超声波相关流量计的原理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