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与地高辛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及血浆NT-pro BNP含量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地高辛治疗,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浆NT-pro BNP含量、心脏超声指标。结果:(1)观察组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χ2=3.914,P<0.05);(2)治疗后4周时,观察者患者血浆中NT-pro BN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5.895~6.109,P<0.05);(3)治疗4周后观察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室壁增厚率(△T)、室间隔运动幅度(AI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895~6.682,P<0.05)。结论 :曲美他嗪与地高辛联合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脏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口服曲美他嗪。比较疗效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内皮素-1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浆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皮素-1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变化情况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方法将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50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阿司匹林10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随访12个月,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并在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2~3月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比治疗前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狭窄程度等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150例复发率18.67%,治疗组复发率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软斑发生均明显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阿托伐他汀主要是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起到防止脑血栓形成,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均于入院24 h内行急诊PCI术,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以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显著下降,观察组LVEF、BNP、MMP-9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上升,而后逐渐回落,观察组术后7 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 I)、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在改善其心功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轻、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CAS患者240例,按病情程度进行分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以治疗前后IMT、斑块类型、LDL-C、值为观察指标,综合评价阿托伐他汀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分布影响。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IMT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轻度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患者治疗后不稳定型斑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LDL-C、CD8明显低于治疗前,而CD4、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改善中、重度CAS患者LDL-C和CD4/CD8的分布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对重度CAS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与不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行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试验组)和单纯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玻璃体腔重复注药次数。记录1月、3月、6月及12月患者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治疗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3.8±1.8)次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2±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内压没有显著改变;两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试验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视力恢复更显著,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硬化疗效及其对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天,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晚,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进行1年期随访,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性质变化,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进行6个月治疗后,硬斑数量均有所增加,软斑数量、混合型板块均有所减少。TC、LDL、TG、IL-6、TNF-ɑ、hs-CRP均显著下降、而HDL-C则有所上升,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好转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和降低细胞炎性因子有明显疗效,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单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IL-18、hs-CRP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和空军四五八医院治疗的87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安慰剂组(对照组)42例和瑞舒伐他汀组(观察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血脂、hs-CRP及IL-18的水平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的血脂、hs-CRP及IL-18值均低于对照组PCI术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再次住院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血脂、hs-CRP及IL-18的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冠心病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与特发性PVCs的特点,总结临床治疗思路。方法 :分析317例PVCs患者类型。冠心病PVCs者纳入A组(n=235),特发性PVCs者纳入B组(n=8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总结两种PVCs的临床特点。结果 :A组年龄、WBC、LDL-C高于B组,其男性比例、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亦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99例(42.13%)PVCs起源于左室,B组患者中,21例(25.61%)PVCs起源于左室,两组患者PVCs起源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PVCs起源部位以右室为主,LCX、RCA病变所致右室PVCs高于左室,LAD病变所致左室PVCs高于右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室早数量低于B组,其室速发生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EDD、LVESD高于B组,其LVEF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VCs好发于老年男性人群、每日室早数量较少但易引发室速;特发性PVCs多起源于右室,患者室速发生风险较低但较多的室早数量可引发心肌病样改变。二者均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老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l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心动过速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入院后均行心电图检查并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快速性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功能下降,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观测患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结果,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变化与并发症。结果 :6例患者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显示:1例为持续性右侧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3例为持续性右心房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上述4例患者术中即刻转为窦性心律;另2例为起搏器术后患者,1例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1例出现持续性心房扑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心室率,因患者高龄,心功能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房扑、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故给予房室结消融,术后为起搏心律。随访3个月,6例患者LVEDD、LVESD、LAD均有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有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诊断成立;6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无病例复发。结论 :心动过速可以诱发心肌病,老年患者尚易与其他心肌病混淆。如果及时采取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可使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