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紧缺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发展瓶颈之一。为缓解这一问题,建筑工程在不断向高层化发展,而高层建筑对于施工中的操作设备及施工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型钢外悬挑式脚手架是常见的施工设备,其设计施工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设备之一。本文将对高层建筑顶端型钢外悬挑遮阳板施工中采用的操作脚手架的设计及施工操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装》2020,(1)
本文以某住宅小区进行地上建筑施工时应用的附着式上拉悬挑脚手架为例,总结介绍了脚手架架体的设计和安装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应的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脚手架是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施工新技术之一。悬挑式脚手架近年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主要对于悬挑脚手架的施工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五个方面说明施工准备,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脚手架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有效缓解了城市土地面积紧张的局面,但是也提高了建筑施工难度,尤其是对悬挑脚手架的高质量要求,其施工质量影响着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和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提出高层建筑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以促进高层建筑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结构中.结构构件(梁、板等)在承受外荷载前,预先对外荷载产生拉应力部位的混凝土预加压应力,造成人为的压应力状态,预加压应力可以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大部分或全部拉应力,这样在外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拉应力不大或处于受压状态,使混凝土结构不开裂,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高墩连续刚构桥的特点,以某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阵风荷载对该桥施工阶段的典型工况进行了抗风分析,并在最大悬臂施工阶段,对风荷载作用下的桥墩进行了P-△效应(重力二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施工阶段全桥应力满足混凝土结构强度要求,箱梁和桥墩的侧向位移在最大悬臂阶段较大,最大悬臂阶段为最不利抗风状态,施工过程整体抗风性能良好,桥墩P-△效应会增加桥墩项部侧向位移和桥墩底部拉压应力,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悬挑式脚手架由于适用范围广,不受层高和场地限制的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但面对工程平面形状、结构类型、现场条件的差异,加强施工与安全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悬挑式脚手架的结构特点,针对其构造及塔拆要点进行探讨,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装》2020,(2)
本文结合德阳万达广场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悬挑式脚手架特殊部位的设计和搭设施工技术,该悬挑脚手架经工程实践,解决了在层高较高的商业楼中应用的技术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肋条是仿古悬挑屋盖最常用的建筑装饰。以APEC2014峰会主会场雁栖湖会展中心为例,采用测压风洞试验的方法,讨论了肋条对该类仿古悬挑屋盖风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屋盖前缘分离区,肋条对特征湍流影响较小,但能够加速特征湍流在能量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对后缘再附区风荷载有一定影响;肋条对仿古悬挑屋盖主体结构抗风设计起控制作用的径向条带弯矩系数均值影响很小,但对其根方差有一定影响,肋条减小了条带承受脉动风荷载的极值;对屋盖围护结构抗风设计起控制作用的极值风吸力而言,不设置肋条光滑表面的极值风荷载特征值与肋条上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张军锋  徐世瑶  裴昊  刘庆帅 《工程力学》2023,(10):81-88+140
为明确RC冷却塔的风致动力破坏过程和极限脉动风荷载,采用ABAQUS对一代表性结构进行了计算。以分层壳单元模拟塔筒,分别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和双折线模型模拟混凝土和钢筋的非线性本构,在对该塔规范静风极限承载力计算以及与既有弥散开裂模型结果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脉动风荷载下的动力增量分析(IDA),结合变形模式、位移IDA曲线、裂缝分布、应力发展、塑性和刚度演化等方面对塔筒的破坏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与静风破坏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静风荷载下,塑性损伤模型所得结构开裂荷载与弥散开裂模型结果一致,但前者所得结构极限荷载略高,结构延性更好;静力和动力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果差异来自本构模型、荷载模式和动力效应;脉动风荷载作用下RC冷却塔的结构破坏依然源于迎风子午向受拉导致的塔筒开裂和钢筋屈服,但应更关注塔筒大范围开裂导致的结构刚度下降:动力风荷载作用下塔筒破坏(V0=57 m/s)时混凝土受拉开裂单元比例为63.13%,明显高于静风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梁粘结滑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12榀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剪跨比、配箍率的实腹式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得到了各级荷载作用下沿梁长度(即跨度)方向型钢应变、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粘结应力与相对滑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界面粘结应力尚未达到局部粘结强度之前,型钢应变和界面滑移近似呈指数变化;此后界面出现粘结软化,且粘结软化区段随荷载的增加逐渐向试件自由端扩散,型钢与混凝土协同工作的能力降低。通过对界面粘结滑移行为与诸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机理上揭示了粘结软化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分析了局部粘结强度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并由试验结果统计回归得出了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局部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梁局部粘结应力与加载端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建立了型钢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分析的理论模型,求解了各级荷载作用下粘结应力的传递规律。研究成果为改进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梁设计计算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银帆·西雅图工程的悬臂结构架体支撑为实例,介绍了用悬挑型钢为支撑,并采用钢丝拉结,通过计算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工,顺利的完成了悬臂结构施工,保证了施工安全、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施工成本,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切实有用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最大拉应力作用下,反复加载.卸载,测量了45冷轧钢试件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试件表面某确定点漏磁场随拉应力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最大拉应力<610MPa时,磁感应强度随应力的变化关系为线性关系。当最大拉应力处于610MPa与屈服点653MPa之间时,磁感应强度随应力的关系由直线关系变为折线关系,并且折线极值点的位置由较小应力处迅速变为较大应力处位置。在极值点位置向高应力方向移动过程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迅速增大。当最大拉应力大于屈服点时,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保持较大的状态,折线极值点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得到了试件在拉应力作用下的磁化关系,同时证实了可以通过磁信号的大小对试件的安全性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是桥梁连续梁施工中常用且十分重要的临时设施,这项工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速度、效率等。扣件式钢管支架安装,拆卸比较方便,在荷载作用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车辆随机荷载作用下刚性路面的动态响应,基于ANSYS软件,应用1/4车辆模型,得出其在路面不平度激励下的随机荷载,简化了荷载的求解,建立了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讨论了在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层参数对路面动位移幅值及面层层底拉应力幅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层厚度和土基模量对路面动位移幅值影响最大,当面层厚度超过30 cm、土基模量超过60 MPa时,继续增大以上结构层参数路面动位移幅值不再有明显减少;当土基模量小于60MPa继续减少时,要实现路面动位移幅值的不变,需要增加的面层厚度幅度逐渐变大;面层模量及厚度对面层层底拉应力幅值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闫华 《中国科技博览》2010,(33):251-251
文章主要阐述了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的应用,确保安全结构施工便利的效果,解决了外立面造形多变建筑的外脚手架搭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1组未受侵蚀和4组不同初始拉应力状态下经受侵蚀后的离心成型钢纤维混凝土环形截面试件进行了侧压力学试验,对经受侵蚀后的试件进行了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的腐蚀降低了构件的极限荷载和极限变形,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初始拉应力的增加使腐蚀破坏进一步加剧,受拉区的硫酸根含量和中性化深度随之增加.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推导了应力状态下离心成型钢纤维混凝土中性化深度与硫酸根含量的数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超高超重大跨度连廊工程是建筑整个工程施工的难点,支撑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能否控制好该部分工程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广州市某软件园项目多层连廊连廊工程详细分析了满堂红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优缺点,并根据该工程跨度大且由顶层钢筋砼桁架反向支承的特点,采取满堂红钢管脚手架+型钢加强立柱+型钢龙骨的组合支撑体系,经过对该支撑体系的计算制定专项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审查通过后实施,实践证明该方案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确保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张军锋  徐世瑶  裴昊  刘庆帅 《工程力学》2023,18(10):81-88, 140
为明确RC冷却塔的风致动力破坏过程和极限脉动风荷载,采用ABAQUS对一代表性结构进行了计算。以分层壳单元模拟塔筒,分别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和双折线模型模拟混凝土和钢筋的非线性本构,在对该塔规范静风极限承载力计算以及与既有弥散开裂模型结果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脉动风荷载下的动力增量分析(IDA),结合变形模式、位移IDA曲线、裂缝分布、应力发展、塑性和刚度演化等方面对塔筒的破坏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与静风破坏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静风荷载下,塑性损伤模型所得结构开裂荷载与弥散开裂模型结果一致,但前者所得结构极限荷载略高,结构延性更好;静力和动力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果差异来自本构模型、荷载模式和动力效应;脉动风荷载作用下RC冷却塔的结构破坏依然源于迎风子午向受拉导致的塔筒开裂和钢筋屈服,但应更关注塔筒大范围开裂导致的结构刚度下降:动力风荷载作用下塔筒破坏(V0=57 m/s)时混凝土受拉开裂单元比例为63.13%,明显高于静风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最大拉应力作用下反复加载-卸载过程中,测量了45冷轧钢试件表面某确定点漏磁场随拉应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最大拉应力〈610MPa时,磁感应强度随应力的变化关系为线性关系;当最大拉应力处于610MPa与屈服点653MPa之间时,磁感应强度随应力的关系为折线关系,并且折线极值点的位置由较小应力处迅速移向较大应力位置。当最大拉应力大于屈服点时,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量保持恒定,折线极值点的位置也保持不变。从而证实了可以通过磁信号的特征对试件的安全性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