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Th1)和Th17升高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7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OLP患者以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NC组,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h1、Th17进行检测,比较不同临床类型患者外周血中Th1、Th17水平差异,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计算Th1、Th17与患者临床体征及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23)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临床类型由非糜烂型向轻度糜烂、重度糜烂进展,其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Th17型细胞因子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OLP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Th17型细胞因子与其临床体征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呈弱正相关(P<0.05)。结论 :Th1和Th17升高在造成OLP患者病情的发生及进展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探索控制Th1和Th17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望为OLP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探讨两种疾病的诊治原则。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纳入毛支组,并选取同期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与100名健康儿童,分别纳入哮喘组、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儿童细胞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支气管哮喘激发试验结果。结果:毛支组Th1显著低于哮喘组和对照组,其Treg显著高于哮喘组和对照组;哮喘组Th1、Treg显著低于对照组,其Th2、Th1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组、哮喘组IL-4、IL-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毛支组、哮喘组IL-10、TGF-β、IFN-γ/IL-4、IL-10/IL-17、TGF-β/IL-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组、哮喘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炎性因子失衡状态,并一致表现为Th1降低,可能是两种疾病共同的发病机制,通过诱导Th1分化、控制炎性反应有望降低毛细支气管炎转化为支气管哮喘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选取63例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入组时外周血CD4+T细胞中辅助T细胞(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包括IFN-γ、TGF-β及白细胞介素-4(IL-4)、IL-6、IL-9、IL-17,并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GF-β、IL-6、IL-17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其治疗前后IFN-γ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GF-β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IL-9、IL-17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治疗后IL-6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63例患者中,共有42例于治疗3周后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应答率为66.67%。剔除未应答患者后对比有应答组与正常对照组Th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有应答组治疗前IFN-γ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L-17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治疗后IFN-γ、TGF-β、IL-6、IL-9、IL-17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观察组TGF-β表达水平与IL-9、IL-17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9、0.781,其IL-6、IL-17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值为0.880(P <0.05)。结论 :隐球菌感染初期TGF-β抑制可能是导致患者病情加剧的主要原因,而TGF-β诱导Th17细胞分化及促进IL-17分泌功能对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57例NS患者、69例GGN患者及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NS组、GGN组及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4表达水平,并分析CD44表达水平与NS患者、GGN患者血浆白蛋白(ALB)、胆固醇(CE)、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结果 :CGN组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高于NS组,NS组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NS患者ALB呈负相关,与CE呈正相关,与CGN患者Cr、BUN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GN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参与NS、CGN的发生发展,同时,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患者肾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对于辅助病情判断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抗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组,并按照其突出类型分为突起型组(n=116)、破裂型(n=185)及游离型组(n=94),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IL-1、IL-6水平差异,及其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游离型组突出指数显著高于破裂型组,破裂型组突出指数显著高于突起型组,三组患者突出指数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前、手术后IL-6、IL-1α、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游离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破裂型、突起型。手术前、手术后游离型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高于破裂型组,破裂型组显著高于突起型组,三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突出指数、细胞因子与疼痛情况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游离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破裂型、突起型,按照其腰间盘突出分型使用镇痛消炎药抑制炎性反应治疗有望降低患者疼痛情况,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探讨IL-34与RA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152例RA患者及同期9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对照组,检测其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按照患者组骨密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IL-34水平,计算IL-34与受试者骨密度以及患者组RA活动度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其骨质疏松发生率及血清IL-34水平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RA患者骨密度的下降,其血清IL-34水平、RA活动度积分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IL-34与RA患者骨密度呈负相关,与RA活动度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IL-34水平的上升伴随着骨密度的下降与RA活动度积分的上升,IL-34可能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肺癌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中作用。方法 :选择87例肺癌患者、7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分别作为研究组、良性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研究组CD4+CD25+、Ig G、Ig 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CD8+CD28+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良性组Ig 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TMN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与Ig G、Ig A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CD8+CD28+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能够作为评估肺癌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变化,了解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方法:613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其高脂血症类型,将胆固醇(TC)≥6.22 mmol/L患者其纳入高TC组,将甘油三酯(TG)≥2.26 mmol/L患者纳入高TG组,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患者纳入低HDL-C组,将高TC、TG患者纳入混合组,并选取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脂、血糖、血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高TC组TC、LDL-C高于对照组,高TG组TG、HDL-C高于对照组,低HDL-C组HDL-C低于对照组,混合组TC、TG、LDL-C、FPG高于对照组,其HDL-C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C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低于其他各组,低LDL-C组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高于其他各组,高TG组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受试者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存在差异,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制约可能是导致患者血脂水平、FPG、肝肾功能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72例NAFLD患者,按照其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58)、中度组(n=67)、重度组(n=47),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及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等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并分析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与受试者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指数(HOMA-IR)的相关性。结果: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BMI、HOMA-IR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BMI、HOMA-IR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其瘦素、内脂素、抵抗素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变化愈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BMI、HOMA-IR与TNF-α、IL-6、IL-8、瘦素、内脂素、抵抗素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BMI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失衡且与BMI、HOMA-IR具有密切关联,可能是导致NAFLD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前白蛋白(Pre albumin,P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呼吸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A、CRP水平,计算稳定期患者血清PA、CR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A低于对照组,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FEV_1%、FEV_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PA与FEV_1%呈正相关(r=0.630),与FEV_1/FVC呈正相关(r=0.450,P<0.05);CRP与FEV1%、FEV_1/FVC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PA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态,对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指导具有价值,CRP在判断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IL-32、IL-6等对乙型病毒肝炎的诊断及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3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2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T细胞亚群比例、IL-32和IL-6水平的检测,并对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探究其相关性。结果 :乙肝患者的CD4+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患者的IL-32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急性乙肝组患者与轻度、中度和重度乙型肝炎组各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BV DNA(+)组与HBV DNA(-)组在T细胞亚群比例和IL-32、IL-6水平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L-32和IL-6水平与ALT、TB均呈正相关,与Al 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CD4+/CD8+比值及细胞因子IL-32和IL-6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乙型肝炎的发病,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IL-32和IL-6水平与病毒复制无关,仅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且与肝脏功能指标呈现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轴突生长因子-B(Inhibitor of neurite outgrowth B,Nogo-B)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继发肺心病预测价值,为COPD患者继发肺心病的早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9例COPD患者按照肺心病发生情况,将继发肺心病者纳入继发肺心病组,将其他患者纳入COPD组;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血浆Nogo-B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继发肺心病组、COPD组呼吸超声心动图参数间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Nogo-B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ogo-B预测COPD继发肺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119例COPD患者中,52例继发肺心病,发生率为43.70%。继发肺心病组血浆Nogo-B水平高于COPD组,COPD组血浆Nogo-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肺心病组RVAW、RVD、LVD、主肺动脉宽度、肺动脉收缩压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浆Nogo-B水平与RVAW、RVD、LVD、主肺动脉宽度、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以继发肺心病为因变量,Nogo-B预测COPD患者肺心病的AUC为0.691,95%CI为0.599~0.827(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Nogo-B水平处于明显升高状态,随着Nogo-B水平的升高,患者继发肺心病风险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8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小板计数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反应2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2.85%),治疗后两组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6周时观察组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Treg细胞比例上升为(4.12±1.1)%,高于对照组的(3.3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有助于增加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作为初治方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Target organ damage,TOD)的相关性,为高血压患者早期TOD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2例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名正常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AASI、内膜-中层厚度(IMT)、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踝-肱动脉搏波传导速度(abp WV)、踝臂指数(ABI)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并按照观察组患者AASI检测结果,将AASI≥0.55、AASI<0.55患者分别纳入高AASI组、低AASI组,进一步探讨探讨AASI与TOD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肌酐(SCr)、AASI、ab PWV、IMT高于对照组,其e GFR、A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2例高血压患者中,68例(41.98%)AASI≥0.55,其余94例(58.02%)患者AASI<0.55。高AASI组患者ab PWV、IMT高于低AASI组,其e GFR、ABI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观察组AASI与IMT、ab PWV呈正相关,与ABI、e GFR呈负相关,对照组AASI与ab PWV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SI与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具有密切关联,早期监测AASI变化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TOD发生风险,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了解MS发病机制。方法: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37例MS患者按照症状分期分为急性发作组(n=22)及缓解期组(n=13);并选取同期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入组次日及急性发作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与脑脊液中IL-23、IL-17、TNF-α水平变化,分析上述细胞因子在MS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结果:MS组血清与脑脊液中IL-23、IL-17、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血清与脑脊液中IL-23、IL-17、TNF-α均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治疗后血清与脑脊液中IL-23、IL-17、TNF-α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IL-23、IL-17、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上述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MS急性发作的发病过程,有望为MS病情评估及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评价脑血管储备(Cerebral vascular reserve,CVR)功能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病情判断价值,为VD患者病情的无创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其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VD发生情况,将发生VD患者纳入VD组,将发生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ND)患者纳入VCIND组,将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VD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经颅多普勒彩超指标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的关联性,探讨彩超指标的病情判断价值。结果 :94例患者中,VD组19例,VCI组31例,对照组44例,其年龄、脑卒中病程、受教育年限、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组PI高于VCI组,其Mo CA评分、MFV、BHI低于VCIND组;VCIND组PI高于对照组,其Mo CA评分、MFV、BH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MFV、BHI与Mo CA评分呈正相关(P<0.05),PI与Mo C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FV、BHI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密切关联,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参数实施积极干预、治疗有望降低患者VD发生风险或延缓VD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炎性因子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复发的关系,分析预防策略。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院就诊的92例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为观察组,按照其鼻息肉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并选取同期70例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8、IL-13、IL-17及观察组患者鼻息肉、对照组患者鼻黏膜组织组织炎性因子水平,分析炎性因子与鼻息肉复发的关系。结果:两组受试者血清IL-4、IL-5、IL-13、IL-17水平均高于黏膜组织,观察组息肉组织IL-6、IL-8水平高于同组血清及对照组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2例患者中,共有2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2.83%。复发组息肉组织IL-6、IL-8水平高于未复发组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未复发组血清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组织内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鼻息肉复发具有密切关联,应注重局部炎性反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关系,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73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组)及同期1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按照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20分)、中度组(20~40分)、重度组(>40分),比较各组受试者血UA检测结果及异常率,运用Pearson法计算血UA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中度组、重度组血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对照组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加剧,其血UA异常率逐渐升高,UA异常者Gensini积分高于UA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U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47,P<0.05)。结论 :血UA水平异常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其检测结果有望用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无创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补体C3、C4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2例SLE患者以及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SLE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2000(SLEDAI-2000)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5~9分)、中度活动组(10~14分)、重度活动组(>14分)。比较患者组、对照组以及患者不同亚组SLE患者补体C3、C4以及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补体C3、C4与各类实验室指标及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C3、C4、ALB、HDL-C、LDL-C、IgA、IgM低于对照组,其Ig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活动度上升,其C3、C4、ALB、HDL-C、LDL-C、IgA、IgM逐渐下降,IgG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4与ALB、HDL-C、LDL-C、IgA、IgM均呈正相关,与IgG均呈负相关,且C3与SLEDAI-2000呈负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下降与病情进展与病情活动度的上升有着密切关联,C3在反映SLE病情活动度方面的价值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尿酸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思路。方法:185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同期80名年龄性别相当的认知正常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尿酸水平、记录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并比较,计算血尿酸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此外,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血尿酸水平以及实验室指标、并发症、个人史等其他因素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其MMSE评分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427,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血尿酸水平异常外,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TG异常、LDL-C异常、HDL-C异常、FPG异常、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以及吸烟史也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注重血尿酸水平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调控,有望控制患者疾病进展、降低痴呆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