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新型光纤干涉测距系统及其定位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发阶  杨蓓  谢娟  叶声华 《计量学报》2002,23(3):178-181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光纤干涉测距系统 ,可以测量 1m以上的绝对距离。整个系统采用两部分干涉结构 ,分别对目标进行定位、光程调谐以及对距离的测量 ,并通过引入已精确标定的光纤进行光程倍增以扩大系统的动态范围。文中论述了系统的基本测量原理及其数字化定位信号处理系统 ,并给出此定位信号处理系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洪海涛  肖海 《光电工程》1996,23(3):35-39
提出一种可以测量1米以上绝对距离的光纤干涉测距系统,采用两部分干涉结构,分别对靶标进行定位及光程调谐和对距离进行测量。通过引入已精确标定的光纤进行光程倍增以扩大系统的动态范围,对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讨论,并给出系统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使用光纤作为测量元件和信号传输介质,为提高光纤对温度、应力的敏感程度及准确定位能力。文章对光纤光栅传感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维护、制作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高业胜  全治科 《计测技术》2006,26(5):33-35,60
介绍了全光纤化光纤功率计非线性的宽动态范围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测量光纤功率计相邻量程的不连续性.文中给出了具体测量数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全光纤弹速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翔  王为  傅秋卫  贾路峰 《光电工程》2004,31(10):43-45,60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利用激光光束反射原理的全光纤弹速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全光纤结构和光纤耦合器等无源器件,以输出光功率1mW, 工作波长1300nm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测试系统的光源,用光纤耦合器进行分光,实现了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光源和接受目标反射的信号光,避免了复杂的调节和准直过程。该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利用它,成功地测量了霍普金森杆发射的子弹速度,结果表明其速度测量相对不确定度小于1%。  相似文献   

6.
针对光纤光栅应变测量系统应用测试问题,基于悬臂等强度梁应变实验,对比理论计算、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及电阻应变片的三种应变测量方法,得出光纤光栅应变测量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国外可靠光纤光栅应变测量系统为参照,提出了简易测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分析仪性能的方法。针对准分布式监测问题,主要分析了光分路器对光纤光栅传感应变测量的影响。上述分析为光纤光栅应变测量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光纤干涉仪的振动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正鼐  于海芳  张虹 《光电工程》2007,34(6):35-39,56
本文介绍了基于光纤Mach-Zchndcr干涉仪的振动测量系统,用线阵CCD测量条纹动态位移,实现了光纤干涉条纹图像的连续采集.针对干涉条纹图像噪声的特点完成了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图像的平滑处理,消除了干涉条纹中心的定位误差.文章绘制了干涉条纹位移曲线并对其进行了离散傅里叶变换,给出了所测振动的频谱特性.最后讨论了测量系统的灵敏度以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为了能够辨别条纹的移动方向,指出了条纹最大允许的移动速度限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光纤环及其骨架膨胀系数的简易测量方法,并组建了测量系统。利用铝材和不锈钢,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同时用该系统测量了光纤环及不同骨架的膨胀系数,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为找出与光纤环相匹配的骨架材料提供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谢芳  宋明  冯其波 《光电工程》2005,32(12):75-77,81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光栅尺解调一组光纤光栅布喇格波长移动的系统。当光纤光栅所受的应力或温度发生变化时,光纤光栅的布喇格波长会变化(移动)。本系统利用一组光纤光栅作为敏感元件置于被测场中;利用另一组光纤光栅作为跟踪元件,跟踪从作为敏感元件的光纤光栅反射回来的布喇格波长的移动。当作为跟踪元件的光纤光栅的布喇格波长与作为测量元件的光纤光栅的布喇格波长对准时,探测器探测到最大的光强,此时,记下光栅尺的输出作为系统的测量结果。采用数字化的方法确定反射回来的布喇格波长的峰值点,从而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使系统的测量线性大于0.999。并利用一个测量分辨率为0.01μm的光栅尺读出系统的测量结果,使本系统对光纤光栅布喇格波长移动的测量分辨率小于1μ应变量。  相似文献   

10.
科研     
复旦大学全光纤纳米级多用测量系统研制成功复旦大学纳米技术发展中心光纤测量课题组开发的全光纤纳米级多用测量系统,采用光纤无源器件构造干涉光路,以普通光纤作为传感头,将被测试的微位移进行动态分段测试、合成,这种全新的方法具有传统干涉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全光纤纳米级多用测量系统在位移测试量程方面不受限制,并已在实验室实现了100mm的测试量程,分辨率达到0.1nm数量级。此外,通过专门的处理软件,可实时反演测试量,并可基于对位移(应变)的实时测定获得对象的速度、加速度和振动情况,以及各种微应变,因此是一种纳米级精度的…  相似文献   

11.
赵德康 《光电工程》1998,25(2):24-28,38
使用光散射空间分布自动测量系统对液晶光阀大屏幕投影系统中使用的光纤面板的表面在入射平面内的微分散射分布进行了测量,该系统的测量灵灵敏度优于10,线性动态范围达60dB,使用角负分布散射方法分析了光纤面板的表面粗糙分布特性及其对象质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光纤温度传感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半导体光纤温度的传感器。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采用不同光源时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根据实验数据了分析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测量范围、线性度和重复性与光源光谱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用该光纤温度传感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度的非接触稳定测量。  相似文献   

13.
温度应变同时测量的光纤光栅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同时传感温度和应变,在同一根光纤的两个不同地方写入相同的Bragg光栅,设计制成一种特殊机构的传感系统。由于测量结构特殊,两处光纤光栅的反射峰具有成比例的应变响应系数和不同的温度响应,测出温度后,应变也同时算出。实际测量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能进行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特征点的光纤位置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对光纤端部位置的非接触检测方法。以面阵CCD为传感器,检测光纤端部出射光斑,采用“重心法”提取光斑的特征点表征光纤的位置。着重分析了光源稳定性、CCD性能、AD采样位数对测量结果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基于特征点对光纤端部检测,重复精度达到0.7%的CCD像素,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光纤连接器端面干涉测试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出一种智能化的光纤连接器端面干涉测试仪 ,它不仅可以给出光纤端面的二维截面图和三维形貌图 ,还能提供各种纵向、横向的评定参数值。描述了它的测量原理及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6.
用光纤燃烧传感器测量汽油机的燃烧时间参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一个光纤燃烧传感器+(OMA4光多通道分析仪组成的测量系统,用以测量汽油机燃烧火争光谱。光谱分析结果再次证实了燃烧火焰中CH(431.5nm),C2(516.nm),H2O3(589nm)等自由基的特征光谱同C粒子的热宫续光谱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火焰光谱。根据光谱曲线中H2O光强峰值变化可以确定汽油机燃烧过程中重要的时间参数。着火延迟期和燃烧持续期。由于汽油机燃烧循环环变动大,与单色仪+BOX  相似文献   

17.
改进型双光栅矩阵运算光纤光栅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险峰  刘涛 《光电工程》2003,30(3):23-25
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中一直存在着交叉敏感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偿或区分。 在悬臂梁的上下两面分别粘贴光纤光栅,通过分别测量这两个光栅的波长位移的改进型双光栅矩阵运算法来克服交叉敏感问题。该方法只需要一套光源和检测系统,装置简单,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中矿物油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并实现了监测水中微量矿物油含量的光纤荧光测量系统,进行了系统性能测试和现场应用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光纤传感与传输技术的荧光法矿物油测量仪器,其理论正确、设计方案合理,为水中石油污染监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光纤模斑传感器应用于在线监控复合材料工艺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合材料的固化有着复杂的内部过程, 传统的工艺条件难以保障产品的质量, 发展智能化的在线监控技术是个有效途径, 在线监控系统需要有先进的传感器。研制了一种新型光纤传感器, 提出通过测量光纤末端近场模斑谱反映光纤埋置周围树脂折射率的变化。给出了利用这种传感器进行复合材料固化监测的实验结果。发现这种光纤传感器的信号能反映固化凝胶点、固化结束点及树脂粘度的最低点, 又由于光纤与复合材料的兼容性好以及装置简单、廉价、可靠性高, 因此可以应用于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在线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