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为我们思考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新的视野。然而,它首先需要应对的是"人类命运冲突体"之类的立场,后者的代表显然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自从1993年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之后,此论俨然成为讨论文明之间关系不能回避的范式。中国学界也对之作出了回应。人们时常注意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找应对资源,然而,中国哲学界的天下主义观点以及试图用忠恕之道应对文明之间关系的观点,具有内在的致命不足。与之相对,中国现代思想对解决文明之间冲突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生命力,对此可以谭嗣同的仁学、蔡元培的世界主义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7,(3)
"真实性"是对地区建筑理论核心观念的研究,是对地区"真实"的不同认知,它决定了地区主义研究的视阈和范式。通过回溯包括批判地区主义在内的各类地区主义研究和实践,分析了对地区"真实性"不同的诠释和建构方式,揭示基于地区本质来诠释地区真实性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从"社会建构"的层面来认知地区真实性,并在当前全球地方化语境下,对地区交互影响下地区性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以跨地区的地方性为基础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人之身体由内而外所呈现的"身体映像"是哲学建构的重要诠释范式之一。诸多思想家以此为基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展开诸多经典命题的重新阐释与哲学体系的创建。可以说,正是在对"身体映像"的观照中,秦汉之际的哲人们建构了与众不同的"身体哲学";试图以源于身体认知的经验理性去弥合天人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对天与自然的深度体认与把握。因此,他们通过"身体映像"类比出"天地映像",提出了"同气"、"同数"与"同构"等具体诠释范式,完成了身体哲学的体系化建构。这一点,无论是在道家作品《淮南子》那里,还是在儒家作品《春秋繁露》那里,乃至在黄老作品《黄帝内经》中,均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
<正>编者按:本期专题刊发的是第十一届《哲学分析》论坛"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学术研讨会的三篇论文以及孙正聿教授的回应文章。任平教授的《论孙正聿先生学术研究的出场范式》一文将孙正聿教授学术研究的出场范式标定为"原理研究与体系创新范式",并具体展开为对该范式的学术空间定位与历史底蕴之探究、特点与功能之分析以及自我超越之可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5)
在通向21世纪明清学术、思想研究新范式的道路上,《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在充分总结和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有力探索,特别是在某些重要方面突破前人之见并形成比较系统的观点。该书论明,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学术有其哲学形上学方面的追求,且这种追求以"气化即道"的新道论为基础。与此相应,乾嘉学术内在地包含了一套哲学方法论即"人文实证主义"。"气化即道"以及"人文实证主义"的说法揭示出乾嘉学术、思想的独特性,并展现出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性价值和通向现代学术的可能性。在"现代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和话语的支配下,该书体现了宏阔的思想视野和知识视野,但其主题不够突出,这限制了讨论的力度以及深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其强大的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土室内设计的发展。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推动着设计的进步。文章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具有哲理内涵的理论为基础,从"和而不同""生生不息""天人合一"三个方面探讨哲理与室内设计方法相结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91-92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思潮,首先,根据其哲学源头,本文从完形论角度、结构论角度、信息论角度阐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其次,从课程目标、方法、内容等几方面阐述认知主义流派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
<正>编者按:近些年来,欧美哲学界注重对哲学的任务、使命、方法、基本预设、学科性质等的反思,元哲学和哲学方法论研究方兴未艾。中国哲学界也有必要对此作出反思。有鉴于此,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教授筹划和组织了"如何做哲学——元哲学与哲学方法论"国际研讨会。本专题特选刊三篇会议稿,以期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北京大学陈波教授的《哲学作为一项认知事业》一文认为,哲学无论是在其研究对象,还是研究方法或其效用等多重意义上,与其他各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连续的。哲学致力于探究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它是人类认知这个世界的总体努力的一部分,它的使命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安徽大学张能为教授的《何谓做哲学及其主要面向问题》一文认为,做哲学需要面向人们的惊异之心,需要面向人们的实践或生活本身,需要面向严格的哲学性思维方法和写作训练,需要面向经典文本问题,在论证和辩驳中创新哲学的意义。中国政法大学费多益教授的《实验哲学:一个尴尬的概念》一文认为,实验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认知科学、实验心理学和哲学心理学的语词变换。实验方法的地位早已被逻辑实证主义所强调,用实验来修饰哲学是一种冗余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
樊浩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分析,在细致辨析伦理和道德之异同的基础上,建构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伦理精神"学术体系。"伦理精神"的本质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伦理精神"现实地存在于家庭和民族这两个基本的伦理实体以及个人与共同体的普遍伦理关系之中。"伦理精神"是对原子主义权利观的超越,它所内蕴的"从实体性出发"的意涵,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系,培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品性,以克服原子主义迷恋个人权利的道德弊端。  相似文献   

10.
景观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景观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桐 《风景园林》2021,28(3):10-15
"景观"起源于地表形态研究,并作为地理学基本研究视野,经历了"区域特性""人地关系""文化史"等研究主旨的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景观的文化认知,需要以理解性方法解析其地方情感和意义维度,以获取"知觉知识"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而几乎同时,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空间转向"呼应了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