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目的:观察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内固定在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效果,总结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85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接受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为观察组(n=39),接受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者为对照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其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10 d患肩根部周径逐渐下降,观察组术后1~7 d患肩根部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10.87%(5/46);观察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5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促进早期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入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疗效,总结其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髂腹股沟入路(对照组,n=51)及改良Stoppa入路(观察组,n=52)。比较其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与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复位满意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80%,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能够在保证恢复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术中创伤、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风险,较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术式有着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awkinsⅡ和Ⅲ型距骨骨折采用经内踝截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HawkinsⅡ和Ⅲ型距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经内踝截骨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4.5±1.2)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6.6±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5.7%(30/3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对照组为5.7%(2/3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距骨骨折患者经内踝截骨空心钉内固定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愈合速度,提高优良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内外侧联合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为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各66例,实施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并于术后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6±2.75)个月,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B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及Meyo评分均较术前上升,A组屈曲、屈曲/伸展范围、旋前、旋前/旋后范围较B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优良率为77.27%,高于B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与更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可有效保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3年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访时间>1.5年,资料完整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手术入路,分别纳入前路组、后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力学参数变化及围术指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后路组,后路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前后联合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后路组术前脊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Cobb's角、椎体水平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脊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均显著提高,但前后联合入路组上述指标仍显著低于前路组及后路组;各组患者Cobb's角、椎体水平移位均显著降低,但前后联合入路组上述指标仍显著高于前路组及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均为100%。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为(11.73±2.45)周,后路组为(16.85±2.16)周,前后联合入路组为(21.40±2.78)周,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损伤类型、损伤节段及脊髓受压部位、受压程度等多种因素,选取合理的入路方案,是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8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患者中47例改良微创入路作为改良组,38例传统膝后S形入路患者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总结改良微创入路的应用体会。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45.28±11.34)min、切口长度(5.60±0.83)cm均低于传统组的(76.95±16.08)min、(18.25±3.9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膝关节感染、疼痛、神经血管损伤、骨髓炎、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甲级愈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传统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62%、89.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入路相比,改良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和胫骨平台内侧髁骨折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切口更小,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插管引流对阑尾炎及胃肠穿孔继发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效果,总结防治体会。方法 :以我科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24例阑尾炎及胃肠穿孔继发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引流管留置情况,将接受术后插管引流者纳入观察组(n=129),将仅接受切口常规处理者纳入对照组(n=95),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分析插管引流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率为3.10%,低于对照组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胃穿孔患者,其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管引流可降低阑尾炎及胃肠穿孔继发腹膜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针对老年患者、病因为胃穿孔者应实施插管引流,并完善无菌操作、切口保护及切口愈合不良的及时救治,以保证治疗效果及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锁骨钩钢板与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2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行锁骨钩钢板治疗;观察组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手术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P<0.05);肩关节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中5项指标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周和10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肩部疼痛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无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与对照26.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可靠,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促进创伤骨折愈合及止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150)、对照组(n=100),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组加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期间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疼痛评分(VAS)、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P、ALP均显著上升,且治疗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用药1周后Ca水平显著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其Ca水平用药2周后时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用药1周后、用药2周后C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0.6±2.9)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3.7)周(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4周~用药后16周骨痂评分、骨折线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BMD、BMC均显著上升,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Area均明显上升,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且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能够通过平衡骨组织动态更新过程而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骨质量的提高,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202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入路组及双侧入路组,每组52例。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用量、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S和ODI。结果 :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双侧入路组(P<0.05)。术前,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2组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和双侧入路组分别有8例和10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 :单侧入路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与双侧入路相当的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李小兵 《现代仪器》2015,(1):98-100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切除甲状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传统手术组,各52例。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手术平均出血量、术后出血、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满意度。结果 :手术相关情况比较,在平均出血量、术后出血及手术切口长度方面,小切口组体现出明显优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小切口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65h和2.89h,小切口组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小切口组各项并发症发生比例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比较,小切口组满意度为92.31%,而传统手术组满意度仅为53.85%,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较传统甲状腺瘤切除创口小,符合患者的美观要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评价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比较,在住院时间、存活率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再出血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恢复情况都较好,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皮层小切口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定,较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PFNA组27例、DHS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术后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1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DH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月、术后6月以及术后12月,PFNA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FA较DHS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以及髋关节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43例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患者作为观察组,自2013年5前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相似的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活性骨治疗,观察组加用外固定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0%,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抗感染活性骨相比,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采用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78例,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18~75岁,平均48.5岁,均急诊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9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失效等情况,末次随访B?stman评分,优69例,良8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采用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能做到坚强固定,利于早期功能康复,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是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贺琼 《现代仪器》2016,(4):118-120
目的 :观察特利加压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234例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上消化道出血常规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静脉推注奥曲肽实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治疗完成后的平均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再出血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及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给予特利加压素及奥曲肽联合治疗,止血迅速,能降低输血剂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掌侧组、背侧组,分别实施掌侧、背侧切开复位置入固定钢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掌倾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等变化,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掌侧组手术时间高于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同时期X线参数组间比较,以及骨折愈合后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组总有效率为91.07%,背侧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6.4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背侧组的2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与背侧置入固定钢板治疗远端骨折疗效相仿,但掌侧入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临床推广价值优于背侧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人工骨混合自体骨用于骨肿瘤骨切除后填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5例接受骨切除的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填充方式,将接受人工骨混合自体骨填充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29),将接受自体骨填充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6),比较两组患者植骨量、愈合情况、骨材料降解率,比较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植骨量为(9.9±1.6)m LVS(7.6±1.8)m L,观察组植骨量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9±1.5)个月,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7±1.6)个月,两组患者植骨愈合时间、愈合情况、骨材料降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见伤口感染、不愈合、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28.71±6.26)分,对照组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28.50±6.3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骨混合自体骨能够有效填充骨肿瘤骨切除后缺损区域,该方案能够在减少自体骨移植量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填充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采用经皮撬拨联合PFNA治疗(观察组)、另外44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下PFNA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操作指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手术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髋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拨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切开复位PFNA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手术并发症率更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自然愈合方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耳鼻喉科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54)采取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照组(n=53)采取对症处理自然愈合,治疗后3个月未愈者行修补手术。随访4~8个月,对两种处理方式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0.74%(49/54),明显高于对照组54.72%(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愈率96.30%(52/54)明显高于对照组64.15%(3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中穿孔及大穿孔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治愈率为98.15%,对照组治愈率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早期及时地给予外科干预能缩短鼓膜穿孔愈合时间,并能提高鼓膜穿孔愈合率,对于病程较长穿孔患者,手术干预仍然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