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舰载导弹共架发射技术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舰载导弹采用共架垂直发射技术极大地增加了舰艇的综合作战效能,降低了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费用和维护使用费用.展示了国外海军发展舰裁导弹共架发射技术的经验,并对舰载导弹系统采用共架发射技术后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我国舰载导弹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舰载导弹共架发射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抗击效果评估是防空作战中的重要环节,文中阐述了海上平台在防空作战中,使用中远程舰空导弹对空中目标进行抗击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实时性要求,从海上舰艇防空作战毁伤效果实时评估的要求出发,分析研究了水面舰艇平台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效果评估的评估信息获取手段和信息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舰载远程舰空导弹对空中目标毁伤效果实时评估的规则和模型。  相似文献   

3.
考虑发射舰的行进速度和摇摆运动对舰载导弹离轨参数的影响,对舰载导弹发射运动进行了仿真,求出了对导弹自控段终点散布有重要影响的导弹滑离参数,得出了发射舰运动对导弹发射时初始状态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发射舰机动对舰载导弹飞行弹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考虑发射舰的行进速度和摇摆运动对舰载导弹离轨参数的影响,对舰载导弹发射运动进行了仿真,求出了对导弹自控段终点散布有重要影响的导弹滑离参数,得出了发射舰运动对导弹发射时初始状态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发射舰机动对舰载导弹飞行弹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舰艇运动对舰载鱼雷发射有较大影响。为了分析舰载鱼雷发射的入水参数,对舰载鱼雷发射入水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了舰摇、舰速、发射管转角及鱼雷发射时舰艇姿态对鱼雷入水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鱼雷发射入水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分别对舰艇运动发射过程与静水中发射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舰艇运动下的鱼雷发射模型能更真实的反映鱼雷发射情况,为舰载鱼雷发射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反辐射导弹对舰载三坐标雷达毁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反辐射导弹的制导原理、舰载三坐标雷达的工作模式、导弹和目标的运动规律,建立了ARM截获舰载三坐标雷达信号模型、ARM命中和终点效应模型.研究了ARM导引头灵敏度、舰载三坐标雷达搜索周期、ARM和舰艇运动速度等对ARM毁伤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定量研究ARM对舰艇的作战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役舰空导弹拦截目标及时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舰空导弹空中待战的作战想定,并从舰空导弹作战的及时性、杀伤区、指控时间、杀伤概率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证了舰空导弹空中待战的优势和特点,最后,从无人机的角度,对舰空导弹的空中待战能力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全球快讯     
<正>澳大利亚墨尔本号护卫舰试射海麻雀导弹2015年6月24日,在南威尔士州沿海,澳大利亚海军墨尔本号阿德莱德级护卫舰成功发射了两枚改进型海麻雀导弹,舰载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并控制导弹飞行,击中了从靶场发射的两个空中目标。据称,此次发射验证了护卫舰作战系统的有效性。改进型海麻雀导弹为中距、半主动寻的导弹,用于舰空和舰舰打击,是澳大利亚护卫舰武器系统的组成部分。2015年下半年,墨尔本号护卫舰将部署至中东地区,为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和毒品交易  相似文献   

9.
舰载雷达系统包含的舰载雷达数量多、类型不一而且分布密集,在反辐射导弹(ARM)反舰作战时,对不同类型的捕捉能力决定了ARM的制导和命中精度。根据舰载雷达的工作方式、辐射信号空间分布特点和ARM导引头信号分选机理,建立了ARM对舰载雷达系统的攻击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求解ARM对不同舰艇各型舰载雷达的捕捉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在采用随机工作方式下,ARM难以捕捉发射功率相对小、但波束稳定的制导雷达,而对搜索周期短、发射功率大的舰载搜索雷达有较高的捕捉概率。  相似文献   

10.
影响舰载发射扰动运动的因素很多。本文把舰艇在海上的摇荡运动描述为随时间不规则变化的振荡运动,并考虑舰速、风速、环境温度、推力偏心、导弹质心位置偏移、发射筒的微变形、发射架的初始瞄准误差、气动力和力矩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计算舰载发射扰动运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力求接近实际情况,可用于研究舰载发射运动的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的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应用发射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虚拟样机技术(VPT)等进行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需要发展共架垂直发射技术,实现发射系统的模块化和通用化.  相似文献   

12.
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悦  田爱梅  张振鹏  陈小庆 《兵工学报》2008,29(9):1083-1087
基于有限元素法和修正的固定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法-Craig-Bampton法,在虚拟样机技术(VPT)仿真平台上建立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发射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并和刚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取导弹发射阶段的弹道和姿态参量偏差,进行了弹体柔性变形对初始弹道特性和发射安全性影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当使用反舰导弹对战斗舰艇实施导弹攻击时,反舰导弹将受到被攻击舰艇反导作战兵器装备的综合抗击问题,以舰空导弹抗击拦截反舰导弹为背景,建立基于最小发射量的反舰导弹突防舰空导弹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于至少突防1枚反舰导弹最小发射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大大减少舰空导弹的拦截次数,增强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有效提高反舰导弹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舰载垂直发射系统的结构特点,对其物理模型进行了简化,给出了三维坐标系下燃气流的控制方程。分析、计算了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在导弹意外点火情况下其燃气排导系统承受的压强载荷。通过对气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在导弹意外点火情况下,燃气排导系统的压强载荷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导弹垂直发射过程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虚拟样机技术(VPT)建立了导弹垂直发射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详细论述了垂直发射系统的组成、模型的简化和动力学仿真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发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取了导弹发射阶段的弹道和姿态参数,分析了各部件的配合协调性和干涉情况,验证了导弹垂直发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舰载导弹垂直冷发射装置位于甲板之下容易忽略所受风载荷作用的问题,对风载荷对舰载导弹出筒 影响进行仿真研究。分析高海情条件下导弹出筒后所受风载荷作用特点,建立风载荷模型,根据导弹的出筒状态将 风载荷等效为变力矩和恒力的作用,用3 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 构建发射模型,并导入到ADAMS 软件中进行模型 参数和约束条件的设定,聚焦导弹出筒的水平、弹射高度偏差以及姿态角3 个影响指标,对无风和有风情况下导弹 发射出筒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风载荷对导弹出筒轨迹水平方向产生的位移影响较明显,对导弹姿态角和弹射 高度的影响较小。该研究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潜载导弹垂直发射横向振动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譞  张宇文  袁绪龙  张纪华 《兵工学报》2009,30(8):1056-1060
潜射导弹在出筒上升过程中是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直接决定了导弹出筒后的弹道变化特征。在分析了导弹的流体动力特性、弹性密封环的变形应力特征及其与弹体耦合作用的情况下,建立了潜射导弹垂直发射横向动力学模型。重点对出筒过程弹体横向振动及其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抑制弹体横向振动的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密封环抗压刚度和尺寸对导弹横向振动特性均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导弹垂直发射弹道控制、发射安全性评估、导弹与发射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半穿甲反舰导弹战斗部可穿透水面舰船甲板后在其内部爆炸,依靠装药的爆炸冲击波和壳体的爆炸破片对目标造成致命性打击。分析了半穿甲反舰导弹战斗部爆炸破片对舰船目标的侵彻过程及毁伤机理;根据莫特公式、格尼方程、破片衰减公式和侵彻公式等,理论计算了七种典型的反舰导弹战斗部破片对水面舰船结构的穿甲效应,获得了战斗部破片质量、初速度、终点速度、打击动能和穿甲厚度等参数,对比分析了各类导弹的战斗部毁伤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导弹箱式发射方式为例,推导出了四段运动方程式,求出了对应于不同情况下导弹运动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导弹从助推器点火到导弹加速到给定飞行速度这一过程的飞行特性,分析了导弹出箱初始条件的变化和对导弹飞行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和发射条件对初段飞行性能影响的分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在舰艇单目标抗击条件下反舰导弹的命中数量及对敌舰船造成毁伤的概率,对反舰导弹突击舰艇目标弹药消耗量进行建模仿真研究.根据目标的阶段抗击特征对其抗击次数进行建模,进而建立反舰导弹对舰艇单目标弹药消耗量的模型,结合不同毁伤标准,对反舰导弹的毁伤效能进行仿真应用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算例中计算出的导弹发射数量,其重伤敌舰的概率达到了75%,满足作战要求,为舰载武器作战效能理论的研究及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