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注入骨水泥治疗脊柱转移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为该病的PKP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7例脊柱转移瘤患者,PKP注入骨水泥,观察其治疗前后SF-36问卷评分、椎体高度变化,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37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脊髓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渗漏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亦未见肿瘤复发。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上升,ODI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末次随访时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注入骨水泥能够明显提高脊柱转移瘤患者脊柱稳定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X线、CT、MRI影像学检查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184例OVCFs患者,简单随机分为PKP组89例、PVP组95例.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分别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椎板减压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7例行射频消融联合椎板减压和椎体成形术患者资料。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和Frankel分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者的VAS评分和脊柱稳定性(Cobb角)在术前1天与术后1个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与术前相比,D、E级比例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3例发生椎间盘渗漏,4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后路椎板减压和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提高椎体稳定性,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外放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1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依据临床剂量给予患者调强适形放射外治疗和125I放射粒子植入放疗。术后复查并随访,观察并分析患者的疗效、生存状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3个月时,9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控制,4例部分控制。6个月时,所有患者病灶均完全消退。7个月和14个月时各有1例患者出现转移,经再次治疗得到控制。截止至随访25个月,11名患者依然生存良好,仅1例有复发倾向。整体而言,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外放疗法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病灶的发展、降低复发和转移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球囊及双球囊两种不同扩张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球囊组(n=21)和双球囊组(n=19),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椎体前缘、中央高度较术前有所提高(P<0.05);cobb角、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2组同时点椎体前缘、中央高度、cobb角和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球囊扩张与单球囊交替扩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相似,但单球囊可降低手术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前路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8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ALIF)组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椎体高度、JOA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LIF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椎体高度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间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ALIF与PLIF均为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术式,但ALIF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PLDD组,各75例,均实施PLDD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臭氧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肢直腿抬高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直腿抬高高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联合组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PLDD组,患肢直腿抬高高度均高于PL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V比值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联合组临床优良率为97.33%,高于PLDD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DD联合臭氧注射可优势互补,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位点保存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后不同阶段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特点,为种植体植入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39例接受位点保存GBR治疗的缺牙修复患者。按照其种植体植入时机,将术后3个月植入者纳入A组(n=48),将术后6个月植入者纳入B组(n=45),将术后9个月植入者纳入C组(n=46),比较三组患者种植体植入前牙槽骨高度、宽度及种植体植入扭矩,并观察其种植修复3个月后自觉症状、行使功能、种植体松动等临床特点。结果 :A组患者种植体植入前牙槽骨高度、宽度均高于B组,其种植体植入就位后扭矩低于B组;B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宽度均高于C组,其种植体扭矩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3个月后,A组种植体松动1例,三组行使功能均正常且种植体骨界面均达骨结合;A组牙槽骨吸收高于B组,B组牙槽骨吸收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位点保存GBR术后3个月,新生骨提供的种植扭矩不足30 N/cm,而术后9个月时牙槽骨高度、宽度吸收较明显,因此,术后6个月行一期种植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路脊椎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后路脊柱截骨术的1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患者,记录其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6月、12月随访观察影像学指标变化,于12个月进行全部患者脊柱裂神经功能评分(SBNS)、疼痛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痊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全部患者SBNS评分、疼痛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冠状位躯干偏移及矢状位躯干偏移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安全性良好,在保证侧凸矫形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202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入路组及双侧入路组,每组52例。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用量、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S和ODI。结果 :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双侧入路组(P<0.05)。术前,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和双侧入路组分别有8例和10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 :单侧入路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与双侧入路相当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钻孔减压术治疗椎体骨内高压所致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2例椎体骨内高压致腰背疼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钻孔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102例患者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1.2±0.7)个月,无患者失访;术前患者平均VAS疼痛评分为(7.1±1.6)分,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10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3例(81.37%)、部分缓解15例(14.71%)、轻微缓解4例(3.92%),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术后末次随访患者的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评分较术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在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方面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钻孔减压术可显著缓解椎体骨内高压所致腰背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2010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50例单个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透视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内固定前、1周后矢状位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随访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内固定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固定1周后,其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低于内固定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内固定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个月后,观察组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增加(2.2±1.5)°,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丢失(2.4±1.3)%,与对照组的(2.3±1.4)°、(2.2±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应用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且安全,与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与置入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缓释化疗组(A组,32例)和支架组(B组,31例)。A组在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B组在内镜下置入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及梗阻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内镜,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生存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开始A组有效率高于B组,8周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热、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纵膈脓肿、食管气管瘘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开始A组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能够有效减轻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疗效,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其与疗效关系。方法:根据221例结肠癌患者意愿单纯化疗的105例为对照组,联合贝伐单抗化疗的116例为观察组,并按照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变化。结果:患者不良反应均以Ⅰ~Ⅱ级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为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为46.55%,高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无效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效组治疗后VEGF下降率为(27.24±6.09)%,其VEGF下降率高于无效组,无效组VEGF下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能够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结肠癌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血清VEGF水平下降越明显,患者预后质量更佳,可根据VEGF变化早期评估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胰岛素应用导致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和机制。方法:连续选择胰岛素应用导致的糖尿病肥胖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C组)、二甲双胍组(M组)和西格列丁组(S组)各30例,C组采用更改胰岛素种类或剂量治疗,M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S组联合西格列汀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临床效果。结果:M组和S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值较前降低,而C组增加,S组低血糖发生率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提高,瘦素和内脏素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降低胰岛素应用导致的糖尿病肥胖患者BMI值,减少低血糖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OMA-IR、瘦素和内脏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miR-34a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的间歇内分泌治疗,治疗9个月后评价疗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的VEGF和miR-34a。结果 :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治疗后均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前列腺体积变化率平均为36.4%,PSA抑制率为63.6%。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血清miR-34a明显升高(P<0.01)。结论 :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间歇内分泌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前列腺癌血清VEGF,提高miR-34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脊柱结核患者中随机择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患者96例和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患者8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单纯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单纯后路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2组Cobb角、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同时点组间Cobb角、神经功能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单纯后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低,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失败原因,为降低失败率提供资料。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胸腰椎骨折接受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大于1年,资料完整的2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效果,将治疗失败(感染、神经症状加剧、断钉/断棒、螺钉松动、伤椎不愈合、后凸畸形再现)者作为失败组,将治疗成功者作为成功组,计算内固定失败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24例患者中,35例治疗失败,治疗失败率为15.63%,患者治疗失败原因以断钉/断棒为主。多因素分析示,椎管狭窄率、后凸Cobb角、骨折AO分型A_1~A_(3.1)型、病变节段T_(11)~T_(12)、脊柱损伤Load sharing评分>6分是影响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据患者骨折分型、病变节段、脊柱损伤评分,制定个体化入路方案是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3年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访时间>1.5年,资料完整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手术入路,分别纳入前路组、后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力学参数变化及围术指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后路组,后路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前后联合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后路组术前脊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Cobb's角、椎体水平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脊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均显著提高,但前后联合入路组上述指标仍显著低于前路组及后路组;各组患者Cobb's角、椎体水平移位均显著降低,但前后联合入路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前路组及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为(11.73±2.45)周,后路组为(16.85±2.16)周,前后联合入路组为(21.40±2.78)周,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损伤类型、损伤节段及脊髓受压部位、受压程度等多种因素,选取合理的入路方案,是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价值,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患者组,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PCT水平差异,并观察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变化,计算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但存活组治疗前、治疗5 d后血清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球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杆菌感染者,阴性杆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草链球菌、粪肠球菌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灵敏度为93.8%(76/81),特异性为92.6%(75/81)。结论 :血清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且有助于患者病原菌构成的预测及预后判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治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良好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