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深部Ⅰ#矿体开采实践研究成果,为具有类似开采技术条件的Ⅶ、Ⅵ、Ⅳ号矿体开采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新城金矿倾斜厚重矿体开采矿体损失率高的问题,提出机械采矿技术在新城金矿倾斜厚重矿体开采中的运用。通过布置新城金矿倾斜厚重矿体开采巷道,在开采工作面,线性支护新城金矿倾斜厚重矿体,实现基于机械采矿技术开采新城金矿倾斜厚重矿体。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开采方法矿体损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能够解决传统新城金矿倾斜厚重矿体开采矿体损失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属大型矽卡岩型矿床,矿石自然类型繁多,开采范围内含有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钨矿,暂不能开采,为确保含钨矿体(钼钨矿体和铁钼钨矿体)不被破坏,在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采用拉格朗日非线性程序,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了安庆铜矿l#矿体-400 m水平隔离矿柱在深部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力学效应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隔离矿柱在上部矿体开采后,因覆盖岩体卸载产生了应力释放,呈现“凸起”垂直位移变形;在深部厚大矿体开采扰动下,隔离矿柱局部区域应力集中,部分区域发生塑性变形,呈现应力拉力拱现象,产生下向变形位移,与矿山常规位移变形监测结果近似.综合分析,隔离矿柱在深部矿体开采过程中整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钨业》2019,(4):14-19
掌握地表沉降规律有利于开采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通过建立某钨矿地下矿体数值模型,计算分析矿体开采到不同深度对地表沉降、围岩位移变化规律,探讨深部矿体开采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随着开采不同深度的矿体,地表沉降值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表沉降最大值分布于矿体中心区域,沉降中心随着采空区扩展逐渐偏移。该矿体开采至-310 m时,地表变形参数仍在规定的地表变形限值之内,表明地表构筑物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可为矿山深部开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矿山生产实践中,有时要涉及到开采范围内小矿体的利用问题。从充分利用地下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出发,在开采主要和一般矿体的同时,必须开发利用赋存于其上(下)盘部分分散的零星小矿体。 顾名思义,这类矿体,储量规模不大,勘探和开采条件往往与一般矿体不同。例如,有的矿体形态异于主矿体而比较复杂,开采时,无论探矿工程还是采准工程都比一般指标要高;有的矿体赋存部位距离主要运输井巷较远,开采时,必需掘进较长的开拓运输巷道;又如,有的矿体勘探控制程度即储量级别比较低(根据成矿条件分析,这种矿体成为大矿体的可能性很小),为了准备开采储量,  相似文献   

7.
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缓倾斜中厚矿体具有一定的斜度以及角度,要求根据一定的角度进行开采,因此开采施工难度较大,可推广利用机械化协同开采技术。对此,本文首先对缓倾斜中厚矿体以及开采中的问题进行介绍,然后对缓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协同开采理论以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以某缓倾斜中厚矿体为研究对象,对机械化协同开采方式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镇沅金矿采用分段崩落采矿法回采厚度小于6 m矿体时存在的采场回采效率低、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矿体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机械化交叉进路小分段采矿法高效开采技术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厚度小于6 m矿体的开采问题,技术指标较好,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分别为14. 9%和9. 8%,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露天边坡下驻留矿体开采是露天矿山生产后期经常遇到的问题,露天与地下同步开采时的安全问题尤为关键。结合永平铜矿驻留矿体的开采情况,运用FLAC3D对驻留矿体开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对11种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最后得出,在满足采场安全和边坡稳定的条件下,驻留矿体的开采边界与露天边坡之间的最优安全距离为22 m。  相似文献   

10.
露天盲小矿体的开采一直是大型露天矿开采中的技术难题。其矿体的厚度,倾角的赋存条件制约着大型设备的运用。本文在已有勘探钻孔的基础上,运用3dmine软件对盲小矿体进行地质构造建模及地质推测,结合现有的开采推进方式及开采设备等工艺方面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矿体赋存形态,采用灵活地开采工艺,比较圆满地解决了矿山目前的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国内外采矿工作者对于倾角为20~25°、厚度4~10米缓倾斜中厚矿体经济合理的开采方案,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采矿方法.然而,从目前国内开采缓倾斜中厚矿体所使用的采矿方法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  相似文献   

12.
缓倾斜薄矿体指的是倾角为5°至30°,厚度维持在0.8米到4米的矿体。缓倾斜薄矿体开采在我国矿山开采中较为常见,为了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的工作效率及效益得到有效提高,采取合理科学的开拓方式非常重要。本文重点探究了斜坡道开拓方式在缓倾斜薄矿体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缓倾斜博矿体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相似文献   

13.
急倾斜薄矿脉是矿源采集过程中所面对的较为复杂的一种采矿体。目前针对这种矿体进行开采的方式很少。为了能够对该矿体进行开采,我们对采矿方式进行研究和讨论,在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的前提下,使开采的周期变得更短,提升矿体开采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4.
尖峰坡锡矿现开采矿体较平缓,倾角一般在3°~6°之间,矿体薄,矿石结构复杂的多金属共生矿床,在全面采矿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采矿方法的优化,提出全采全出、全采分出、分采分出的开采方案,是降低采矿贫化的有效措施.文中主要对矿体厚度在0.4~1.8 m的薄矿体的综合回采工艺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分采分出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逆断层是矿山开采中经常遇到的地质构造,其岩体包含各种节理、裂隙、劈理等软弱结构面,使得其岩性发生重大改变,对附近矿体的开采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通过FLAC3D软件建立了处于两条逆断层中间的矿体开采模型,分析矿体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应变变化情况,研究逆断层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逆断层改变了围岩应力由浅入深逐渐增大的层状分布规律,增大了部分区域的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特别是矿体上盘的应力,使得上盘断层出现剪切破坏区,大大增加了采场顶板的危险性,更加容易引起顶板冒落、垮塌,需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支护措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6.
孙长坤  杨勇  董志富  魏晓明 《黄金》2021,42(4):44-46
保山金厂河矿主矿体ZnV3为缓倾斜中厚矿体,矿岩界线明显,属中等稳固类型,采用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充填采矿法开采的比例为78%,底部结构的选择成为制约该采矿方法能否成功应用于该矿体开采的关键.根据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V型堑沟受矿和平底受矿2种底部结构,对比分析了2种底部结构的工程量、工作效率、经济性及安全性,最终得出V型...  相似文献   

17.
预测与控制矿体开采覆岩裂隙带发育高度,是沉积型层系矿体上行开采与保水开采的关键.基于空隙量守恒理论,分析了上覆岩层随采动空隙扩散的岩移规律,以矿体采高、覆岩碎胀系数、裂隙带残余空隙率、顶板垮落和放顶高度为主控因素,建立了预测覆岩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裂隙拱模型H1=f(H,k,ε1,h).结合山西某煤下铝土矿采区上行开采的技...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矿山初期经济效益,增强还贷能力,通过对某铜金矿储量,品位等变化规律研究,对其开采顺序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技术经济评价,提出从矿体中间某一水平首采,先由下而上开采上部矿体,后由上而下开采下部矿体与常规开采顺序截然不同的开采顺序,且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9.
某钨矿为缓倾斜极薄矿体,矿体平均倾角约25°,厚度平均0.4 m,采用全面采矿法开采,回采过程中留下来大量的不规则矿柱,整体回采率仅为65%左右,资源损失严重,难以达到地下矿山开发利用回采率的指标和绿色开采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该钨矿山开展绿色开采技术研究,分析采空区的充填治理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空区充填参数.同时采用理论...  相似文献   

20.
安庆铜矿深部开采-400m隔离矿柱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拉格朗日非线性程序,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了安庆铜矿1“矿体-400m水平隔离矿柱在深部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力学效应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隔离矿柱在上部矿体开采后,因覆盖岩体卸载产生了应力释放,呈现“凸起”垂直位移变形;在深部厚大矿体开采扰动下,隔离矿柱局部区域应力集中,部分区域发生塑性变形,呈现应力拉力拱现象,产生下向变形位移,与矿山常规位移变形监测结果近似.综合分析,隔离矿柱在深部矿体开采过程中整体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