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存量时代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成为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发展权视角切入,提出增减挂钩本质上是对"农转用"计划管理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补充;其空间运行机制取决于对城乡地租势差以及复垦与建新的边际成本和收益的考量;通过扩展政策实施范围、放松规划管制、引入市场机制,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提升了政策效能,实现了制度改进.在解析增减挂钩的政策内涵、阐释其运行的空间机制的基础上,从区域、城市、乡村三个层次提出了增减挂钩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扩展适用策略,以及对后续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但以土地用途管制为重点的空间规划体系事实上实现土地发展权的逐级配置。探讨了在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相关规范要求下,土地发展权在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是如何逐步完成其配置过程,并以雅安市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在总体规划层面的配置过程中,经过基于自然发展条件、空间承载能力和空间保护任务形成土地发展权的“一次配置”。“二次配置”则更多体现了规划编制主体的愿景与诉求,从区域发展关系、土地的利用效率,以及既往产业与城市的发展动力等角度出发,最终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初始配置。针对目前这一配置机制进行了思考与探讨,提出从“飞地经济”“生态补偿”等角度完善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3.
郭旭 《城市规划》2022,(8):18-25+35
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已率先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存量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型与早期实践,剖析其治理危机对研究当下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困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在理论上构建了“国家治理—土地发展权—治理危机”分析框架,以中国首个全面推进存量规划实施的上海为实证案例。研究发现:(1)在自上而下政策一统性与地方有效治理张力下,空间治理出现非制度化和低效运作,非正式治理现象频发;(2)存量规划的本质是土地发展权再分配,忽视土地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导致存量规划实施遇阻、区域内部经济社会发展失衡;(3)国土空间规划亟需关注土地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最后,展望了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留用地是我国征地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补偿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长期收益、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集体土地权能的缺陷与模糊,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首先从城乡土地二元制度、传统法定规划空间管制、开发利用模式三方面分析了集体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抑制的表现和原因。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留用地开发利用与“总规-详规-实施”多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总结出各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中留用地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厦门、杭州、广州等城市多元化的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开发利用模式的联动创新是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增宅基地审批管理是赋予农民将其他类型土地转变为农村住宅用地的权利,其实质是对特定类型土地发展权的配置。由于宅基地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宅基地发展权的配置既有行使公权力以维护公共利益的性质,又有保障和落实农民基本权利的要求。其特殊属性形成宅基地发展权配置过程中公权力行使与农民私权利保障之间的冲突,以及发展权空间配置要求与农民对土地的现状权属分布不相匹配的矛盾。权利(力)冲突状况下,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博弈造成农民权益受损与土地低效利用问题并存的现实,而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化解权利空间失配的矛盾使得规划失去实际指导作用,影响到宅基地空间布局优化目标的实现。因而,如何解决权利(力)冲突问题和化解权利空间失配的矛盾是破解目前宅基地审批管理困境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其编制实施与土地发展权密切相关.回溯了土地发展权概念的起源与演进,并对其背后的纵向府际关系与横向政府—市场—社会关系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在体制场域产权实践中,土地发展权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管理、"三区三线";在社会场域产权实践中,土地发展权中微观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更新.针对多规并存阶段空间碎片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损失与区域分配不均问题,从体制场域和社会场域两个层面分别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在建立整体性空间治理框架过程中的策略建议:破解一统体制下的治理规模与有效治理困局,破解碎片化地方威权主义与反公地困局.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及管控方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全要素管控存在不适应,一方面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与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缺乏转换,未来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时很难与国土空间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风景名胜区往往不依托用地分类进行分级分区,导致管控措施难以落实。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下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与管控优化方法,包括科学划定与“三调”用地对应的风景游赏用地、依托国土空间用地用海标准优化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标准、依据用地分类提出管控原则,以期能够促进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用地与管控上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8.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23,(10):4-10+53
本文从本体论、功能论、建构论的视角,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制度中的3个基本议题:(1)在立法本体方面,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法是关于规制土地使用的法,是关于规范规划权力的法,是关于建构空间秩序的法。(2)在法律性质方面,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法律是以行政法为主体,并兼有经济法、社会法、环境法功能的综合法,以发挥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3)在立法模式方面,建议采用二元主干立法的模式,以更好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是从横向角度对开发与保护行为进行统一规范的立法,而《国土空间规划法》则是从纵向角度对各级政府及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统一授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9.
何明俊 《城市规划》2022,(11):14-2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改革命题。然而作为其核心议题的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议题。关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平等入市不是简单的一一对比的问题,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基于社会公平的土地使用的制度设计问题。本文认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应当基于宪法秩序,坚持土地发展权国有的制度,完善土地发展收益的分配与再分配体系,建立从乡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转换机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的过程。只有把土地发展权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实现社会公平的公共政策,才能更公平、更简单、更可操作地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入市。  相似文献   

10.
张晨杨  林坚 《室内设计》2023,38(6):144-149
以荷兰国家—省—市三级空间规划为 案例,分析放权改革背景下荷兰空间规划的协 同传导方式及机制。研究表明,荷兰空间规划以 物质生活环境为规划对象,以环境愿景、环境 规划为重要抓手,以行政区与地区议程区为空间 治理单元,从目标任务对接、空间单元设置和协 同评估三个方面共同加强空间规划的协同性和 传导性,既考虑了规划自上而下的连贯性,又兼 顾了规划多级合作的互动性。对我国国土空间规 划的启示在于:要收放结合地推进国土空间规 划运行和传导,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管控 要求、简化程序的规划审批权的“收”和下级政 府规划解释权、规划管理方式的“放”;加强多 样化的空间单元设计和规划安排,探索形成行 政区和特殊区两类空间单元模式;抓紧形成权、 责、利相匹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视规划立 法、各级政府责任清单编制以及乡镇规划做精 做细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研究三者的关系发现:(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初衷是立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其中的连接点;(2)自然资源监管可以区分为载体使用许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3个环节;国土空间首先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应资源载体使用许可,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3)空间规划服务并作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实类型多,但内容、管理逻辑基本相同,产生的冲突是因土地发展权管理权力之争带来的;(4)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表明,以资源保护为出发点的一级土地发展权管理,对属于地方事权的二级土地发展权管理产生了更强的约束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容也将包括"建还是种"、"种什么"、"建什么"、"建多少"等;(5)未来两级土地发展权的统一归口管理,要求空间规划管理既要管好全域国土空间的重要控制边界,也得管住微观的用地、用海行为,这对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长远大计,承担起基础性、指导性、约束性的功能;结合"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管""用"前提,设想构建"一总四专、五级三类"的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三基一水两条线,两界一区五张网"的保护开发边界"落地"。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出发,指出存量土地更新中"争地"背后的"争权"逻辑,提出一种针对存量用地更新的土地整备模式——在"规划集成"前提下,通过政府主导的土地重划机制,直接从土地产权的空间调整入手,平衡地方政府、土地权利人、社会资本方在土地增值收益与社会公共职责之间的利益博弈,保障更新过程中公益性项目、公共服务和市政设施落地。进而对以土地发展权为支撑的土地整备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使存量土地实现多元价值的共赢与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3.
张正军  周军  邓琪  王晓波 《规划师》2023,(10):34-41
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面临规划体系重构、用地规模约束、“三区三线”管控、规划单元功能主导等新形势,对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梳理深圳市原有道路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规划体系、技术方法、规划机制3个维度剖析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对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提出新时期深圳市道路交通规划编制思路,以期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协调的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形成适应国土空间用地约束、布局约束、功能约束的道路交通规划方法,创新“多规合一”、动态监管的道路交通规划机制,支撑国土空间和道路交通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自然资源部门实现“两统一”职能和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与国土空间规划相比,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编制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亟需解决规划编制目标定位不清、科学逻辑不明和基本框架欠缺等问题。文章首先根据“两统一”职能行使要求,剖析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辩证关系;其次,从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视角出发,梳理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编制的内在科学逻辑;最后,以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为根本目标,围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持续实现的开发、流转和分配3个重要环节,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编制技术框架,旨在为编制该规划提供相关思路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有机制研究和实践更多是关注约束传导机制以及实施保障机制,而对空间治理转型背景下的实施逻辑与实施机制缺乏研究,为地方政府与市场力量参与实施的政策工具供给不足。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各地规划实施的创新实践,针对空间规划实施困难、实施偏差等问题,提出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协同制度环境,聚焦土地发展权提供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政策工具,并以此作为两条核心主线,从不同关系层面、不同治理目标提出6大类实施机制创新。以期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机制提供创新思路,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可实施性,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现代治理工具的国家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6.
法治思想是实现规划法治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转型中详细规划的法治化建设问题,对“以法”管制与“依法”规制的法治思想进行辨析,从权力、权利与法律的关系层面,深入剖析我国控规既往“以法管制”的规划实施困境。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的目标与地位,提出“用途规制分区”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阐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从“管制”向“规制”转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工具,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地方政府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武汉市依托“规土合一”的体制优势,在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结合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要求和武汉市“十四五”空间发展面临的形势,从空间战略引领、新旧规划体系衔接、规划实施落地、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等4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空间资源趋向匮乏、产权交易日益频繁的现实情景,土地再开发的制度设计成为新一轮"存量规划"的核心工具。目前,我国的土地发展权存在城乡分割、垄断竞争、公民权利边缘化的问题。土地交易的"市场经济"对应土地分配的"计划经济",导致空间开发陷入既得利益积累的无限循环。针对发展权垄断造成的空间蔓延,政府应设立城市增长边界,剥离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职能,强化价值规律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同时,进一步明确公共利益的法律定义,加快公众参与的立法赋权。最终,通过土地发展权的共享,实现空间权利的"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19.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庆  张婷  曾鹏 《城市规划》2021,45(4):9-15,23
尽管主体功能区规划被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但由于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尚未理顺,导致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细化主体功能区的方向仍不清晰.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制度,主体功能区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规合一的逻辑起点.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主体功能区的制度设计不足和未来发展导向,提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核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并探索一种基于人地关系而形成的主体功能细分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形成差异化的空间指引、精细化的要素配置、精益化的政策导向方法,以期为完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市县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空间开发保护关键环节。首先回溯了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演变,提出土地私有制下空间用途管制目的在于限制私人土地开发权;而我国在土地公有制下重点在于抑制地方政府的开发冲动。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分析现行市县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仍存在对地方开发的管制盲区,未能有效制约土地开发的低质低效趋势,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进而提出严格层级传导,保障管控要素精准落地;通过精细化空间管制提高地方土地利用集约度;以及生态优先,强化空间用途管制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