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25例拟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按照术后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将HSS评分≥66分者纳入关节功能理想组,将HSS评分<66分者纳入关节功能不理想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等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中,64例(51.20%)术后6个月HSS评分≥66分,其余61例(48.80%)HSS评分不足66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HSS评分<45分、术前VAS评分≥6分、发生术后并发症是影响TKA术后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PSA<5°、行软组织平衡术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TK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够理想,与年龄较大、术前膝关节功能不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等多种因素有关,提倡个体化手术、重视术后康复,有望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半程实施止血带止血的综合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2月住院并初次拟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人。研究组给予半程止血带止血,即在截骨前才实施止血带止血;对照组给予全程止血带止血,即做皮肤切口之前即给予止血带止血。对比两组综合失血情况、术后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预计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一例输血,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当日及术后7d大腿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及屈膝90度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及术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术后大腿肿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但研究组隐匿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4例(26.42%),对照组隐匿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8例(33.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半程止血带止血相比于全程止血带止血可更显著控制围手术期失血,缓解早期肢体疼痛,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但不会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关节外科入院接受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根据术后48h是否发热分成发热组及非发热组,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体温、血红蛋白水平、48h红细胞沉降率(ESR)、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将发热组患者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下降值≥30g/L分为发热组A、发热组B,分析血红蛋白下降与发热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发热组的体温、体温升高平均值、血红蛋白降低平均值均明显高于非发热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组的血红蛋白降低显著高于非发热组,ESR、CRP升高较非发热组显著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A的体温升高值、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发热组B(P<0.05)。对发热组A和发热组B的体温变化值与血红蛋白降低值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热组A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598,P=0.005),发热组B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不具有相关性(r=-0.020,P=0.927)。结论 :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ESR、CRP升高具有一定的关系,血红蛋白降低值超过30g/L时,患者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水平,并分析功能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和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224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16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平均得分为77.00±11.51,6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平均得分为63.58±14.17,均属于中等功能水平,优良率约40%。术后患者生活能力与行走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受限。影响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有术后离床时间长短、术后时长、术前疼痛程度和有无肌力训练。结论 :肌力训练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增强肌力训练,促进关节稳定性恢复,是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刮除术后填充骨水泥对关节功能的影响,为术后继发骨关节炎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行GCT刮除术并骨水泥填充的71例患者,观察患者术后关节假体松动、复发情况,评定其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此外,按照患者骨关节炎发生情况,将继发骨关节炎者纳入继发组,将未继发骨关节炎者纳入未继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方案,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术后继发骨关节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时间2~6个月,平均(3.17±0.55)个月,随访期间复发5例,复发率为7.04%;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96%(66/71)。71例患者中,共有22例于随访期间继发骨关节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软骨下残留骨厚度、软骨下植骨是患者继发骨关节炎的保护因素,肿瘤横截面百分比为影响患者继发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膝关节周围GCT刮除术后填充骨水泥能够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术后易继发骨关节炎;增加术中软骨下残留骨厚度、重视软骨下植骨对于延缓或减少关节软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