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影响因素,并优化榛花多糖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试验以吸光度值为评价指标,检测波长为625 nm,对蒽酮质量浓度、加热温度、蒽酮试剂用量和加热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再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测定条件。结果表明,1 m L样液下,蒽酮质量浓度20 mg/m L、加热温度90℃、蒽酮试剂用量4.0 m L、加热时间10 min的条件最优。最佳工艺下,平均回收率为99.6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8%。  相似文献   

2.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南瓜籽多糖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蒽酮浓度2.0 mg/m L,体积分数80%的硫酸,样品溶液与蒽酮-硫酸试剂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4,加热时间15 min,冷却后放置10 min、625 nm比色。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3%,RSD 3.98%。测得样品中多糖含量为18.14%。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南瓜籽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松松塔中多糖的含量的测定,比较硫酸-蒽酮和硫酸-苯酚两种常用多糖测量方法。通过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方面,对硫酸-蒽酮和硫酸-苯酚两种常用多糖测量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硫酸-苯酚法在云南松松塔多糖含量测定中较硫酸-蒽酮法优越,硫酸-苯酚法测定云南松松塔多糖含量时,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高,为云南松松塔等植物的多糖含量测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蒽酮-硫酸法测定枸杞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枸杞多糖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液与蒽酮-硫酸试剂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2,加热煮沸5min,冷却后放置8min,625nm比色。精密度实验RSD值为1.27%,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为2.26%,测得样品中枸杞多糖含量为1.14%。  相似文献   

5.
蒽酮-硫酸法测定大蒜多糖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大蒜多糖含量方法,本研究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大蒜多糖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测定大蒜多糖含量的精密度实验RSD值为2.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13%、RSD值为1.17%(n=3).用本方法测定大蒜籽中多糖含量为31.46%(W/W).本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完全能满足常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
香菇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测定香菇中多糖含量,考察二种方法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准确度。香菇中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测定结果接近,二种方法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均较好,回收率平均值均在95%~105%之间。本试验为香菇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蒽酮-硫酸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凉粉草多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蒽酮-硫酸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凉粉草多糖含量的差异,以期选择较好的方法对凉粉草多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最佳测定条件为苯酚溶液5%、浓硫酸5.0 m L、反应温度100℃、显色时间30 min,测得凉粉草中含糖量为22.06%。蒽酮-硫酸法最佳测定条件为硫酸浓度98%、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0 min、2.0 g/L蒽酮-硫酸液的用量为3.0 m L,测得凉粉草中含糖量为27.79%。苯酚-硫酸法精密度和重现性RSD为1.31%,稳定性RSD为0.22%,加标回收率均不小于115%;蒽酮-硫酸法的精密度和重现性RSD为1.00%,稳定性RSD为0.11%,加标回收率均不小于102.1%。结论:2种方法均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苯酚-硫酸法测定酒蒸多花黄精中多糖含量的最优方法。方法:同时采用蒽酮-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对酒蒸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针对苯酚-硫酸法选取苯酚浓度、苯酚用量、硫酸用量、加热时间、加热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分析、优化。结果:利用响应面进行F值分析,各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大小为:硫酸用量>苯酚浓度>苯酚用量,加热温度及时间无明显影响。得到最佳工艺为苯酚用量1.5 mL、苯酚浓度4.5%、硫酸用量6.5 mL。对酒蒸多花黄精多糖进行测定,平均含量为8.50%,相对标准偏差为0.87%。结论:苯酚-硫酸法进一步优化后得到的方法能够准确测量酒蒸多花黄精中的多糖含量,为进行质量标准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地参多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是测定多糖含量的常用方法,运用这2种方法测定地参中多糖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发现苯酚-硫酸法较优,并对苯酚-硫酸法做更深入的优化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苯酚用量、硫酸用量、加热时间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试验条件为苯酚用量0.8 mL、硫酸用量3.5 mL、加热时间9 min。利用该条件对地参多糖进行测定,得出地参多糖含量的平均值为14.41%,相对标准偏差为2.76%,表明苯酚-硫酸法稳定可靠,更能准确测定地参中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比探讨了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硫酸-紫外法、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藤茶中多糖含量的准确性,利用单因素试验对4种方法的关键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方法学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进行了比较,再用最佳实验条件检测藤茶样品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用于藤茶多糖测定的最佳方法为苯酚-硫酸法,其最适紫外检测波长为485.5 nm,以葡萄糖为标准在0.1~0.6 mg/mL范围内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5 mL藤茶粗多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 mg/mL)反应体系中,在500 μL浓硫酸、600 μL 5wt%苯酚溶液、60 ℃水浴温度和20 min水浴时间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得其多糖含量为59.43%,其精密度最高(RSD 0.18%),稳定性最好(RSD 0.30%)。最后测得藤茶中幼嫩茎叶和粗老茎叶的多糖含量为9.87~10.47 mg/g和29.77~30.47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