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36):77-78
自由、平等、安全等正义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正义寓于"某种平等"中。在金融与人类文明不断交融的时代,金融资源的分配对利益和财富的划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资源获取的不平等将进一步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金融公平与正义显得尤为重要。而互联网普惠金融正是实现金融公平正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
在当代正义理论中,应得正义观是平等正义观最重要的批评者和挑战者。罗尔斯认为应得主要反映的是道德价值,并利用"道德价值与分配份额无关"来反对应得在分配正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无知之幕"的道德理由、差别原则的融贯性问题以及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整个正义原则中的独特地位,可以看出,应得作为先于正义原则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已经被罗尔斯所接受并运用于正义原则的道德推理之中。应得与分配正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7)
罗尔斯从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入手,试图构建一个能够替代它的正义理念。为了使逻辑更具合理性,罗尔斯设定了"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由此引出人们在此情境下将会选择遵守的两大正义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机会公平平等原则。这两大正义原则也体现了罗尔斯调和自由和平等两大政治价值之间的矛盾的努力,在不损害自由的前提下,使平等真正落到实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受到了诺齐克、麦金泰尔等学者的批判,但不可否认,他的理论发展了古典契约论,超越了古典功利主义,并且为自由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制度建设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
政治哲学对正义原则的证成最终依赖于道德推理。对于道德推理来说,它所依赖的前提越少、条件越简单、形式越清晰连贯,产生的道德力量越大,对正义原则的证成理由也就越充分。正义的根据之追问是对正义原则道德推理思维明证性的质疑和反思。以此标准,支配当代正义话语的平等主义对正义原则的道德推理是"向前看",它需要更多的前提假设和理论条件,对正义原则的证明本质上是论证性的。同平等正义相对,应得正义的道德推理是"向后看",其理由简单明晰明了充分,对正义原则的证明本质上是阐释性的。论证性的没有根据,它直接趋向未来。阐释性的有其前提,回溯过去再趋向未来。作为正义原则,应得比平等更有理由和根据。应得构成了平等主义最有力的挑战者。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
本文以柏拉图的"洞穴喻"作为视点,重点尝试对通常人们容易忽视的方面,比如对"洞内"的关注,并引申出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阻碍人的认识的因素有哪些——人的处境,人性的差异等;思考洞内(普通人)的生活是否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0)
正当法律程序作为程序正义的一部分对于控制公权力保障私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它在美国蓬勃发展,最终影响至世界各国,使人们对正当法律程序的价值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在实践中,我国尚处于"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观念之中。未来要不断加强对程序正义的关注与思考,只有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
针对罗尔斯提出正义理论属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见解,批评者表示,罗尔斯是康德主义者,康德道德理性学说冲突于理性选择理论的理性人假设。罗尔斯在康德的道德人观念基础上构建一套细致的正义原则证明程序。他的两个基本理念"自由平等的道德人"理念和"社会合作体系的社会"理念,与理性选择理论倡导的理念截然不同。后者将社会视为基于个人理性的竞争性协调体系,生活于其中的理性人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的。通过考察可知,罗尔斯提出的是一种双重理性假设,它既源于康德道德哲学,又超越康德道德哲学。单从理性选择视角批评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辩护逻辑有失偏颇。罗尔斯描绘了这样一个良序社会,正义感是生活于其中成员的首要美德;公平正义是自由平等且通情达理者的理性选择。罗尔斯晚年对公共理性的推崇,改变了其早期对个人理性的偏好,其公共理性观念是"通情达理的人"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7)
从内涵的演进来看,"教育"的实践哲学渊源是"抑恶"与"求善",其内涵经历了从道德人格之善、健全人格之善,到社会人格之善的转变。由于正义源自人性,又是人性的首先价值,而且,它超越人性善恶和人性利己利他问题,是教育人性化的规范性条件和基本法则,所以教育人性化的实践哲学需要在规范伦理学范围内论证如何维护和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空间正义的缺失问题日益突出,街头卖艺便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探讨了街头艺人的内涵及研究意义,从"作为城市问题"和"作为城市景观"两条线索的逻辑困境展开,并以空间正义的视角进行思辨。通过调查与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街头艺人的类型构成、行为活动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认为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应当重视街头艺人的生存发展和卖艺行为的规范化问题,并从空间规划、城市管理以及艺人自身角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了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人性善恶的问题自先秦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张载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通过"天地之性"肯定自孟子以来所提倡的"性善"的先天根据是天,又以"气质之性"又接续了荀子"性恶"思想,阐明了现实社会中恶产生的因由。人要去恶存善就必须"变化气质",对于常人来说"自明诚"才是最切实可行的德行修养之路,即常人要通过"穷理"这条为学之路,不断完善自身德行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