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mani K锉与ProTaper镍钛锉预备根管成形能力。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36例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mani K锉,观察组采用ProTaper镍钛锉,比较根管预备前后弯曲度、预备时间、充填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备后两组患者根管弯曲度均明显低于预备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备前后,两组间根管弯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为(6.85±1.97) min,对照组操作时间为(14.27±3.14) min,两组患者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07,P<0.05)。观察组充填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oTaper镍钛锉充填效果及操作时间均优于mani K锉,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糊剂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根管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年轻恒牙根管感染患儿82例(共96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儿分为Vitapex糊剂(V组)和氢氧化钙糊剂(C组),各41例,V组50颗患牙,C组46颗患牙。2组患儿均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观察2组术后1年和术后2年疗效,比较不同类型根尖的闭合时间。结果:V组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00%和96.00%,C组分别为82.61%和78.26%,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组喇叭口型、平行型、内聚型根尖闭合时间均较C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采用Vitapex糊剂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根管感染效果良好,且可以明显缩短各类型根尖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热牙胶充填根管进行根管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20例牙髓根尖周病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采用Obtura系统将A、B、C 3组牙胶加热至160℃、180℃、200℃,记录充填时根管外表面温度升高情况及单个根管的平均填充时间,根据填充后的X线片评价填充效果,术后6个月复查评价疗效。结果 :3组充填时根管外表面温度升高的平均值均未超过10℃,其中C组5例出现超过10℃,其它两组未出现此类情况;C组充填时间明显短于A组及B组,术后X线提示填充效果C组明显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3组随访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btura II热牙胶系统在较高温度下充填根管效果更佳,但在200℃时需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80例(91颗)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者接受全瓷高嵌体修复,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其修复体完整度、边缘密合性、边缘染色、修复体表面质地、牙体完整、颜色匹配、牙龈健康状况、邻接关系、全口卫生状况等指标变化,评价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患者修复后6个月各项评价项目均达A级,修复后12个月、修复后18个月,患者全口卫生情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价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临床总有效率为96.70%(88/91),总满意度为96.25%(77/80)。结论 :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应用时应注重口腔卫生宣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655例PDA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将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纳入减少组,将未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纳入未减少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间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655例患者中,共有59例发生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9.01%。减少组、未减少组INR、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封堵前后肺动脉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NR、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封堵前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PDA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A封堵术后存在一定血小板减少发生风险,其与患者自身状态及治疗设备具有一定关联,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血小板计数密切监测及早期干预为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失败原因,为降低失败率提供资料。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胸腰椎骨折接受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大于1年,资料完整的2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效果,将治疗失败(感染、神经症状加剧、断钉/断棒、螺钉松动、伤椎不愈合、后凸畸形再现)者作为失败组,将治疗成功者作为成功组,计算内固定失败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24例患者中,35例治疗失败,治疗失败率为15.63%,患者治疗失败原因以断钉/断棒为主。多因素分析示,椎管狭窄率、后凸Cobb角、骨折AO分型A_1~A_(3.1)型、病变节段T_(11)~T_(12)、脊柱损伤Load sharing评分>6分是影响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据患者骨折分型、病变节段、脊柱损伤评分,制定个体化入路方案是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影响,为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2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合并MS者纳入MS组,未合并MS者纳入非MS组,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2~4年的随访,随访期间记录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心脑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并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结果 :12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共有41例合并MS,MS患病率为34.17%。MS组脑卒中累积发生率(5.00%vs 1.32%)、冠心病累积发生率(7.50%vs 2.63%)均高于非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心性肥胖、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糖代谢紊乱均为高血压前期患者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MS的高血压前期患者有着更高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应注重其血压、血糖、血脂的强化干预,尽可能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分析,探讨临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26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进行分组,发生股骨头坏死的47例患者纳入坏死组,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215例患者纳入非坏死组,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47例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7.94%。坏死组BMI、术前牵引、Garden分型、内固定取出、骨折季节及复位质量等指标与非坏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有关。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内固定取出、术前牵引、BMI≥25 kg/m~2、不良复位质量、秋冬季骨折、Garden分型Ⅲ~Ⅳ型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受治疗方案、骨折分型及发生季节、患者机体条件及治疗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治疗前应充分评估并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案。方法:671例年龄≥65岁于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发生Ⅱ~Ⅴ级并发症者纳入A组,将未发生并发症或Ⅱ级以下并发症者纳入B组,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处理策略。结果:671例患者中,共有89例(103例次)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26%,其中24例为Ⅰ级并发症,65例为Ⅱ~Ⅳ级并发症(无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感染为主。合并肺部疾病、术中出血量≥100 m L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及术中出血量较高者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注重术前肺部疾病的治疗与术中出血量的控制有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横开口法与纵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的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153例AC患者,按照POEM开口类型,将术中纵向切开食管右侧壁粘膜者纳入纵向组(n=69),术中横向切开粘膜者纳入横向组(n=8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AC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评分)变化,探讨两种开口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横向组术中环形肌切开时间低于纵向组,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29%,高于横向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组术后1个月有效率为94.20%,横向组为94.05%,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Eckard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横向、纵向开口方式选择不影响疗效,横开口法术中环形肌切开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操作难度、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疗效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策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8例接受支具治疗的青少年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支具治疗后2年侧弯进展情况,将侧弯进展>5°者纳入进展组,侧弯进展≤5°者纳入未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间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支具治疗IS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58例患者中,75例(47.47%)末次随访时出现侧弯进展,其余83例(52.53%)未出现侧弯进展。初诊Cobb角≥35°、脊柱长度增长速度≥30 mm/年、Risser指数>3级、顶椎旋转度≥Ⅲ度、脊柱柔韧性<50%是影响支具治疗I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支具治疗青少年IS患者的侧弯进展率较高,这与其初始IS状态具有密切关联,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酌情延长支具佩戴时间有望降低其侧弯进展发生风险,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资料,将发生吻合口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者纳入未发生组,计算患者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吻合方式、吻合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策略。结果 :52例患者中,共有1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85%。多因素分析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前放疗及手工吻合是影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营养状态、术前治疗方案及吻合方式具有密切关联,注重营养支持、谨慎术前放疗、尽可能选择半器械吻合,有望降低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吻合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11例接受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术中视盘表面新生血管膜剥除不彻底、血管残端处理不当、视网膜激光光凝不足等手术操作不当等导致再出血患者。将术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将术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回归分析总结影响PDR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11例患者中,共有84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7.01%。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糖尿病病程、随机血糖、Hb A1c、收缩压、视网膜灌注压、合并高血压是影响PDR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玻璃体腔填充硅油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除手术因素外,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与其病程、血糖、血压具有密切关联,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对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亦具有一定影响,注重血压、血糖控制,合理选择填充物为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0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109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GUSTO出血分级标准,按照患者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将发生出血事件者纳入出血组,将未发生出血事件者纳入未出血组,计算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1109例患者中,共有52例治疗后发生出血,发生率为4.69%,其中大出血18例,中度出血15例,小出血19例,分别占34.62%、28.85%、36.53%。多因素分析示,年龄≥60岁、女性、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消瘦、肌酐清除率<30 m L/min、血红蛋白<110 g/L(女)或<120 g/L(男)、合并糖尿病、既往消化道溃疡史、既往粘膜/腔道出血史及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均为影响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CS患者治疗后合并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状态、治疗方案等,应早期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并调整治疗策略,尽可能降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对行冠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将行CAG或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常规静脉水化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水化处理,观察2组患者造影前和造影后24h、48h、72h、7d的血清肌酸酐(Sc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比较2组患者CIN的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对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前Scr、BUN、Ccr、β_2-mG、Cys 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在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IN发生率为2.94%,对照组的CIN的发生率为13.24%,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比观察组长,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比剂用量、肾功能不全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前列地尔是CIN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常规静脉水化能够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总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1154例患者资料。按照患者医院内发生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其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54例患者中,共有125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83%;医院感染共发生16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38%。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为主;166例次医院感染共检出病原菌147株,其病原菌分布以真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将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化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使用≥1种及年龄>50岁是影响ICU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以真菌感染所致下呼吸道症状为主,患者感染因素与医源性因素及年龄有关,应据此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0例需行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98例)和B组(盲探下,102例)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患者满意度、并发症以及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尿素氮下降率(URR)、整体尿素氮清除率(Kt/v)。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其中颈动脉损伤、神经损伤、局部血肿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首次血液透析血流量、URR和Kt/v均高于B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不仅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并且能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为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1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按照其合并房颤情况,将合并房颤者纳入房颤组,将未合并房颤者纳入非房颤组,计算患者合并房颤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共有26例合并房颤,合并房颤率为23.42%。房颤组男性比例、既往有吸烟史比例及显性房室旁路比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房颤(是=1,否=0)为因变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男性、显性房室旁路为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心脏电生理检查示显性房室旁路是导致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发生风险上升的危险因素,可据此早期评估患者房颤发生风险并予以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148例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缝合组、引流组,均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缝合组术后行胆道一期缝合,引流组术后留置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结石残留率。结果 :缝合组、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100.00%vs 98.65%)、术后1年结石残留率(0 vs 1.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未见术后胆漏发生,引流组术后胆漏发生率为10.8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0 vs 1.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一期缝合较留置T管引流的安全性更为理想,对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2例于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及治疗相关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4052例患者中,共107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64%。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层流手术室、切口长度、切口类别、预防性抗菌治疗、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激素应用、侵袭性操作、术后引流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赋值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Ⅲ类切口、抗菌药物> 2种和低蛋白血症是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层流手术室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充分利用好保护因素,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