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肺癌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中作用。方法 :选择87例肺癌患者、7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分别作为研究组、良性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研究组CD4+CD25+、Ig G、Ig 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CD8+CD28+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良性组Ig 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TMN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与Ig G、Ig A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CD8+CD28+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检测,能够作为评估肺癌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肝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肝癌组(n=143)、肝硬化组(n=172),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Hcy及肝功能相关指标,并观察肝硬化组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 :肝癌组血清Hcy、ALT、TBIL、GGT、TBA均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其ALB、CHE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上升,其血清Hcy、ALT、TBIL、GGT、TBA逐渐上升,ALB、CHE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肝癌患者血清Hcy与ALT、TBIL、GGT、TBA呈正相关,与ALB、CHE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肝癌组血清Hcy水平仍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肝癌患者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据此判断肝癌患者病变程度可为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辅助型T细胞17(T-helper 17,Th17)水平与疾病活动相关性,探讨Th17在SS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7例SSc患者,按照其Valentini疾病活动评分,将>3分患者纳入活动组,将≤3分患者纳入非活动组,并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Th17、Treg细胞、IL-17水平,计算上述指标与患者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Th17水平高于非活动组,其Treg细胞水平低于后者;非活动组Th17水平高于对照组,其Treg细胞水平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非活动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外周血Th17、血清IL-17水平与Valentini疾病活动评分呈正相关,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与Valentini疾病活动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Th17与SSc患者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加重免疫损伤诱发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ST/ALT、ALB/Ch E比值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152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为A级组、B级组、C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AST/ALT、ALB/Ch E比值,分析其与Child-Pugh积分间的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的血清AST/ALT与ALB/Ch E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呈现显著增长趋势(P<0.05);Child-Pugh分级越高,AST/ALT>1.5和ALB/Ch E>0.8所占比例越高(P<0.05);AST/ALT与ALB/Ch E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ALT与ALB/Ch E升高为Child-Pugh积分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AST/ALT、ALB/Ch E比值升高,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测定血清AST/ALT、ALB/Ch E比值并结合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的病情评估与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125例作为研究组,按照配对方式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MMP-9、MMP-3、MMP-2、MMP-1水平,并观察分析RA病患血清高表达MMPs与PA、CRP、ES、WBC及PLT等血清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观察比较高活动度RA病患与中低活动度RA病患血清MMPs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MMP-3、MMP-2与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血清MMP-3、MMP-2、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R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MP-3、MMP-2、MMP-9水平与CRP、PLT、ESR及WBC呈正相关(P<0.05);与PA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3、MMP-2与MMP-9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中高表达,同时与RA进展评估指标呈正相关,能够预测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总结易患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方法:22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别纳入高尿酸血症组(n=57)、血尿酸正常组(n=170),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以及年龄、病程等基线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易患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组SCr、BUN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其eGFR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尿酸与SCr(r=0.707)、BUN(r=0.529)呈正相关,与eGFR(r=-0.745)呈负相关(P<0.05)。除SCr、BUN、eGFR外,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SCr≥110μmol/L、BUN<7.0 mmol/L、eGFR<90 mL/min·1.73m~(-2)、合并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独立易患因素,FPG<7.0 mmol/L、TG<1.7 mmol/L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引发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发生,而肾功能损伤的加剧可进一步影响高尿酸血症病情,注重血糖水平的改善及血脂水平的调节,对于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及肾脏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与CD11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l33与CD117的表达情况。结果:(1)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Dl33及CD117的表达较正常卵巢组织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分化卵巢癌组CD133及CD11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133表达与CD117的表达有相关性(r=0.364,P=0.04)。结论:高表达的CDl33及CD117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前白蛋白(Pre albumin,P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呼吸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COPD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PA、CRP水平,计算稳定期患者血清PA、CR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A低于对照组,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FEV_1%、FEV_1/FV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PA与FEV_1%呈正相关(r=0.630),与FEV_1/FVC呈正相关(r=0.450,P<0.05);CRP与FEV1%、FEV_1/FVC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PA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态,对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指导具有价值,CRP在判断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87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病程将发病时间<2周者纳入急性期组(n=143),将发病时间2周至6个月者纳入恢复期组(n=44)。同时选取120名健康体检者为NC组。比较受试者一般资料、血脂水平、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脑梗死发病的相关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Cys C与受试者年龄、血脂水平、Hcy等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年龄、CysC、Hcy及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有脑梗死家族史比例均高于NC组,其血清HDL-C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血清CysC水平为(1.31±0.28)mg/L,高于恢复期组的(0.99±0.25)mg/L,恢复期组血清CysC水平亦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ysC与年龄、Hcy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CysC可能通过影响Hcy、HDL-C水平增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补体C3、C4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2例SLE患者以及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SLE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2000(SLEDAI-2000)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5~9分)、中度活动组(10~14分)、重度活动组(>14分)。比较患者组、对照组以及患者不同亚组SLE患者补体C3、C4以及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补体C3、C4与各类实验室指标及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C3、C4、ALB、HDL-C、LDL-C、IgA、IgM低于对照组,其Ig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活动度上升,其C3、C4、ALB、HDL-C、LDL-C、IgA、IgM逐渐下降,IgG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4与ALB、HDL-C、LDL-C、IgA、IgM均呈正相关,与IgG均呈负相关,且C3与SLEDAI-2000呈负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下降与病情进展与病情活动度的上升有着密切关联,C3在反映SLE病情活动度方面的价值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鉴别诊断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效果。方法:1842例单纯感染性疾病患者按照其感染类型分为急性病毒性感染组(n=829)、急性细菌性感染组(n=1013),并以同期200名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阳性率,运用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CD64鉴别诊断细菌性及病毒性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急性病毒性感染组、急性细菌性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CD64指数及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以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128.79为截断值,其鉴别诊断急性病毒性感染、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为83.71%,特异性为77.94%,曲线下面积为0.793。结论:根据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可进行急性细菌性、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7例ITP患者分别纳入初治组(n=54)、复发组(n=63);根据治疗结果再分为难治组、非难治组;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CD_4~+T细胞表达水平,并比较初治组治疗后不同临床疗效患者而外周血CD_4~+CD_(25)~+表达变化,分析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ITP发生发展及预后结局的关联。结果:117例ITP患者中,初治54例,复发63例;将初治组、复发组治疗无效患者共计44例纳入难治组,将其余73例患者纳入非难治组。治疗前初治组、复发组CD_4~+CD_(25)~+、CD_4~+百分比及CD_4~+CD_(25)~+/CD_4~+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难治组CD_4~+CD_(25)~+、CD_4~+百分比及CD_4~+CD_(25)~+/CD_4~+比值低于对照组,难治组CD_4~+CD_(25)~+、CD_4~+百分比及CD_4~+CD_(25)~+/CD_4~+比值低于非难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显效、有效、进步者,其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百分比由无效、进步、有效、显效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_4~+CD_(25)~+、CD_4~+百分比及CD_4~+CD_(25)~+/CD_4~+比值的明显下降说明机体处于细胞免疫调控异常状态,调节性T细胞平衡紊乱的纠正有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及化疗对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和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淋巴细胞(t=4.71,P<0.05)和阳性淋巴结(t=5.11,P<0.05)的CD44V6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显著增高,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乳腺癌细胞的CD44V6的表达强阳性,且阳性率100%,而良性乳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化疗后癌细胞的CD44V6的表达仍是100%,血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CD44V6的表达有所下降,但无意义,只有癌组织中淋巴细胞的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4.13,P<0.05).结论乳腺癌具有淋巴转移的巨大潜能,CD44V6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更为密切.化疗通过对肿瘤的杀伤可抑制CD44V6的表达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转移.提示CD44V6的可作为监测乳腺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IL-32、IL-6等对乙型病毒肝炎的诊断及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3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2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T细胞亚群比例、IL-32和IL-6水平的检测,并对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探究其相关性。结果 :乙肝患者的CD4+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患者的IL-32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急性乙肝组患者与轻度、中度和重度乙型肝炎组各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BV DNA(+)组与HBV DNA(-)组在T细胞亚群比例和IL-32、IL-6水平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L-32和IL-6水平与ALT、TB均呈正相关,与Al 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CD4+/CD8+比值及细胞因子IL-32和IL-6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乙型肝炎的发病,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IL-32和IL-6水平与病毒复制无关,仅与机体免疫异常有关且与肝脏功能指标呈现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71例高血压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患者组)和120名健康体检者(NC组)外周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尾加压素(UⅡ),并比较患者组内不同高血压病分级、心功能分级患者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血管活性物质指标与受试者收缩压(SB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患者高血压病分级、心功能分级上升,其ET、PRA、AngⅡ、UⅡ较NC组上升更为明显,其NO、CGRP较NC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PRA、AngⅡ、UⅡ与受试者SBP、LVEF呈正相关,NO、GCRP与受试者SBP、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在高血压病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据此评估患者病情、探索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5例TAO患者(TAO组)及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NC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NF-α水平,以及TAO组接受1个疗程米歇尔方案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变化,并计算血清TNF-α水平与TAO患者临床活动性积分(CAS)、疾病严重度评分(NOSPECS)的相关性。结果 :TAO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均完成1疗程米歇尔方案治疗,其中36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5.38%,治疗有效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低于治疗无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AO患者CAS评分与NOSPECS评分的增加,其血清TNF-α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示,血清TNF-α水平与患者治疗前CAS评分(r=0.608)、NOSPECS评分(r=0.559)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AO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据此实施病情评估与疗效评价有望为TAO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病变组和无神经病变组,比较各组间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病变组Hcy和CysC表达水平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表达水平与CysC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96,P<0.05)。结论 :Hcy和CysC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关,可作为监测微血管并发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水平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合并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及Betatrophin等指标,分析Betatrophin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FPG、FINS、HbA1c、TC、TG、HDL-C、LDL-C、Betatrophi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组年龄、BMI、TC、TG、HDL-C、LDL-C、Betatrophin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Betatrophin与TG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Betatrophin与TG呈正相关(r=0.504,P<0.05)。Betatrophi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03)。结论 :Betatrophin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等对高血压肾损伤早期诊断检测的准确度,探讨早期肾损伤监测指标的选择。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A组(≤30mg/24 h)、B组(30~300 mg/24 h)与C组(≥300 mg/24 h),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A组各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B组各指标均高于A组与健康对照组,其中CysC、RBP与β2-M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指标均为最高,与A组、B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诊断指标阳性率为0,A组、B组、C组的CysC、RBP与β2-MG阳性率均高于组内Scr与BUN阳性率,其中B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RBP及β2-MG互相呈正相关性,且与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病程、Scr及BUN均为正性相关(P<0.05)。结论 :CysC、RBP及β2-MG可作为高血压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Th1)和Th17升高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7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OLP患者以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患者组、NC组,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h1、Th17进行检测,比较不同临床类型患者外周血中Th1、Th17水平差异,并运用相关性分析,计算Th1、Th17与患者临床体征及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及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23)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临床类型由非糜烂型向轻度糜烂、重度糜烂进展,其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Th17型细胞因子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OLP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Th17型细胞因子与其临床体征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呈弱正相关(P<0.05)。结论 :Th1和Th17升高在造成OLP患者病情的发生及进展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探索控制Th1和Th17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望为OLP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