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研究了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H2)2NH(CH2)3Si(OEt)3)与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CH3)2Si(OEt)2)共水解,制备含(CH2)3NH(CH2)2NH2功能基的聚硅氧烷配位体,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法对水解产物分析证明,NH2(CH2)2NH(CH2)3Si(OEt)3与(CH3)2Si(OEt)2进行了共水解反应,而且水解程度随NH2(CH 相似文献
2.
铜(Ⅱ)-聚乙烯醇溶液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醇(PVA)与氯化铜在水溶液中发生配位反应,用测定溶液电导率的方法确定了反应的配位数,并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 mol Cu(Ⅱ)与4 mol PVA链节单元形成配位结构,在该配比下体系的总反应级数为1.5,其速率方程为1/CA0.5-1/CA00.5=kt,速率常数k=4.0792×104exp(-Ea/RT),活化能Ea=32.747 kJ/mol。 相似文献
3.
4.
甲壳胺与Zn(Ⅱ)的配位反应及其对结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甲壳胺(CTS)与Zn(Ⅱ)的配位反应。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X衍射和DSC等手段分极探讨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其配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TS分子中的-NH2、-NHCO-和-OH与Zn(Ⅱ)进行了配位。CTS-Zn(Ⅱ)配合物中锌含量越高,其结晶性越强,新化学键的引入加快了CTS的溶解速度。 相似文献
5.
将海藻纤维与Fe3+、Cu2+和Ce3+3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配位反应,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对配位能力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特性,并计算和比较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海藻纤维能与3种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海藻纤维金属配合物,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提高可使其配合量呈线性增加。此配位反应不仅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而且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升高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常数增大。3种金属离子的配合量和反应速率常数依下列顺序排列:Fe3+Cu2+Ce3+,而其反应活化能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说明Fe3+和Cu2+比Ce3+更易于与海藻纤维发生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6.
高速搅拌对淀粉/聚乙烯醇共混物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高速搅拌,将淀粉与聚乙烯醇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淀粉/PVA共混薄膜。测定了高速搅拌前后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耐水性及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高速搅拌改善了淀粉/PVA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与耐水性,并可提高共混膜的全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淀粉为原料制备的热塑性淀粉(TPS)具有可完全生物降解及与传统塑料类似的热塑加工性能,但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发展。本文首先用含有环氧和乙烯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纤维(PVAF)表面接枝改性,进一步经过双螺杆挤出加工过程,使淀粉大分子上的羟基和PVAF表面接枝GMA (GMA-PVAF)中的环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从而提高热塑性淀粉塑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GMA-PVAF出现了明显的包覆层,具有GMA中酯羰基和环氧基团的特征红外吸收峰,结晶度显著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由95.8℃提高到100.7℃,热重分析计算表明包覆层质量分数约为8.77wt%;当GMA-PVAF的含量为1.5wt%时,复合材料GMA-PVAF/TPS的拉伸强度由纯TPS的3.00 MPa提高到4.99 MPa,断裂伸长率为146.84%,弯曲强度由1.82 MPa提高到11.62 MPa,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将聚丙烯酸接枝改性聚四氟乙烯纤维(PAA-g-PTFE)分别与3种金属离子Fe3+、Cu2+或Ce3+进行配位反应,研究了配位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及温度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并计算和比较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PAA-gPTFE与3种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都属于一级反应,并能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描述。且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可促进金属离子在纤维表面配合量的提高。在相同条件下3种金属离子的配合量和反应速率常数依下列顺序排列:Fe3+>Cu2+>Ce3+,而其反应活化能则表现出相反趋势,说明2种过渡金属离子更易于与PAA-g-PTFE发生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生物降解塑料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塑料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阐述,并从中找出了几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壳聚糖(chitosan)、木薯淀粉和聚乙烯醇(PVA)为基础成膜原料,探究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工艺过程。方法以薄膜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透光率和吸水率为评判标准,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纳米SiO2含量、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含量、膜液pH值等3个因素对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壳聚糖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了制备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分数为2.0%、膜液pH值为3.0,3个因素对改性薄膜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分散剂含量纳米SiO2含量pH值。结论获得了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以WCl6/WOCl4-AlEt3为催化剂,采用RIM方法完成了双环戊二烯(DCPD)的聚合反应,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对聚双环戊二烯(PDCPD)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DCPD/W=1000 ̄3000/1(mol ratio),Al/W=2/1(mol/ratio),反应温度为70 ̄120℃,PDCPD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与水的接触角测定、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空气中不同环境温度下紫外线辐照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及紫外辐照官能化HDPE对HDPE/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系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紫外辐照后,HDPE分子链上引入了—C(C=O)CH3,—CH2C(=O)CH2—,—C(=O)O—等含氧官能团,实现了HDPE的官能化。提高环境温度可提高HDPE官能化速度。紫外辐照后,HDPE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屈服强度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下降。官能化HDPE对HDPE/PVA纤维共混体系有增容作用,增容后的共混物的拉伸屈服强度提高和缺口冲击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DSC、SEM和FTIR证明了改变反应注射成型(快速反应)聚氨酯弹性体的催化剂用量和活性可以影响微相分离和硬链段的有序程度。聚合反应进度加快,硬链段的热转变温度降低,远程有序程度变差,硬段富集区尺寸较为分散,试样微相分离程度不如聚合速度较慢时高,而提高模具湿度具有与样品热处理相同的效应,能提高硬链段的有序程度,改善微相分离。 相似文献
16.
17.
18.
聚乙烯醇膜的阻醇及导电性能研究(Ⅰ)热处理聚乙烯醇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DMFC)中甲醇的穿透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为提高膜的阻醇性能,采用在渗透蒸发领域广泛使用且具有良好分离效果的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了热处理PVA膜,对其阻醇及质子导电能力进行了研究。PVA膜的阻醇效果较目前在DMFC中广泛使用的Nafion全氟磺酸膜的有明显提高。但其自身不具有质子导电能力。需外加电解质溶液以提高其电导率。 相似文献
19.
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物的形成及对聚氯乙烯的稳定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DSC等研究了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的结构,结果显示,硬脂酸钙与硬脂酸锌熔融共混时,其红外光谱上的特征峰、晶体结构和熔点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硬脂酸钙与硬脂酸锌形成了复合物,并提出了可能的复合物结构.动态热稳定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物对聚氯乙烯的稳定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聚氯乙烯热稳定时间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聚氯乙烯/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物体系在热降解过程中复合物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复合物对聚氯乙烯稳定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