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辉  周卫 《山西建筑》2007,33(20):296-297
基于传统双曲线沉降预测法,分析了在软弱地基上路堤分级施工情况下用双曲线法进行沉降预测需要注意的因素,指出在合理的范围内,待预测沉降与最终沉降量可以利用实测沉降确定,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所分析的几个因素对预测沉降与最终沉降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路基沉降实测资料,用双曲线模型对某高填路基的沉降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表明:双曲线模型简单易行,可对高填路堤进行沉降预测尤其是对中后期的沉降预测,并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能预测路基最终沉降值从而判断路基沉降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3.
用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深基坑周围地表的沉降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波神经网络应用于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预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预测方法,并构造了预测沉降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为预测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量的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曲线拟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重要性,提出了计算沉降量的方法,重点对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曲线拟合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三点法的原理,并结合实例对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曲线拟合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灰色理论在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数列预测理论 ,针对高层建筑沉降监测 ,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 ,并采用绝对关联度分析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根据预测模型对成都市某高层商住楼沉降量进行了预测 ,并根据预测结果与沉降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 ,分析了模型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并讨论了所用灰色预测模型的特点及其在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支持向量机模型和小波框架理论,建立了沉降预测模型,并对杭州市某小区的危旧建筑物进行了沉降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较好地预测建筑物沉降的发展趋向,适用于建筑沉降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7.
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预测的威布尔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理论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威布尔模型预测全过程沉降,分析了威布尔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运用威布尔模型,结合实际工程施工及工后沉降观测数据,对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计算.实践证明,威布尔模型预测复合地基全过程沉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预测精度高,为土木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灰色系统模型在软土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等级公路路基沉降问题,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根据HJ公路先导段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建模,运用Matlab编程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能够满足路基沉降预测的预报,可用来指导施工,减小工后沉降,确保路基收敛稳定,实现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沉降预测方法,并通过珠海横琴多联供燃气能源站项目关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沉降监测值为算例。在工程实例和沉降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对常用的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三点法、Asaoka法进行了深入的计算分析,通过这几种沉降预测方法并和实际的比较得出:三点法在《规范》中认为尽可能选择长时段沉降资料,并取时距△t尽可能大进行沉降计算,但在此算例中并不是取时距△t最大就能得到最符合实际沉降的一个;在此算例中双曲线法沉降预测是几种常见的沉降预测方法中得出沉降预测曲线最符合实际沉降量变化趋势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特点,建立了Pearl预估模型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进行预测,对京沪高速铁路昆山试验段的沉降预测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可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提供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推算最终沉降中工后次固结沉降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福 《工程勘察》2012,(9):13-16,21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工后沉降,利用室内常规压缩试验、长期压缩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三点法、双曲线法、星野法等最终沉降推算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与工后次固结沉降的关系。研究表明,采用三点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含的工后次固结沉降较少,采用双曲线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包括约23%~52%的工后次固结沉降,采用星野法推算的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基本包含了绝大部分工后次固结沉降。故建议采用三点法和双曲线法推算黏性土地基最终沉降并预测工后沉降时还应考虑工后次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12.
对工后沉降法确定卸载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经常将剩余沉降用于卸载时机确定的现象,在分析剩余沉降与工后沉降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两者之间的换算公式。工后沉降法中最终沉降应是设计荷载——等载预压下所对应的最终沉降,对于超载预压、欠载预压,应根据监测资料确定沉降与填土高度的关系,从而根据超载预压、欠载预压监测资料推算得到等载预压对应的最终沉降量。对多土层地基,目前预测工后沉降的方法易导致提前卸载和实际工后沉降偏大,因此应分层确定工后沉降,然后累加得到总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立金矿副井井塔的沉降观测数据和沉降曲线的观察分析,发现井塔出现了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对产生不均匀沉降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引起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冻结壁的融化造成的冻土融沉、荷载偏心(承载中心与荷载中心不重合)和地下水疏降造成的地面沉降。副井井筒表土段施工采用了冻结法施工技术,由于在海水条件下,冻结温度场低,冻结壁范围大,而冻融速度慢,使得融沉周期较长。冻结法施工结束后,冻土产生缓慢的融沉效应,而且副井井塔基础采用摩擦型灌注桩,因此,冻土的融沉效应使得井塔产生不均匀沉降,它引起的沉降量占到总沉降量的69.5%,是造成不均匀沉降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周志宇 《城市建筑》2013,(8):118-118,120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的沉降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的沉降进行观测,是工程施工组织中重要组成部份,沉降点作为建筑工程沉降变化的重要依据。本文重点阐述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在工程沉降观测中的应用,就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隧道沉降观测是隧道运营管理维修养护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沉降观测数据可作为隧道维护的基础依据资料。本文简要介绍了隧道沉降监测的施测方法,结合某越江隧道沉降监测实例,对长期运营隧道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隧道整体纵向沉降形态曲线,以得到隧道整体的沉降规律;计算隧道纵向沉降曲线的曲率变化,以得到隧道差异沉降的发展态势。分析表明,该隧道经多年运营,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但不均匀沉降还在继续发展。文中对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软粘土地基中挤土桩沉降时效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位于饱和软粘土地基中的挤土桩。由于沉桩过程中地基土产生挤土效应及超静孔隙水压力,同时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桩周地基土产生再固结沉降。在研究沉桩过程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形成及消散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桩周地基土再固结沉降的变化规律;从桩土相互作用的原理出发,研究了在桩周地基土再固结沉降的作用下,工程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由于桩周地基土的再固结沉降作用,工程桩基产生较大的沉降量,其值远大于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由于桩周地基土的再固结,桩基沉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黄土高填方的沉降规律,并预测其工后沉降,对某高填方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将FEM数值计算与分层迭代反演方法结合,对高填方的工后沉降进行反演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填方体自身沉降占总沉降的63%而原地基沉降占37%,施工期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是非饱和土孔隙气压密及排气固结,原地基和填方厚度的不均匀是地表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分层迭代反演法与FEM结合能更精确的反映施工加载对填土形变参数的影响,采用反演参数预测沉降值与现有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地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射洪  袁聚云  赵昕 《工业建筑》2014,(Z1):738-741,681
地基沉降包括初始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对于软黏土地区,地基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占很大比例。目前,计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依据固结理论并结合各种土本构模型计算沉降量的有限元法;第二类为根据实测资料推算沉降量与时间关系的预测方法。综述已有的各种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将其分为六大类,同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将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应用于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概念,这对于研究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时间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基坑周边土层沉降计算法对扬州某基坑周边建筑沉降进行理论计算,并将计算和实测沉降值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计算与沉降值存在偏差的原因。在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基坑周边建筑沉降的因素。最后,结合沉降监测数据和影响因素,详尽的分析其影响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由此得出一些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结论,对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是对监测对象进行测量,以确定其垂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将某高层建筑群沉降观测与变形计算结果对比,指出本工程沉降观测资料准确可靠;顶层封顶后的沉降量相当于总沉降量的82.1%~92.1%,说明砂土地基施工期间的最终沉降量已完成80%以上,满足规范要求;并建议沉降从基础开始监测,逐渐向上引测观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