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27日—30日,首届"泊"城市公开展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与杭州运河集团文化旅游公司联合发起并在杭州隆重举办,城市公开展以"泊"为策划主题,围绕着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通过雕塑、绘画、影像、行为等艺术形式,创造了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空间对话,从不同角度诠释对生活与生命的理解,展现艺术与城市的美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本届艺术周暨杭州年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精英们安排了众多场内场外的优秀主题展览。其中首次以"运河公共艺术展"为核心城市公开展和2016第六届中国"设计再造"创意展,尤为引人注目。展览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展现了人与城市,城市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泊"首届城市公开展在第三届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周暨第26届CIID杭州年会中,除了精彩的论坛和  相似文献   

3.
陈坚  李大伟 《建筑学报》2013,(1):106-107
1设计理念—一山水之城的文脉传承 山无水不美,水无山不秀."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城市构想,也是近年兴起的理想生活模式,旨在把城市营建在自然山水中,让自然山水融化在城市生活里,城市建筑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杭州的历史,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三面环山一面城"、 "杭州以湖山胜"……历来的名人雅士对杭州的赞美无一不是对杭州山水的标榜,因为有了这独擅天然之美的山水地理才造就了杭州的自然、历史、人文,产生了杭州城市特有的园林、建筑、艺术和城市的特质.在杭州城市文化传统中,围绕山水展开的探讨与营造从未间断.受山水长久浸濡,使得杭州城市渗透出特有的乐山悦水的文人气质.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8,(6)
正第四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2018年5月19~20日,第四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在杭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办,并得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8,(6):166-166
第四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2018年5月19~20日,第四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论坛在杭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办,并得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6月11日,"时代建筑: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第一站在杭州落下帷幕。"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聚焦城市与文化关系,关注文化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此次"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的第一站,《时代建筑》选择了杭州为起点,对专题型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建设、改造、展陈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让建筑学与博物馆学实现跨界交流,为建筑师提供新的思考与启发。并且,  相似文献   

7.
傅虹 《城建档案》2013,(7):17-22
杭州有着8000年的文化史,2200年的建城历史,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都。几经繁荣,历经沧桑,但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依旧保存,城市建筑文化脉络的演进轨迹依稀可见,保存着从吴越到南宋、明、清以来的历史建筑有8000多处。这是研究杭州历史、创造当下与未来杭州建筑形式的"基因"库,是城市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以及对城市记忆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从杭州城市有建置伊始,运河一直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毫无疑问,运河在杭州城市的兴盛与繁荣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章将运河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划分为"隋唐之前""五代至宋""元明清以后"这三个阶段来进行阐述,在梳理清晰运河的历史变迁情况的同时,也分别论述运河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6)
<正>8月18日,"写象——首届当代青年油画家邀请展"将在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开幕。该展览由杭州市上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办。青年画家白杨、庄丹华、张赫、郅伦飞、黄东兴坚持心中的艺术理想,走在对绘画探索与追求的路上。此次展览是由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发起的"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的首个展览。"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为社会公益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8日,杭州向世界亮出了自己的城市品牌——"生活品质之城"。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终于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品牌。五年来,杭州大力开展了城市品牌的塑造和推介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品牌推介机构,创新了宣传品牌的载体,加强了与社会各阶层的互动,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市民体验活动,形成了一批颇具示范意义和品牌效应的业态网群和人本范式。目前,"生活品质体验区"建设在杭州已由起初的试点、探索阶段逐步过渡到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的轨道,引发了全社会体验品质生活、共建品质之城的热潮,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楚楚西湖,巍巍钱塘,凝聚着世界共识、汇集起全球力量。第十一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杭州峰会)是2016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事件,中国作为主席国同出席杭州峰会的各成员、嘉宾国、国际组织一道共同努力,从杭州再出发,共商世界经济增长与合作大计。这次盛会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水墨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杭州是中国文化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具有水墨江南的文人气息和绵延千年历史的气质,其"水墨江南"的城市与文化特征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歆 《中国园林》2020,36(4):34
以灵隐寺为代表的杭州郊居山寺,是杭州传承最久、地理位置最稳固的历史建筑组群,也是杭州清代以前历史建筑仅有的留存。它们既是城郊山地开发的文化核心,也是山与城市之间水体联系网络的山中"锚固点"。这些山中的联系终端,帮助杭州城与山寺及城郊诸山紧密连接为一体,而对这种"山·寺"-"水·联系纽带"-"城市"共生模式的分析,也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山水城市的建设策略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7月4日济南、7月13日杭州站、7月24日哈尔滨站的圆满结束,"IB中国行走近国标——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暨智能建筑新标准新技术推广系列活动已接近尾声。7个月的时间,17个城市的推广,智能建筑新  相似文献   

14.
古城·动向     
两岸师生汇聚清华园探讨传统建筑保护课题"辛亥百年百年清华——清华建筑与清华文化海峡两岸大学生主题交流营"7月11日在京开营。海峡两岸110名师生汇聚清华园,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与传统建筑保护课题,增强对古老建筑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杭州旧城自晚清到民国前期的形态演化,基于历史地图复原与史料甄选转译,详尽地展示了不同时间断面上历史城市的格局。从宽泛的视野着重探讨杭州旧城近代化的"物象表征"和"价值内因",深入转型中杭州城市空间变革的现象、机理与动因,弥补传统文史类城市研究中以政治事件为导向的视野盲区。藉此,重新评估杭州早期近代化对创建新型城市形态乃至社会空间的影响,对当下的城市更新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0日,由中国电建设计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隧道群——杭州紫之隧道正式开通。紫之隧道工程与紫金港路改造提升工程、之浦路提升改造工程,文一西路紫金港路立交工程南北主线桥工程首尾相接,杭州"四纵五横"快速路网最西"一纵"随之完全贯通。紫之隧道工程南起之浦路,北至紫金港路,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1)
<正>由莲福文化传播(厦门)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当代漆画巡展(杭州站)于2019年5月30日在浙江展览馆1、2号展厅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的"中国当代漆画巡展"于2019年3月扬帆起航,展览采用巡展形式,巡展城市包括厦门、上海、深圳、北京、潍坊、杭州。展品以莲福文化十几年丰富的漆画收藏为基础,从中国当代漆画的学术状态切入,汇聚了中国当  相似文献   

18.
傅虹 《城建档案》2008,(1):34-36
通过对杭州道路有机更新中挖掘的历史文化节点——“红楼”,这一百年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即从“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的一二期的建设工作所发挥的社会效益,提出围绕新一轮的城市建设,杭州城建档案馆应抢抓机遇,进一步实现城建档案的潜在价值,拓展城建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杭州城市建设需求的转变,城市风貌特色成为城市精神的体现,城市风貌塑造成为城市新的发展诉求。当代杭州一方面极力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历史空间格局,力求延续"中国传统山水空间的典型意境",另一方面则面临着保护压力下难以抵挡的发展洪流。以杭州为例,试图探索如何从总体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城市风貌管控,协调好城市特色塑造与风貌管控之间的关系,坚持以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保持和延续"诗画江南、灵秀精致、山水城相依"的历史风貌格局,发展和营造"拥江而立、疏朗开放、城景文交融"的大山水城市特色风貌,并从建立系统的风貌管控体系出发,引导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20.
建瓯市博物馆新建项目设计意在突出"美丽建瓯——三水交汇、山水城市"的地域性特色,并实现"都市画卷——历史传承,文化引领"的现代性表达。文章通过简述设计起源、构思、手法等方面,来阐述设计中如何将地域性表达、文化传承与城市风貌相结合,从而建设出融建筑、山水、艺术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