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MgNi非晶储氢合金。探讨了球磨生成非晶的机制。用SEM和XRD分析了合金的表面形貌和相组成。研究不同的球磨工艺如球料比、球径配比、转速以及球磨时间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MgNi非晶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最高为450mAh/g,但是容量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2.
镁锆合金表面Ni-P非晶化学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超  张振忠  陆春华  崔升  沈晓冬 《表面技术》2005,34(6):48-50,53
镁锆合金是一种轻质、高阻尼的新型合金,但耐蚀性极差.采用化学镀方法,系统研究了Mg-0.57Zr合金表面Ni-P非晶化学镀的预处理及施镀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复合酸洗,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镀层的沉积均匀性和金属光泽度;2)直接化学镀镍比预浸锌后再化学镀镍的工艺方案,更利于提高镀速、降低镀层孔隙率;3)采用所推荐的化学镀工艺,获得了与基体结合力高、孔隙率低、耐蚀性较好的Ni-P非晶镀层,其平均镀速为11.44 μm/h,镀层硬度比合金基体提高10.7倍.  相似文献   

3.
Ni对非晶态Co-B合金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还原共沉积法引入元素Ni制备了三元非晶态Co-Ni-B合金,并研究了元素Ni对非晶Co-B合金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镍23.8at%非晶态Ni-Co-B合金的可逆放电容量约为250mAh/g,较非晶Co-B合金下降约20mAh/g,但循环稳定性二者相同,即在650mA/g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60次容量几乎保持不变。但进一步增加Ni含量,含镍35.8at%的非晶态Ni-Co-B合金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都较不掺杂时发生大幅下降。但是,元素Ni的引入能有效抑制高电流密度充电过程中Co-B合金表面大量氢气的析出,减小电极放电电压平台和容量在循环过程中的波动。这可能得益于以下2个原因:(1)非晶Ni-Co-B合金对水分解的电催化活性降低;(2)吸附态氢原子在非晶Ni-Co-B合金基体中的扩散速度高于在Co-B合金中的扩散速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球磨晶态Ti3Ni2 (Ti2Ni/TiNi)合金的方法制备非晶态的Ti3Ni2合金,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非晶态Ti3Ni2合金成功地解决了晶态Ti3Ni2合金在高温下(333 K)循环寿命极短的缺点.在333K循环19次后,相对于晶态Ti3Ni2合金较低的容量保持率(39.47%),其非晶态合金有效的将容量保持率提高到88.83%.通过Tafel极化,线性极化以及交流阻抗测试,发现这种改善源于非晶态Ti3Ni2合金的耐蚀性远优于其晶态合金.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非晶态Ni-P镀层孔隙率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化学镀技术在碳钢表面沉积了非晶态Ni-P镀层。系统研究了镀液周期对各项参数的影响,镀液使用寿命可达6个周期。优化了施镀工艺,分析了稳定剂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稳定剂加入量质量分数为原镀液体系1.5倍时孔隙率提高一个等级。得出厚度与孔隙率间关系,确定了镀导厚度为40μm时可改善镀层在海水中的防腐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其相结构、元素分布。镀层结构均匀,致密,为典型的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低碳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Ni-Sn-Mn合金镀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镀液组分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镜(SEM)及附带的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镀层表面形貌、元素含量、相结构及耐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脉冲电沉积Ni-SnMn镀层最优镀液组分为:10 g/L SnCl_2·2H_2O、55 g/L NiSO_4·6H_2O、50 g/L MnSO_4·H_2O和160 g/L Na_3C_6H_5O_7·2H_2O。最优镀液组分条件下制备的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表面胞状颗粒均匀致密。镀层中Ni、Sn、M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59%、21.57%、9.84%。与Ni-Sn镀层相比,Ni-Sn-Mn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0.346 V)更正,自腐蚀电流密度(2.816×10~(-8) A/cm~2)更低,电荷转移电阻(12 580Ω·cm~2)更大,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铜模喷铸法制备了Mg60Ni23.6Y0.5La15.9块体非晶合金,并对其微观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用XRD和SEM对Mg60Ni23.6Y0.5La15.9非晶合金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自动充放电测试系统对Mg60Ni23.6Y0.5La15.9非晶合金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吸氢放氢过程中合金的非晶态结构逐步转变为晶态,并且随着循环的进行逐渐形成了Mg2Ni H4、Mg2Ni和Mg(OH)2相。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g60Ni23.6Y0.5La15.9非晶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变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最大放电容量达到410.5m Ah/g,从而说明非晶结构有可能是非晶电极达到最大放电容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脉冲电镀Ni-SiC纳米复合镀层工艺与微观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脉冲参数对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和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的显微形貌及纳米复合镀层的相组成.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脉冲电镀能获得晶粒度细小、致密、光亮、均匀且高硬度的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非晶态Cr-C合金镀层,对镀层进行热处理并测试硬度,用DSC和XRD表征镀层晶化过程,结果表明,镀层在300℃开始晶化,450℃左右晶化结束,600℃左右有Cr7C3、Cr23C6化合物析出。由于Cr的微晶化和Cr7C3、Cr23C6化合物的析出,600℃以下时,镀层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00℃时达到最高值1610 HV0.025。600℃以上时,因晶粒粗化镀层硬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Fe—Mo—W—B非晶态合金的晶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化学镀获得非晶态Fe-Mo-W-B四元合金镀层。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镀层的结构和晶化过程。结果表明;B含量在9.8at%-27.3at%范围内镀层为非晶态结构,该区域大于Fe-B二元合金镀层,但不如Fe-Mo-B三元合金镀层。观察到两步晶化过程:首先析出的晶化相为α-Fe,Fe3B和(Mo,W)2B;然后在较高温度出现Fe2B,(Mo,W)B和Fe(Mo,W)的衍射峰。  相似文献   

11.
从非晶形成理论、热喷涂制备Fe基非晶涂层两个方面对热喷涂制备Fe基合金涂层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热喷涂制备该涂层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机械镀合金层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不同种类机械镀合金层在湿式与干式工艺中的研究难点,湿式机械镀研究主要集中于镀层形成机理、锌基复合镀层及表面活化剂等,干式机械镀主要集中于镀层的合金化及镀层合金材料的配制方面。其次,分析了2种不同工艺下合金镀层的形成机理及合金镀层的防腐机理,湿式镀层由金属粉依靠表面活性剂和沉积促进剂在先导金属的作用下稳定持续形成,从而在基体表面形成防腐屏障;干式镀层依靠合金包覆的丸粒高速喷射冲击基体而形成,合金层和其表面的氧化膜作为防护层。最后,基于合金镀层优良的耐蚀性能和机械镀工艺特点,给出了研究发展以合金粉为原料的湿式机械镀的倡议,并从活化与沉积稳定性、绿色与复合化、产业标准化等方向,提出了机械镀合金镀层在防腐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化学镀Ni—W—P非晶态合金的晶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锦福  郭凯铭 《物理测试》1998,(1):11-14,18
通过DSC、XRD分析和镀层性能测试,研究了化学沉积Ni-W-P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钨的共沉积提高了化学镀镍层的热稳定性。晶化过程激活能为133.576kJ/mol,晶化过程合金结构按非晶态-混晶态-结晶态的顺序演变。随着结构的变化,镀层的硬度的耐蚀性了也发生的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低频脉冲磁场处理Fe78Si9B13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其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对非晶合金Fe78Si9B13微观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用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对试样的温升进行测量,用穆斯堡尔谱仪、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的组织结构、晶化行为进行分析,利用交变梯度磁强计AGM对样品的磁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处理(脉冲频率f=10-40Hz,磁场强度H=(100~400)×79.6A/m,处理时间t=-180-1200s)可在温升△T≤7℃的情况下,促进非晶合金Fe78Si9B13发生单相晶化,晶化相为α-Fe(Si),晶粒尺寸为2~10nm,析出量为3%~7%。样品在经过f=40Hz,H=300×79.6A/m,t=300s处理后,获得较好磁性能:Bs=1.74T,H0=0.13×79.6A·m^-1。  相似文献   

15.
刘伯生 《表面技术》1990,19(3):8-14
在定性考察电流分布基本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验上描述了具有脉动电流的电流分布,结果表明脉动对首次电流分布没有影响,而是使二次电流分布变得不如直流电镀时均匀。如果沿着电极表面的脉动扩散层厚度恒定,则与直流电镀相比,由于采用脉冲电镀而使三次电流分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镀镍对多元替代低钴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化学镀镍对低钴贮氢合金粉末颗粒形态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镍能明显提高低钴贮氢合金的放电容量、1C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对活化性能亦有改善.SEM分析表明,化学镀镍过程中伴有吸氢反应.分析了镀镍对低钴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镁合金微弧氧化后化学镀Ni-P合金层的工艺、镀层的结构,结果表明:化学镀得到的镍层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对微弧氧化膜层可以起到封孔作用,镀液所及的地方都能被镍层覆盖。微弧氧化膜的耐酸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非晶态Ni-Mo-P镀层的组织结构与晶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沉积方法在酸性镀液中获得了Ni Mo P非晶镀层 ,运用能谱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该镀层非晶结构的形成、成分与结构及其晶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并与Ni P镀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Ni Mo P镀层比Ni P镀层晶化温度高 ,热稳定性好。热处理后Ni Mo P镀层在 5 0 0℃时硬度达到最高值。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镀层的形貌和性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非晶态Ni-B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晶态Ni-B镀层以层片状沉积,表面具有胞状结构。经300°×1h热处理,镀层已经晶化,并析出了细小的Ni_3B相;提高加热温度,Ni_3B粒子明显长大。非晶态Ni-B镀层的镀态硬度为HV_(0.1)632,热处理对其硬度和耐磨性有明显的影响,二者分别在经300℃×1h和500℃×1h热处理后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20.
以酒石酸为添加剂,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非晶态Cr-C合金镀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镀层结构、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并对镀层进行电化学耐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酒石酸加入量为40g/L时,镀层的X射线衍射图出现非晶态的特征峰,镀层表面平整、致密,无裂纹和针孔,与普通晶态Cr镀层相比,非晶态Cr-C合金镀层具有更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