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超导技术正迅速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规模发展。磁悬浮列车、磁流体发电和聚变反应堆等的研究对低温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于液氦温度下的材料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低的热导率和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对于大型装置或实际设备,使用18—8奥氏体不锈钢存在不少缺点,即机械强度低,组织稳定性差,成本较高,因而它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应用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韧性、低磁性和耐蚀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综述了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RP0.2≥400MPa)的发展趋势,以及几种高强度奥氏体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弱磁性的特点,研究不同固溶处理情况下材料磁性能的变化规律;利用现代材料测试手段,如SEM、金相显微等手段,对组织结构进行详细研究;重点利用弱磁测试系统对材料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固溶处理使得不锈钢中的σ相溶入奥氏体中,0Cr18Ni9不锈钢的起始磁导率μi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起始磁导率变大,材料弱磁性能或无磁能越好,弱磁磁性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液化天然气有关装置的各种机器和配管,其构成材料,一般根据低温特性,分别选用碳素钢、低Ni钢、奥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铸造不锈钢(以下写为铸造不锈制),还有铝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逆转变原理采用冷变形使得亚稳奥氏体转变为形变马氏体,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退火分别获得纳米晶/超细晶和粗晶奥氏体不锈钢。通过拉伸实验得到不同晶粒尺寸的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形变组织结构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特征。结果表明:高屈服强度纳米晶/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形变孪晶获得优良塑性;而低屈服强度的粗晶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形变诱导马氏体效应,得到良好的塑性;两组具有不同形变机制的奥氏体不锈钢拉伸断口均为韧性断裂。形变机制由形变孪晶转变为形变诱导马氏体归因于晶粒细化导致奥氏体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反复焊接1~5次的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试验及应力腐蚀试验,研究了反复焊接对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同一部位反复焊接5次后,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和应力腐蚀敏感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在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的前提下,同一部位可反复焊接5次,而其耐腐蚀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奥氏体不锈钢的核心是奥氏体组织,其在常温状态下仍旧保持此类组织结构,提高不锈钢的稳定度。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会利用超声波探伤的方式,排查内部组织是否存在质量缺陷,以此来确保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水平。超声波探伤在奥氏体不锈钢裂缝中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因此,本文主分析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应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日本国家金属材料研究所对低温用结构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其中包括开发低温下新型结构材料和试验技术,以及提出和评价材料数据。最新开发的钢种是13%Ni的铁素体钢和沉淀强化的和奥氏体钢。这些材料的强度高于氏温下常用材料的强度。在钛合金中也可以找出向种适用的材料。在接近液氦的温度进行却贝冲击试验的简化方法已研究成功。目前,正在建造适用于氦温度的疲劳试验装置,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开始对材料的寿命进行评定工作。材料的基础数据被认为是低温度技术的关键。这方面的研究是近期进行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在低温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正在全面进行结构材料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力腐蚀裂纹奥氏体不锈钢,其抗应力腐蚀裂纹的能力一般不如铁素体不锈钢。Cihal曾提出镍是造成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裂纹的主要原因。他发现无镍不锈钢(例如03X 13АГ19)有着良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至少与Cr-Mo铁素体钢相等,但如果  相似文献   

10.
李连奇  杨占兵 《材料导报》2021,35(5):5122-5129
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核能作为一种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备受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第四代先进核反应堆技术的研发,这对反应堆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反应堆堆芯的强烈辐照,作为堆芯结构材料的奥氏体不锈钢长期服役会发生辐照损伤现象,尤其是辐照肿胀和偏析,威胁反应堆运营安全.研究发现,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肿胀和偏析现象与辐照剂量、辐照温度、合金元素成分等密切相关.对于辐照肿胀,常用冷加工和添加合金元素等方法进行控制,其中15-15Ti奥氏体不锈钢能够承受大于100 dpa的辐照剂量,被选为快堆候选包壳材料.但这两种方法开发的奥氏体不锈钢仍未达到先进核反应堆对奥氏体不锈钢抗辐照性能的要求,为此需要对控制所有辐照损伤效应的点缺陷的扩散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系统和实验分析,以深入理解辐照肿胀现象.对于辐照偏析,其产生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空位机制和间隙原子机制两种观点,但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偏析很可能是这两种机制混合控制的结果,为此仍需进一步建立更优化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此外,近期研究表明辐照缺陷的一维迁移现象可能与辐照损伤密切相关,但仍存在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本文阐述了奥氏体不锈钢发生辐照肿胀和偏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控制辐照肿胀的现有手段的不足,总结了辐照偏析发生机制的争议和相关进展,归纳了奥氏体不锈钢抗辐照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萌  杨维国  王元清  常婷  石永久 《工程力学》2015,32(11):107-114
准确的材料滞回本构模型是保证弹塑性地震反应预测准确性的基本前提,如果本构模型选取不当,会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为此该文提出了奥氏体不锈钢考虑循环强化作用的单轴滞回本构模型,包括骨架准则及滞回准则。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奥氏体不锈钢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根据提出的理论模型并利用ABAQUS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采用Fortran语言二次开发了能够进行循环荷载下奥氏体不锈钢计算分析的程序。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滞回行为,兼顾计算精度和效率,为奥氏体不锈钢结构体系强震分析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讨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血小板粘附的影响。通过溶血率和血小板粘附试验考察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过MTT试验和细胞粘附试验考察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不同含氮量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溶血率都低于国家标准的5%,对血小板粘附的影响不显著;粘附在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均多于钛合金材料,且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毒性试验表明,不同含氮量的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对照组钛合金材料对血管内皮细胞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讨论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浓度氯化物溶液中的应力腐蚀断裂速度和形态与环境因素、材料因素和应力因素的关系。对不锈钢的实际应用和开发耐氯化物应力腐蚀的新型奥氏体不锈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组织结构及其对超声检测波形的影响,列举国内外当前对奥氏体不锈钢超声检测的研究成果以及结构噪声的信号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反复焊接1~5次的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试验及金相组织的分析,研究了反复焊接对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同一部位反复焊接5次后,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的拉伸性能、冲击功、硬度及显微组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在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的前提下,同一部位可反复焊接5次,不会明显影响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经9%预变形、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拉伸变形后的深冷容器用应变强化S30408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一系列的微观组织结构表征,研究了变形温度对其组织结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9%预变形后在1.0×10-3/s应变速率下在-60℃和-196℃的拉伸变形促进了S30408不锈钢发生从g奥氏体向α′-马氏体的转变,拉伸温度越低转变量越多、板条越细;同时,随着拉伸温度的降低S30408不锈钢的显微硬度值升高。低温拉伸形变诱发S30408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相变,其α′-马氏体与基体g奥氏体的位向关系为{111}g∥{011}α′,<101>g∥<111>α′,符合K-S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热-机械处理中各种因素对双相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的影响,发现:双相区热处理前的冷加工使奥氏体成核密度提高,且使残余奥氏体分布均匀和含量增加;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空冷过程中奥氏体颗粒在不断缩小,颗粒的尺寸效应和碳原子向奥氏体中偏聚均使奥氏体变得稳定。因此,恰当地控制冷加工量、冷却速度、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使双相钢含有数量和稳定度都合适的残余奥氏体。此外还发现,从双相区温度空冷所得马氏体必须经低温短时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实际测试的17-4PH不锈钢的热膨胀曲线,对其进行了不同工艺的固溶、时效热处理,并根据热处理后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其力学性能,得出最终时效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比例极限、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02及其塑性;结合金相分析及X射线衍射的方法,确定了17-4PH不锈钢逆变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并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定量测定了不同最终时效温度形成的逆变奥氏体含量。结果表明:17-4PH不锈钢中的逆变奥氏体产生于最终时效过程中,且其含量随最终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是不锈钢结构抗火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的重要参数。相对于碳素钢,不锈钢材料具有强非线性、比例极限低、无明显屈服平台、各向异性、应变硬化显著等特点,高温下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该文利用MTS810试验系统对S30408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常温、高温稳态和高温瞬态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欧洲规范》以及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稳态试验结果,对影响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力学性能的硬化指数nθmθ进行了修正,提出高温下不锈钢材料本构关系表达式,并给出了高温下不锈钢材料的初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的折减系数。对比分析了稳态试验结果与瞬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通过两种试验方法获得的高温下不锈钢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温度600℃范围内,差异不明显,当温度超过600℃时,两者差异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奥氏体铸体和18—8不锈钢在烧碱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奥氏体铸铁的18-8不锈钢在高温烧碱中的腐蚀行为。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两种材料泵件表面的腐蚀形貌,分析了奥氏体铸铁耐碱腐蚀性能优于18-8不锈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