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则抗菌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4例复发性UTI患者,随机分为规则抗菌组及常规抗菌组,各52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规则抗菌疗法、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菌疗法治疗,比较其症状缓解时间、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症状缓解、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规则抗菌组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抗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血清Cr、BUN、UA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则抗菌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常规抗菌组的59.6%,其复发率为9.6%(5/52),亦显著低于常规抗菌组的53.8%(2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则抗菌疗法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症状改善及治疗时间,在不增加肾毒性的前提下有效保证临床疗效,降低UTI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43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93例。对照组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则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率、术中输血量及出血率超过1000m L患者比例等均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观察组的术后2h累积出血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h出血发生率较治疗前并未升高,而对照组则明显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出血量和再出血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特点,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2例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7 d)及晚发型组(>7 d)。分析2组患儿一般资料、病原菌构成、临床表现、血象指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早发型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中,2例患儿发生再次败血症。早发型组患儿致病菌构成以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为主,死亡率为23.4%,晚发型组患儿致病菌构成以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死亡率为2.5%,早发型组死亡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组患儿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腹胀、循环欠佳、反应低下发生率显著低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象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组羊水混浊、母亲孕期感染、生后窒息、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组治愈率56.3%,显著低于晚发型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B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是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上述特征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菌药物及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过期流产清宫术中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与米索前列醇单药效果比较。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过期流产患者中需行清宫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为A组(35例),术前仅应用米索前列醇为B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宫颈扩张软化程度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 :A组宫颈扩张有效率91.4%,B组宫颈扩张有效率85.7%,A组优于B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以及阴道流血时间比较,A组均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期流产患者术前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阴道流血量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CAP所致ALI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及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BiPAP组加用BiPAP,对照组加用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变化及住院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均逐渐下降,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均逐渐上升,BiPAP组治疗后1 h上述指标即出现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呼吸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能够及时、有效地改善CAP所致ALI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气管插管率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可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老年尿液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泌尿系统感染(USI)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的1465例老年USI患者送检中段尿液标本,通过西门子SCAN4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配套的鉴定卡、药敏卡,进行的病原菌鉴定以及分离出的可疑菌落药物敏感性试验,对病原菌分布特...  相似文献   

7.
李云霞 《现代仪器》2016,(4):31-32,30
目的 :分析多西他赛对于紫杉醇耐药的乳腺癌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紫杉醇耐药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疗效及毒副作用,探讨多西他赛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安全性。结果 :87例紫杉醇耐药乳腺癌患者中,35例为原发耐药,占40.23%,52例为继发耐药,占59.77%。多西他赛治疗客观缓解率为67.82%,临床获益率为86.21%,不同耐药情况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毒副反应以Ⅲ度白细胞计数降低、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分别占55.17%、65.52%。患者平均PFS为(4.52±1.08)个月,原发耐药组患者平均PFS为(2.82±0.47)个月,显著低于继发耐药组的(5.71±1.3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治疗紫杉醇耐药乳腺癌能够得到一定的客观缓解率与临床获益率,亚组分析显示原发耐药者对多西他赛反应性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替吉奥单药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和替吉奥组(替吉奥单药治疗),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行腹部CT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吉西他滨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29.27%;替吉奥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31.7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99、CA242、CEA、CA5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CA-199、CA242、CEA、CA5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吉西他滨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2.89个月,替吉奥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4.2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吉奥单药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相当,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均以轻度为主,安全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局部注药辅助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观察组加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例患者于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后2 d出现轻微咽干、微痛等不适感,于7 d后症状自行缓解,其余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后IL-2均较治疗前升高,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14 d血清IL-2高于对照组,TNF-α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失访1例,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10.34%(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局部注药辅助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脲苷联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脲苷比较,雷替曲塞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疾病控制率略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坦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坦,对照组给予硝普钠,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LVEF、BNP、Ca2+、K+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23例(88.5%),对照组总有效16例(61.5%),实验组不良反应人数为2例,对照组为5例,实验组LVEF较对照组提高、BNP较对照组降低、K+较对照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后Ca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Ca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结论 :左西孟坦在治疗RCHF中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冯慧远 《现代仪器》2015,(2):56-57,81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结合替加环素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8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61.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88%。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55%,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替加环素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细菌清除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药物治疗、微波治疗及手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为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药物治疗组89例,微波治疗组95例,LEEP手术治疗组76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微波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均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均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案治疗轻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微波治疗中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重度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微波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微波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及阴道内灼热感,并伴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均未经特殊处理并自行好转。结论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不同程度的慢性宫颈炎疗效存在差异,中度慢性宫颈炎药物治疗效果不及微波、手术治疗,重度慢性宫颈炎应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疗效,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其与疗效关系。方法:根据221例结肠癌患者意愿单纯化疗的105例为对照组,联合贝伐单抗化疗的116例为观察组,并按照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变化。结果:患者不良反应均以Ⅰ~Ⅱ级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为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为46.55%,高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无效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效组治疗后VEGF下降率为(27.24±6.09)%,其VEGF下降率高于无效组,无效组VEGF下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结肠癌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血清VEGF水平下降越明显,患者预后质量更佳,可根据VEGF变化早期评估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激素和物理疗法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发病1周内的面神经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激素+神经节苷酯+物理治疗组,n=44例)和B组(激素+神经节苷酯组,n=46例)。采用改良的Portmann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T1)、治疗后1周(T2)、治疗后2周(T3)、治疗后3周(T4)时的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等级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时间点Portmann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间点A组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失眠、心悸、多汗、食欲减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节苷酯联合激素及物理治疗能有效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白细胞(WBC)计数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152例(169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WBC计数,将WBC计数≤10×10~9/L者纳入WBC正常组(n=81,90耳),将WBC计数>10×10~9/L者纳入WBC升高组(n=71,79耳),并按照WBC升高组患者治疗情况,将接受抗生素治疗的36例(40耳)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将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35例(39耳)患者纳入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2周后听力损失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常规治疗组听力损失下降程度不及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后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2周后WBC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常规治疗组治疗后WBC计数仍高于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均低于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的93.33%、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WBC计数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而言,常规治疗疗效有限,应适当加用抗生素以提高其听力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SCZ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以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SCZ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利培酮组及阿立哌唑组,各80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及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变化,评价疗效,并观察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价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治疗12周后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NSS总分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9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闭经溢乳发生率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TESS评分为(7.8±3.9)分,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的(5.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SCZ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应用阿立哌唑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更佳安全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以122例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治疗方式,将接受VSD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68),将接受常规换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缺损面积、Mc Gill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为(10.51±3.28)%,高于对照组的(4.73±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皮术后优良率为80.88%,与对照组的75.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费用高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5.91±6.84)d,低于对照组的(46.28±7.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能够促进患者皮肤软组织修复、免除换药造成的痛苦,在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同时为植皮奠定基础,且不会导致治疗总费用增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来那度胺与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24例初治缓解的M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来那度胺组、硼替佐米组各62例,记录其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评价两组患者客观疗效并比较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第二肿瘤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那度胺组OS、SCR率、CR率低于硼替佐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来那度胺组血液学毒性、感染发生率高于硼替佐米组,其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那度胺组第二肿瘤发生率为17.74%(11/62),高于硼替佐米组的8.06%(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来那度胺与硼替佐米维持治疗MM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硼替佐米可提高患者OS、降低第二肿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价值,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患者组,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PCT水平差异,并观察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变化,计算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但存活组治疗前、治疗5 d后血清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球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杆菌感染者,阴性杆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草链球菌、粪肠球菌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灵敏度为93.8%(76/81),特异性为92.6%(75/81)。结论 :血清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且有助于患者病原菌构成的预测及预后判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治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良好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