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治疗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6月接受CRRT治疗的9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入院12 h内行CRRT的51例划入早期组,入院12 h后行CRRT的45例患者划入非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指标、肝肾功能变化,并对比其住院情况、预后指标,分析CRRT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7 d后WBC、T、PCT、CRP、ESR、TNF-α、IL-1β、IL-6、IL-10、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早期CRRT组治疗7 d后WBC、T、PCT、IL-6、IL-10、均低于非早期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早期CRRT组治疗7 d后ALT、AST、尿量较治疗前升高,但尿量低于早期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CRRT组住院时间、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均低于非早期CR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12 h内及时、积极开展CRRT,对于改善患者感染、炎性、肝肾功能指标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MODS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科129例MODS患者及同期未发生MODS者100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此外,比较入组28 d后存活、死亡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计算血清CHE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HE评估MODS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MODS组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2.98±7.25)分,高于对照组的(9.1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较入组时下降(P<0.05),对照组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存活、病死患者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较入组时下降,病死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29,P<0.05);ROC曲线示,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判断MODS患者病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771(P<0.05)。结论 :血清CHE变化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具有密切关联,患者入院后24 h血清CHE水平在判断其病死风险方面参考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D-二聚体(D-dimer,D-D)动态变化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统计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133例重症肺炎住院患者预后,计算患者病死率,并比较并比较存活死亡两组患者PCT、D-D水平变化及APACHEⅡ初始值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PCT、D-D初始值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133例患者中,69例存活,64例病死,病死率为48.12%。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于病死组,其社区获得性肺炎构成比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CT初始值、峰值及D-D峰值均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初始值、峰值及D-D峰值异常者的病死率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APACHEⅡ评分、PCT峰值、D-D峰值、PCT初始值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AUC均>0.700,预测价值较好(P<0.05)。结论 :PCT、D-D升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根据PCT、D-D异常情况评估患者预后质量并予以个体化治疗,有望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预后判断价值,为ARF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9例ARF患者,均于其确诊后24 h内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并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判断患者预后价值。观察APACHE II评分与病死率、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129例患者病死86例,病死率66.7%。存活组APACHE II、SAPS II评分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SAPS II评分、SOF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 II评分与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APACHE II评分的增加,其病死率、R值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APACHE II对ARF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最高,建议作为临床预测患者预后的首选评分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实验室指标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7例EHS患者,按照其预后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等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差异,评价实验室指标对该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中,124例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其余13例病死,病死率9.5%。存活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K~+、Na~+、Cl~-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其异常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D-二聚体(D-D)水平显著低于病死组,其血小板(PLT)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其D-D、PLT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CK、LDL、cTnI、K~+、Na~+、Cl~-、D-D、PLT等实验室指标可早期评估EHS患者预后,为临床处理措施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5年5月收治94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均实施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CVVH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炎性因子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胆红素、肌酐、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尿素氮、白细胞计数、TNF-α、IL-6、体温、心率、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血清IL-1水平显著降低,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主要症状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为95.7%,高于对照组8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VVH能够迅速、有效改善SAP患者肾脏功能,改善机体炎性状态,促进内环境稳态恢复,对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选取63例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入组时外周血CD4+T细胞中辅助T细胞(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包括IFN-γ、TGF-β及白细胞介素-4(IL-4)、IL-6、IL-9、IL-17,并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GF-β、IL-6、IL-17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其治疗前后IFN-γ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GF-β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IL-9、IL-17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治疗后IL-6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63例患者中,共有42例于治疗3周后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应答率为66.67%。剔除未应答患者后对比有应答组与正常对照组Th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有应答组治疗前IFN-γ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L-17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治疗后IFN-γ、TGF-β、IL-6、IL-9、IL-17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观察组TGF-β表达水平与IL-9、IL-17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9、0.781,其IL-6、IL-17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r值为0.880(P <0.05)。结论 :隐球菌感染初期TGF-β抑制可能是导致患者病情加剧的主要原因,而TGF-β诱导Th17细胞分化及促进IL-17分泌功能对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慧远 《现代仪器》2015,(1):53-54,8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PCT)对ICU危重患者抗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ICU危重感染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按照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血清PCT<0.25μg/L采用非抗生素治疗,血清PCT≥0.25μg/L使用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住院天数、死亡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RP、WBC计数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RP、WBC计数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WBC计数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是一种能较好地检测ICU危重患者感染水平的指标,对于抗生素运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细菌定植阶段早期抗菌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及预后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94例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7例。观察组患者在检测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无明显感染症状阶段即接受早期抗菌治疗,对照组在诊断发生VAT后,进行抗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留置时间、气管切开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VAP 8例,发生率为8.25%,对照组发生VAP 11例,发生率为11.346%,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无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气管切开率、病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VAT诊断标准欠统一规范,对尚未完全符合VAT诊断标准的患者早期抗菌,降低了患者气管切开率、病死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因子及预后影响,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收缩压、APACHE-II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PaCO2分别为93.28±1.88 mmHg和44.13±1.52 mmHg,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81.37±1.65 mmHg和37.29±1.47 mmHg,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APACHE-II评分为12.68±0.44,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9.13±0.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a为290.32±9.48mmol/L,对照组治疗后为361.25±10.28mmol/L,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为25.09±1.02mg/ml;高于对照组21.88±0.71mg/ml,观察组治疗后SOD为74.62±6.14mg/L,高于对照组58.12±7.48m 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保护器官,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脑损伤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右美托咪定镇静,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接受咪达唑仑镇静,吗啡镇痛,比较入组时,治疗后12h、24h、36h、72h患者的Ramsay评分,统计两组治疗72h内发生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呼吸抑制情况,以及治疗开始前,治疗后24h、72h的CD4~+、CD8~+、CD4~+/CD8~+变化,并统计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12h开始观察组Ramsay评分分级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4h开始观察组CD4~+高于治疗前及同时期治疗对照组(P<0.05),CD8~+高于治疗前及同时期治疗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高于治疗前及同时期治疗对照组(P<0.05),治疗后24h及72h,观察组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入组时(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高、低血压,呼吸抑制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后苏醒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在保障患者镇静期间安全性同时,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轻度持续镇静与常规镇静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收治需机械通气重症患者72例,分别采用持续轻度镇静(观察组)和普通镇静(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维持时间、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及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72例患者镇静诱导后均无躁动出现,观察组机械通气维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切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轻度镇静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维持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不良事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ICU收治重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01月—2011年12月入住ICU临床资料完整的55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PACHEⅡ分值分为A组(≥20分)和B组(〈20分),入ICU后抽取动脉血测定LAC,行APACHEⅡ评分,分析LA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LAC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t=3.44,P〈0.01);A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X2=13.85,P〈0.01)。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值及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分值(t=2.85.P〈0.05)及LAC水平(t=2.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0.62,t=5.64,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血乳酸浓度也相应增高;血乳酸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及休克、MODS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48例)和对照组(B组,52例)。A组患者于麻醉前静滴加入乌司他丁(5000U/kg)的0.9%氯化钠溶液100m L,B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给药前(T1)、给药后1h(T2)、术后0.5h(T3)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m L,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休克、MODS发生率、死亡率、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T1时间点TNF-α、IL-6、IL-8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A组患者TNF-α、IL-6、IL-8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患者休克的发生率、MODS的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相比,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急腹症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表达,而且能够减轻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发生率以及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情况,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抗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组,并按照其突出类型分为突起型组(n=116)、破裂型(n=185)及游离型组(n=94),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IL-1、IL-6水平差异,及其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游离型组突出指数显著高于破裂型组,破裂型组突出指数显著高于突起型组,三组患者突出指数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前、手术后IL-6、IL-1α、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游离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破裂型、突起型。手术前、手术后游离型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高于破裂型组,破裂型组显著高于突起型组,三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突出指数、细胞因子与疼痛情况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游离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破裂型、突起型,按照其腰间盘突出分型使用镇痛消炎药抑制炎性反应治疗有望降低患者疼痛情况,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IL-18、hs-CRP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和空军四五八医院治疗的87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安慰剂组(对照组)42例和瑞舒伐他汀组(观察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血脂、hs-CRP及IL-18的水平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的血脂、hs-CRP及IL-18值均低于对照组PCI术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再次住院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血脂、hs-CRP及IL-18的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132例SAP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均实施SAP合并AKI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总结CRRT治疗SAP合并AKI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无效率为7.58%,低于对照组的2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分别为(25.90±6.73)d、92.42%(61/66),与对照组的(26.83±7.01)d、86.36%(57/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低血压、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0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早且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 d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尿素氮(BUN)、肌酐(Cr)均降低,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更早且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 d后T显著降低、p H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上述2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综合治疗方案而言,CRR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对SAP合并AKI患者内环境稳态的恢复有着更为积极作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反复发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探究其发病机制并找寻治疗思路。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抽取喘息反复发作的132例纳入观察组,将同期90名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分别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并检测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指标变化,总结反复发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特征。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gA、IgM、CD_4~+、CD_4~+/CD_8~+均低于对照组,其IgE、IL-4、IL-10、IL-17、IFN-γ高于后者(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IgA、IgM、CD_4~+、CD_4~+/CD_8~+上升,IgE、IL-4、IL-10、IL-17、IFN-γ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发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明显失衡且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紊乱,经治疗后其免疫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可能是造成喘息等症状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统计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死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及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对策。方法 :以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死因构成,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共收治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240286例,病死1233例,病死率0.51%。各年度男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2011年,男性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2014年,男性与女性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年龄段患者病死率为1.0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次为≥65岁年龄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2011年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16%,死因以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夹层破裂为主;2012年~2014年我院心内科患者病死率为0.06%,死因以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为主。结论 :女性、婴幼儿及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病死的高危人群,总体而言,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冠心病、高血压病仍较为常见,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光动力治疗对病毒疣的效果与安全性,并观察其对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96例病毒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及5-氟尿嘧啶外用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98%,高于对照组的8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均较轻微且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观察组治疗4周后CD_4~+、CD_4~+/CD_8~+、IFN-γ均较治疗前升高,CD_8~+、IL-10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血清细胞因子与治疗前及观察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49%(5/91),低于对照组的20.00%(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病毒疣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可改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