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北省四湖地区湖泊水域近期变迁的遥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不同时期的Landsat MSS和TM图像对本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区湖泊水域的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湖泊面积持续减少;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期间的减幅远大于80年代以来的减幅。湖泊减少的原因,首推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合理利用与保护湖泊资源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热带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李芝喜 《环境遥感》1992,7(2):99-105
  相似文献   

3.
基于RS的松嫩平原大安湖泊群面积提取与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利用1979年MSS、1989年TM、2001年ETM及2007年CBERS遥感影像,提取了大安湖泊群面积大于0.3km^2的湖泊在4个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数据,得到了该湖群近30年来的面积动态变化结果,并分析了引起其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水域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掌握水域变化信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识别能力强,监测成果真实、客观、准确、全面,是水域动态监测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本研究以江苏省水域面积为监测对象,利用2012年和2014年两期0.3米空间分辨率航片,开展2012~2014年江苏全省水域面积变化遥感监测研究。经遥感监测,外业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2012~2014年江苏省水域面积总计增加5.457km2,其中南通、连云港、扬州和泰州共4市水域面积减少,而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淮安、盐城、镇江和宿迁共9市水域面积增加;(2) 2012-2014年江苏水域面积增加的类型为湖泊和塘坝,减少的类型为河流和水库;(3)江苏省水域面积变化主要原因包括河湖监管力度加大、湖泊退圩还湖、长江码头建设、水库水域岸线开发占用等。通过本研究,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水域面积变化监测,可快速、准确获取大范围区域水域变化信息,为实现水域的动态监管、水行政执法、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Landsat TM/ETM+为数据源,对厦门近岸水域悬浮物浓度分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修正后的归一化水体提取指数(MNDWI)能很好地剔除非水体信息,研究应用该指数法并结合矢量层数据对研究区进行了准确提取。由于红光波段与悬浮物浓度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研究将利用该波段数据来反映悬浮物浓度状况。利用建立的浓度等级划分标准对不同时相影像进行浓度等级划分,并采用分级后比较和影像差值法等变化检测技术清晰地反映了不同年份间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厦门近岸水域悬浮物污染状况总体较好,但是研究年份间悬浮物浓度均值仍呈升高趋势,升高的区域主要位于九龙江入海口和同安湾。  相似文献   

6.
区域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遥感监测土壤盐渍化发展情况作了介绍,对土壤盐渍化及其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数字图像处理将成为区域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的主要手段,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应将遥感琢遥感图像处理的最新成果充分运用到盐渍土监测研究中,为盐渍土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环境变化是目前最快捷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武汉市两个时期的 TM卫星影像为试验数据 ,通过使用分类融合的方法 ,监测武汉市的水面、城区和树林的动态变化 ,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了武汉市改善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小卫星可实现中小湖泊蓝藻动态监测,但不同大气校正方法对于相同影像的处理结果有很大差异。研究利用多种大气校正方法对环境小卫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处理,利用多个感兴趣区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以及多个统计量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其在蓝藻动态监测中的作用。基于多光谱植被指数计算蓝藻生物量的思路,分析了影像经不同大气校正算法处理后,其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差异性来源及其对蓝藻生物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动态监测的定量描述会因大气校正算法不同而不一致,进而对几种大气校正算法在蓝藻生物量监测和定量分析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算法的有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朝辉 《遥感信息》2002,(4):43-45,T001
利用多相时遥感影像监测环境变化是目前最快捷和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武汉市两个时期的TM卫星影像为试验数据,通过使用分类融合的方法,监测武汉市的、城区和树林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武汉市改善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退耕还林工程区林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全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域,应用分类后检测的方法,利用1997年和2003年的SPOT与TM融合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对结果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变化信息。研究表明:1997~2003年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大量减少,林地增多量大;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大,耕地动态度为-5.1%,林地动态度为0.9%,建筑地动态度最高;研究区域退耕还林地的来源主要是耕地,来源合理。  相似文献   

11.
水污染遥感监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不同水质的水体在遥感影像上有较明显的反映。通过分析TM影像上不同水质水体的视反射率特征,发现1-4波段的视反射率(R1、R2、R3和R4)对不同的水质比较敏感。利用R2/R1>1可以区分出较高悬浮泥沙区域,R4/R3可以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的指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小清河口为例,利用不同时相的TM影像,对水污染的遥感提取进行了尝试,得到了小清河口的水污染分布。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水色差异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色是湖水光学性质之一,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不同湖泊水色差异十分明显。选取藏南地区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作为研究对象,从二者水色差异的遥感图像表征出发,充分借助遥感手段,对造成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补给和蒸发的差值不同,使湖内盐分等物质的积聚不同,进而造成二者水色的差异。该方法为青藏高原地区难以获得有效资料湖泊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一个用于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空间分布的遥感监测模型,分别在1997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1999年8月中下旬及2000年8月中下旬进行了野外考察,获得了198个蝗虫密度样本资料,收集了同期的TM5遥感图像。通过TM5遥感影像计算了10种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褐色植被指数(BVI)等。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密度(GD)与各种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尽管GD与10个VI的线性相关并不显著,但GD对NDVI和BVI比较敏感。86%的GD>5头/m2样本出现在满足条件0.2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 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地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高新技术手段。介绍了应用于环境污染监 测的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高光谱技术以及微波遥感监测技术,并着重阐述 了遥感监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建议尽快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以满足我国环境污染监测的 需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表覆被复杂、地块破碎等原因导致的撂荒地提取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时相协同变化检测的耕地撂荒信息提取方法。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为研究区,采用Sentinel-2A和Landsat 7多光谱影像,在野外样本的支持下,分析耕地各种覆盖类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季相变化规律,以季节性撂荒、常年性撂荒、冬小麦、多年生园地为分类体系,构建多时相协同变化检测模型,开展研究区耕地撂荒状态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季节性撂荒和常年撂荒耕地的分类精度分别为95.83%和96.55%;基于Landsat 7影像的季节性撂荒和常年撂荒耕地的分类精度分别为91.67%和93.10%;2019年鹿泉区季节性撂荒占耕地面积的4.7%,常年撂荒耕地占7.1%。利用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研究区耕地空间分布、面积等信息,对于不同分辨率的影像均具有较好的撂荒地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技术的荒漠化监测技术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武威市地处典型温带荒漠气候区,绿洲边缘地带的土地沙化、河流下游土地盐渍化和中低山草场的植被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武威市荒漠化监测技术系统的构建,应以“3S”技术的综合与集成应用为主要技术手段,构建以矢量数据为主要数据结构形式的荒漠化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用于满足中大尺度荒漠化动态监测的需要为原则。该技术系统可分为数据的获取和输入、遥感影像处理和分类成图、空间数据管理以及监测结果输出等4个子系统。研究提出了荒漠化监测技术系统建立中适合当地荒漠化特点的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确定、荒漠化土地类型划分体系、遥感影像荒漠化信息提取、基于DEM的坡耕地荒漠化评价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壤侵蚀调查中的遥感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侵蚀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及荒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区域性和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中国是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遥感是进行环境和灾害动态监测的有效技术手段。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侵蚀的调查。对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概括和汇总,分别是影像判读法、指数提取法、图像分类法、光谱分解和正射影像DEM提法等方法,分析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并结合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技术的大亚湾海岸线的变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经边缘检测、彩色合成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大亚湾海岸的岸相特征,提取海岸线,研究大亚湾海岸近20 a来1987年~2005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岸线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岸线变迁最大的是泥质海岸带,沙质和基岩海岸的变化较小。岸线变化主要集中在西岸和北岸,以养殖开发、工业用地、城镇和港口建设用地开发为主。
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市海岸线遥感提取及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海岸线的变化是海岸带管理、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演变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遥感技术凭借其高时效、大范围、低成本等特点正逐渐成为监测海岸线变化的重要手段。以秦皇岛市的海岸为例,结合海岸类型和潮位校正对高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进行海岸线提取,并利用同时期海岸线实地测量数据对海岸线提取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提取的海岸线精度较高。利用该方法得到研究区2006\,2009和2011年海岸线提取结果,通过叠加多时相海岸线监测其变化情况,并采用基线法定量分析北戴河砂质海岸线的变化,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平台遥感影像和地理辅助信息获取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是遥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三峡库区湖北省兴山县作为研究区域, 以两期TM 和SPOT 影像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的遥感信息源, 并在分类过程中结合该地区的地理辅助信息。通过对分类结果分析, 林地和耕地是兴山县两大用地类型, 运用数据运算规则, 获取土地利用/覆盖动态转换矩阵, 对兴山县10 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及引起土地利用/覆盖模式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