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疗效与安全性,为MCSM的治疗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接受颈前路椎间盘植骨融合术(ACDF)MCSM患者纳入前路组(n=124),接受颈后路椎板切除单开门减压术(CLF)MCSM患者纳入后路组(n=10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总结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体会。结果:前路组住院费用低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60%,后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NDI指数均升高,颈椎活动度均下降,前路组术后NDI指数高于后路组,其颈椎活动度低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后路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优良率、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MSCM均可取得确切的临床效果,前路手术费用更低脊髓前方受压者首选ACDF术式,而后路手术能够有效避免颈椎活动度丧失,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腰椎结核病例,按照治疗方案,49例纳入后路组,48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患者纳入前后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前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纠正角度、后凸角纠正率、纠正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年ASIA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脊髓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植骨均全部融合,后路组平均融合时间(5.7±1.4)个月,前后路组平均融合时间(5.9±1.0)个月,2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年血沉、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同时期组间术后血沉、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达到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卧床时间更短,其确切的临床及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Skipped multi-segmental spinal tuberculosis,SMSST)的效果与安全性,探讨SMSST治疗方式的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SMSST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术式,将其分别纳入前路组(n=49)、前后路组(n=37)、后路组(n=43),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融合率,以及术前、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血沉(ESR)变化,探讨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其他两组,前后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8.13±1.97)个月。三组患者均未见手术、药物相关并发症。三组患者术后1年ASIA分级均达到E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1年VAS评分、Cobb角、ESR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三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MSST患者病变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脊柱结核患者中随机择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患者96例和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患者87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单纯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单纯后路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2组Cobb角、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5),同时点组间Cobb角、神经功能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单纯后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低,临床应用价值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202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入路组及双侧入路组,每组52例。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用量、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S和ODI。结果 :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双侧入路组(P<0.05)。术前,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和双侧入路组分别有8例和10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 :单侧入路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与双侧入路相当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内外侧联合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为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各66例,实施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并于术后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6±2.75)个月,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B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及Meyo评分均较术前上升,A组屈曲、屈曲/伸展范围、旋前、旋前/旋后范围较B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优良率为77.27%,高于B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与更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可有效保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Miccoli与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与安全性,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改良Miccoli入路组(n=33)、胸乳入路组(n=32),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瘢痕美观度、满意度,以及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改良Miccoli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低于胸乳入路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有效随访,胸乳入路组患者瘢痕美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改良Micooli入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大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ccoli与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均具有确切的效果与良好的安全性,前者操作更为简便而后者更符合患者美观诉求,可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及患者要求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前路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8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ALIF)组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椎体高度、JOA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LIF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椎体高度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间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年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ALIF与PLIF均为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术式,但ALIF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脐旁入路与传统入路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效果,为小儿肾积水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64例脐旁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患儿与61例传统入路肾盂成形术患儿围术期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脐旁入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旁入路组双J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低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随访时间均≥6个月,随访期间患儿腰腹部肿块、腹痛及泌尿系感染等症状体征均消失,影像学检查示肾皮质增厚、肾盂分离明显减轻或消失且未见再发、加重,肾盂形态接近正常,患侧肾功能显著改善。结论:脐旁入路与传统入路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均有着确切的效果与良好的安全性,前者在美观度、术后恢复速度方面的优势值得肯定,但手术操作学习曲线较长,进一步优化手术操作有利于这一术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髓内钉髌上与髌下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为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科17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髌上入路组、髌下入路组各86例,分别行髓内钉髌上、髌下入路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恢复情况,探讨两种入路方式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髌上入路组术中射线透照次数低于髌下入路组,术后髌前痛发生率低于髌下入路组,术后矢状位成角、肢体短缩低于髌下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为(28.26±1.17)分,临床优良率为94.19%,均高于髌下入路组的(23.37±1.68)分、7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髓内钉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更为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效果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单节段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纳入此次前瞻性对照分析。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别纳入Wiltse入路组、正中入路组,各48例,分别行Wiltse入路、正中入路微创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Wiltse入路组切口长度、暴露时间、暴露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后1 d切口VAS评分、术后3 d切口VAS评分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年肌萎缩MRI评分优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iltse入路微创TLIF治疗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效果与传统正中入路一致,但创伤更小且可有效避免肌萎缩,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后路脊椎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效果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行后路脊柱截骨术的1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患者,记录其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6月、12月随访观察影像学指标变化,于12个月进行全部患者脊柱裂神经功能评分(SBNS)、疼痛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共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痊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全部患者SBNS评分、疼痛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冠状位躯干偏移及矢状位躯干偏移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安全性良好,在保证侧凸矫形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跟骨外侧横弧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0例跟骨粉碎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采用跟骨外侧横弧形切口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治疗前两组Bohler’s角、跟骨高度、宽度及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86.67%及甲级愈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53.33%(P<0.05);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 :骨外侧横弧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效果及恢复情况理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L)的疗效,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择152例LS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LIF组、PLIF组,分别实施TLIF与后路腰椎融合(P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变化,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价其植骨融合状态,分析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逐渐上升,VAS评分、ODI指数均逐渐下降(P<0.05);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能够在达到与PLIF相仿的LSL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术中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的早期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FHD+HP组,42例)和HFHD组(38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NC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PTH、BGP、PINP、β-CTX、CRP、IL-6、TNF-a及IL-10水平变化。结果:HFHD+HP组和HFHD组治疗前PTH、BGP、PINP、β-CTX、CRP、IL-6、TNF-a及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HD+HP组治疗后PTH、BGP、PINP、β-CTX、CRP、IL-6、TNF-a及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HF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下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术中呼吸及循环的变化,评估颈丛神经阻滞在颈椎前入路手术的安全性。方法:28例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根据术前神经损伤程度分为3组,A组为截瘫组(n=7),B组为不全瘫组(n=9),C组为可行走组(n=12例)。所有患者均在0.375%罗哌卡因颈丛阻滞和辅助静脉镇痛药以及椎前筋膜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记录麻醉前(T_0)、手术切皮后10min(T_1)、手术结束即刻(T2)3个时点的呼吸和循环参数变化。结果:T_0时点,C组SBP高于A、B组,DBP高于A组(P<0.05);T_2时点,B、C组HR高于A组(P<0.05);T_0时点,A组TV明显低于T_1、T_2点(P<0.05)。C组1例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对症处理后,循环恢复正常范围。A组1例术前截瘫平面在Th4,术中置入钛笼时进行颈椎牵引,术毕自诉呼吸困难,潮气量减少,随即在清醒状态下行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送ICU观察,24小时后情况好转返病房。结论:颈丛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及椎浅筋膜浸润麻醉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未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疗效,总结其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髂腹股沟入路(对照组,n=51)及改良Stoppa入路(观察组,n=52)。比较其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与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复位满意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0%,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能够在保证恢复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术中创伤、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风险,较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术式有着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5例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n=61)、功能治疗组(n=65)及石膏固定组(n=59),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S)足后段功能评分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各组患者术后12个月AOF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上升,手术治疗组功能改善更为明显,石膏固定组疼痛、功能、行走路面、AOFS总分改善程度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功能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功能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7%、9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固定组临床有效率为83.1%,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功能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5%,显著高于功能治疗组、石膏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踝关节强直、损伤部位瘢痕形成、感觉神经丧失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功能治疗组、石膏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对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功能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但其并发症发生风险也最高,对踝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可选取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功能性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田鹏  屈万明 《现代仪器》2016,(4):17-18,22
目的:分析零切迹自锁融合器(ROI-C)应用于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1例颈椎病患者,应用ROI-C实施ACDF治疗,观察不同类型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像学评价指标变化,探讨ROC-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81例患者平均切口长度(3.30±0.45)cm,术中出血量(91.83±14.26)m L,手术时间(116.39±11.92)min,术后引流量(18.29±2.42)m L,住院时间(10.27±2.12)d,切口均甲级愈合,共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4.94%),均为吞咽困难。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颈椎整体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类型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I-C可有效维持ACDF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颈椎功能的恢复,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估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3]干预前后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变化,为肾病综合征患儿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别纳入维生素D+钙剂组(A组)、活性维生素D组(B组)、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C组),各31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并按照组别口服相应药物,3组患儿治疗均持续6个月。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应用定量超声评估患儿与对照组以及患儿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并检测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磷(P)、钙(Ca)、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3以及尿钙变化,分析1,25(OH)_2D3对患儿骨密度的影响。结果:各组受试儿童入组时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均较入组时下降,A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B组,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6个月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ALB、PTH、Ca及尿钙均较入组时上升,血AKP、P较入组时下降,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各组间对比,C组25-羟维生素D3高于A、B组,C组血钙高于A组,A组尿钙水平较B、C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后各组间ALB、P、AKP、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造成明显影响,1,25(OH)_2D3联合钙剂能够有效改善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