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化剂对自修复微胶囊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脲甲醛树脂为囊壁,以苯乙烯为高分子囊芯,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全新的自修复微胶囊——改性脲甲醛包覆苯乙烯微胶囊。实验中采用了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以及阿拉伯树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的复配,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检测,分析了乳化剂对微胶囊合成的影响。并对合成的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OM)观察其形貌并对粒径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脲醛树脂胶粘剂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综述了脲醛(UF)树脂胶粘剂改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UF树脂胶粘剂的改性方法,阐述了UF树脂胶粘剂改性后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正十八烷为囊芯,密胺树脂(MF)为高分子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变材料微胶囊。利用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相变性能和化学结构等。讨论了乳化方式和乳化剂种类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将预聚物与熔融的正十八烷混合后再乳化时,所得微胶囊结构完好,粒径分布均匀,体积平均粒径约为150μm,囊芯含量高达67.3(wt)%。  相似文献   

4.
密胺树脂硫磺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杰  刘红研  汪树军  游龙  王肃凯 《化工学报》2011,62(6):1716-1722
针对橡胶硫化中的"喷霜"和橡胶裂纹的自修复问题,以升华硫为芯材,密胺树脂(PMF)为壳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密胺树脂硫磺微胶囊.研究了密胺树脂的缩聚pH值对微胶囊形态的影响,乳化剂浓度、芯材含量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以及密胺树脂的缩聚pH值、液固相比(w/s)、甲醛和密胺的摩尔比对微胶囊包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胺树脂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内含极性溶剂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并利用光电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微胶囊进行表征。尿素和甲醛在三乙醇胺的催化作用下聚合得到囊壁-脲醛预聚体,通过控制适宜的条件,脲醛预聚体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乳化作用沉积到无水乙醇表面,得到目的产物-内含极性溶剂的高分子微胶囊。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反应体系pH、芯壁材比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pH 2.0~4.0、芯材比为0.8的条件下,胶囊粒径120μm~160μm,胶囊包覆率最高达80%。  相似文献   

6.
将甲醛溶液和多聚甲醛按质量比1∶1与一定量的三聚氰胺、改性剂(聚乙二醇200、己内酰胺、一缩二乙二醇、乙二醇)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制得可发性改性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并在80℃下对其进行发泡制备泡沫塑料。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p H值、甲醛/三聚氰胺物质的量之比(F/M)、改性剂种类及其用量对改性MF树脂固含量、黏度、储存期以及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F/M、提高反应温度等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备可发性改性MF树脂的适宜优化工艺及配方,即反应温度90℃,p H=9,F/M=2.8,改性剂己内酰胺用量为三聚氰胺质量的14%。在优化工艺及配方下得到的改性MF树脂溶液黏度为1 547.5 m Pa·s,固含量为70.5%,储存期76 h,改性MF树脂发泡性能优良,发泡后泡沫塑料的表观密度为32.76 kg/m3。  相似文献   

7.
采用M(三聚氰胺)对UF(脲醛树脂)改性,并经高温干燥过程制备粉状MUF(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并对M掺量、M两次添加比例、树脂固含量与固化剂影响MUF树脂性能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三聚氰胺添加量增加,MUF粉状树脂甲醛释放量逐渐降低,胶接强度先增后降,并在w(M)=5%(相对于UF总质量而言)时达到最佳;当M两次添加比例m(M_1)∶m(M_2)=1∶4,树脂胶接强度最大,粉状树脂颗粒均匀,分散性较好;液体MUF树脂固含量为30%时,干燥后制备的粉状树脂胶接强度最大、甲醛释放量最低;m(固体固化剂)∶m(粉状树脂)=15∶100比例混合时,MUF树脂胶粘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熔融共混法采用均聚聚丙烯(PP-H)和嵌段共聚聚丙烯(PP-B)制备了PP微发泡基础树脂,并研究了PPH用量对基体树脂发泡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发泡改性剂和成核剂(碳酸钙、滑石粉)对PP微发泡基础树脂进行改性,研究了发泡改性剂和成核剂用量对PP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P-H用量的增加,发泡片材的拉伸强度下降,弯曲强度增加;发泡改性剂提高了PP的熔体强度,随成核剂碳酸钙、滑石粉用量的增加,发泡片材的密度下降,泡孔密度增大,其适宜用量为0.5份(质量份,下同);改性后PP的剪切黏度变小,挤出胀大比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化不大;用改性PP制备的微发泡片材的泡孔直径小于50μm,泡孔密度可达10~6个/cm~3。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2-羟乙基)异氰酸脲酯(赛克)作为增韧剂对蜜胺树脂进行改性,然后将合成的树脂与发泡剂、固化剂和乳化剂充分的混合搅拌,采用微波发泡的方式制得蜜胺泡沫。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等仪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赛克改性的蜜胺泡沫能够起到增韧改性的目的,固化速度稍微偏慢,同时赛克的加入会导致泡沫的耐热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脲醛树脂对热敏玫红变色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化包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胶囊化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研究范围内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尿素/甲醛摩尔比为1/1.5,脲醛预聚p H值为6~9,脲醛预聚反应温度为60~80℃,变色复配物高速分散转速为1200rpm,分散时间为30min,变色复配物/脲醛预聚体配比0.5/1。SEM结果证实了通过该实验条件可以制备粒径约为2~3μm的球形结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1.
以PMF(聚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TMPMP[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为芯材,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微胶囊固化剂。探讨了乳化剂类型及掺量、芯壳比[即m(囊芯)∶m(囊壁)]、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 H等对合成微胶囊的粒径和稳定性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EP)∶m(微胶囊固化剂)∶m[固化促进剂(DMP-30)]=100∶120∶1、芯壳比为2∶1、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0℃、p H为3和搅拌速率为400 r/min时,微胶囊的粒径为50~125μm,并且具有很好的封闭性和耐热性,能在0℃以上达到较好的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溶剂蒸发法制备磁性微胶囊及其相关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苗  罗艳 《精细化工》2012,29(9):844-849
将共沉淀法所得纳米OA-Fe3O4(油酸改性Fe3O4)分散于不同介质中形成磁流体作为芯材,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壁材,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磁性微胶囊。对不同芯材及乳化剂进行筛选;考察乳化剂用量、m(芯材)∶m(壁材)及乳化转速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通过XRD、FTIR、TEM、SEM、光学显微镜、VSM(振动样品磁强计)对纳米OA-Fe3O4和磁性微胶囊的有效成分、形貌、热性能、磁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颗粒有效成分为Fe3O4,且可形成稳定磁流体。OA-Fe3O4粒径在3~15 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43.3 emu/g,具有顺磁性。以分散在n-C16H34的OA-Fe3O4磁流体为芯材,w〔SDS(十二烷基硫酸钠)〕=2%的水溶液为乳化剂,m(芯材)∶m(壁材)=5∶1,乳化转速800 r/min条件下可制得外形规整,壁厚1~2μm,且粒径集中于(10±2)μm的磁性微胶囊。该胶囊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6.9 emu/g,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13.
以结晶紫内酯(CVL)、双酚A(BPA)、2-(4-苄基氧基苯基)乙基癸酸酯(DAE)为芯材,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树脂为壁材,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SMA)为乳化剂,制备了大滞后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并采用纳米粒度仪对微胶囊的大小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DSC技术对微胶囊的热致变色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变色温度...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复合材料自修复用微胶囊,通过电镜分析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光谱对微胶囊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微胶囊与乙烯基酯树脂体系复合,测试了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150 m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为乳化剂,壁材双环戊二烯加入量为0.222 mol时,可以形成完整的微胶囊结构。添加质量分数2%微胶囊的乙烯基酯树脂体系适合进行复合材料成型,微胶囊对复合材料强度影响不大,模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有关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的改性现状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胺类化合物改性、烯丙基类化合物改性、热塑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改性、无机功能材料改性、微胶囊改性、纳米金属氧化物改性、含磷氧化物改性、生物改性等,并对BMI树脂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的方式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低温发泡热膨胀微胶囊。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产物的形态,考察纳米二氧化硅用量和水相pH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通过精密恒温控制热台和金相分析软件测试产物发泡情况,考察了MA用量、反应温度、发泡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存放时间对微胶囊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2%纳米二氧化硅(油相质量分数,下同),pH=4配制水相,可制备出平均粒径约20μm,分布较窄的微胶囊。MA加入量为7.5%,反应温度为62℃,异丁烷用量为21.4%,交联剂用量为0.12%时制备的微胶囊,初始发泡温度为99℃,稳泡温程为45℃,发泡前后微胶囊平均粒径之比可达约1 5∶。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种经低甲醛克分子比脲醛缩合树脂改性的氨基树脂胶粘剂。即将粘度为2000以上毫泊·秒的氨基树脂(Ⅰ),通过加入贮存稳定的低克分子比甲醛的脲醛缩合树脂,  相似文献   

18.
Wiehelm Bayer KG(西德),加工出以脲醛树脂为基料的泡沫塑料,具有隔热隔音性质。树脂发泡是在现场进行,由此大大节约时间。脲醛泡沫塑料能防水,对冷和  相似文献   

19.
以氟树脂乳液作为种子乳液,MMA、AA、BA作为改性单体制备了弹性含氟树脂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AA用量、改性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及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稳定性、膜吸水率增加;随着AA用量的增加,乳液的冻融稳定性提高,膜吸水率增加,凝胶率降低;乳液的平均粒径、膜吸水率、膜弹性随着改性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膜的拉伸强度随着改性单体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m(改性单体)∶m(固体氟树脂)=4∶6时,乳胶膜具有良好的低温柔韧性。  相似文献   

20.
以蜂蜡为微胶囊芯材,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乙二胺(EDA)为单体,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脲蜂蜡相变微胶囊。探讨乳化剂用量、单体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脲蜂蜡相变微胶囊的影响,并表征其包覆效果。结果表明,在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40%,n(TDI)∶n(EDA)=1.2∶1.0,反应温度为70℃的条件下制备的聚脲蜂蜡相变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70.3μm,耐热温度为210℃,相变温度为41℃,相变潜热为59.55 J/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