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向碳—碳复合材料的早期蠕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热解碳制备了T300(PAN)碳纤维增强热解碳的单向C/C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测定了这种材料在同一应力不同温度和同一温度不同应力下的早期蠕变行为。通过数学处理,早期蠕变数据满足ε-ε0=At^m.m可表示为:m=0.0003T(K)-0.0016σ(MPa)+0.2032。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气相沉积(CVD)热解碳制备了T3OO(PAN)碳纤维增强热解碳的单向C/C复合材料.在氩气保护下测定了这种材料在同一应力不同温度和同一温度不同应力下的早期蠕变行为.通过数学处理,早期蠕弯数据满足.m可表示为:m=0.0003T(K)-0.0016σ(MPa)+0.2032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最近几年我们制备的几种高性能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涂层的结构和高温氧化行为,表明采用包埋和渗透法制备的Si—MoSi2、SiC—MoSi2、Al2O3-莫来石-SiC—Al4SiC4以及Al2O3-莫来石-SiC涂层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热震性能,而且能够将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保护温度提高到1973K;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涂层的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4.
Ni/Al2O3催化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催化化学气相渗透(CCVI)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即在针刺碳布预制体中添加3.5%~4%Ni/Al2O3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以丙烯作碳源气体,在750~900℃下,经过100h的沉积,碳/碳复合材料的密度达到1.68g/cm^3。该材料经高温处理后,氧化失重率低、氧化起始温度高。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偏光显微镜(PLM)观察了基体碳的形貌,初步探讨了催化沉积碳和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对所制备的1D-C/C复合材料的断裂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SEM、TEM观察认为纤维与基体结合过程是导致试样发生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TEM和SEM观察表明这种强界面结合是通过一致密完整的热解碳薄层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二次抽气"新工艺,对传统的LPIC法进行改进,制备出低成本高性能的C/C复合材料;提出了密度增量与浸渍次数之间的关系-2/3法则,使C/C复合材料的理论密度与实测密度非常接近;为定量预测C/C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工艺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硝化菌增长的Haldane模式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反应器是碳氧化(COD降解)和NH3—N硝化合并处理工艺的最佳反应器,给出了曝气池NH3—N的最佳浓度(7.4mg/L).在此基础上,采用单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同时含有COD350—400mg几和NH3—N150mg/L的树脂生产废水,结果表明:当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时,NH3—N的硝化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0%和65%,将HRT延长至10h,NH3—N可完全硝化,而COD的去除率并不降低。  相似文献   

8.
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各种方法和过程作了评述,包括予制体成型,致密化处理,液相浸渍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等,重点介绍了由德国Karlsruhe大学研究组提出的已为实验所验证的,新的碳沉积理论,最后对碳/碳复合材料在各民用领域的应用趋向作了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医用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由碳纤维三维立体织物浸渍糠醇树脂、碳化、化学气相渗透和石墨化等主要步骤构成.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肖氏硬度计对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及显微硬度进行观察和测定.为进一步探讨该材料作为骨组织替换材料的可行性,开展了实验动物骨内种植实验,并通过X射线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对材料与骨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均匀致密.该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与正常人体皮质骨十分接近的表面硬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了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在Nafion修饰玻碳电极上的伏安特性,并且测定了复方新诺明片剂中SMZ的含量发现在0.02mol/L HCl底液中,SMZ在+1.05V(vs.Ag/AgCl)处产生一灵敏而尖锐的氧化峰,峰电流在1×10^-6-4×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5×10^-8mol/L.Nafion修饰电极比未修饰的玻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玻碳电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对氨基水杨酸钠的溶出伏安特性,并应用于血清中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研究。对氨基水杨酸钠在0.1mol/L NaCl底液中,在+0.82V(VS.Ag/AgCl)处产生一尖锐的线性扫描氧化峰,可用于定量测定,对氨基水杨酸钠的浓度在5×10^-6 ̄4×10^-5mol/L之间与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下限为5×10^-7mol/L。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应用于血清  相似文献   

12.
碳—碳复合材料复合防氧化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以过渡层、阻挡层和封填层组成的复合涂层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液态渗硅制备SiC阻档层,常压变温CVD制备SiC阻挡层和液相法制备SiW封填层的复合涂层制备工艺。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涂层防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医用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包埋法在医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涂层,采用XRD、SEM、EDS等研究了碳化硅涂层形貌结构,并用MTT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实验证实该工艺下碳化硅层表面疏松粗糙,具有多孔结构,硅成分成梯度变化,且细胞毒性评价表明该涂层无毒性,这些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施加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找到富含竹叶黄酮的竹类资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UV)同时测定 刚竹属15种竹子中6种碳苷黄酮的含量,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 相混合溶剂A(乙腈)和溶剂B(体积分数0.2%乙酸水)梯度洗脱条件:10% A(34min),10%~ 13% A(34~52min),13%~15% A(52~85min),15%~10% A(85~90min),流速1.0mL/ min,检测波长33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5种竹子:毛竹、淡竹、天目早竹、龟甲 竹和斑竹富含碳苷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碳苷黄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对三种不同开孔形式的碳—碳编织复合材料板进行拉伸测试,获得中央开孔(CH)、双孔串联(DHC)和双孔并联(DHB)三种开孔板的破坏载荷和破坏模式,三种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均为线性.采用数值方法,基于点应力准则预报开孔碳—碳编织复合材料板的破坏载荷,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利用该模型对开孔板应力进行分析,讨论开孔形式对破坏载荷的影响,并获得碳—碳编织复合材料不同开孔下的应力集中系数,对于5 mm厚开圆孔板,碳—碳编织复合材料表现为缺口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利用Cu2+能够有效淬灭碳纳米点(CDs)的荧光,而鸟嘌呤(G)能与Cu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其脱离CDs表面导致CDs的荧光得以恢复的原理,构建了新的关-开型G传感器。结果表明:在室温(25℃)下,G于CDs-Cu2+体系中(在pH=5.5的PBS缓冲溶液中)反应7min后荧光强度恢复量达到最大,G浓度在10~100mg/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量(IF2-IF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1466x-8.0474(R=0.996),检出限达2.5×10-3mg/L(S/N=3)。该方法用于尿液中G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77%,RSD为2.9%。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呋喃苯胺本以玻碳电极上的阳极伏安行为及分析测定。在PH=10的NH3-NH4C1缓冲溶液中,于+0.76V(vs.Ag/AgCl)左右产生一灵敏的阳极氧化峰,检测下限为3.0×10^-8mol/L。并对针剂中呋喃苯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Si/C/N纳米粉原位生长SiC晶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C/N纳米粉原位生长SiC晶须*潘正伟①张立同②SiC晶须的良好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特别是接近于单晶的理论强度十分引人注目。目前,制备SiC晶须的主要方法有SiO2碳热还原法和稻壳法[1]。在这两种方法中,均需要加入催化剂(如Fe、Co等)以形...  相似文献   

19.
碳/碳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有限元模拟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成本高是制约碳/碳复合材料应用的主要因素,建立分析模型是一条降低其开发和制备成本的重要途径。根据等温CVI工艺的传热与传质特点,以筒状零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沉积过程的密度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模拟,并且基于Visual C 和OpenGL编程技术,建立了有限元模拟可视化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零件的致密化效果和孔隙分布情况,以进行准确的科学分析,有利于正确理解CVI工艺机理,并实现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增强剂对碳/碳材料沉积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探索了增强剂对碳/碳复合材料沉积速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沉积速率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经过石墨化处理和表面改性处理的碳布作为增强剂,所制得的坯体沉积速率快,样品最终密度高;碳纤维体积含量(为30%~45%时)对样品最终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