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吸油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分类和性能.系统阐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高吸油树脂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发展、性能以及合成 ;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吸油过程及其应用 ;并对高吸油树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吸油树脂是一种与传统吸油材料不同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综述了高吸油树脂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高吸油树脂的吸油机理、主要合成和制备方法,概述了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高吸油树脂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高吸油树脂缓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丙烯酸系高吸油树脂缓释过程为研究对象,以α-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为主单体,研究了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及溶剂溶度参数对树脂缓释行为的影响,提出描述高吸油树脂作为缓释材料基材的缓释速率方程:t^1/2/Q=A kt,发现交联密度和溶剂溶度参数是更为根本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回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及丙烯酸异辛酯(EHA)为共聚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醇酯( EGDMA)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明胶为分散剂,活性磷酸钙(ATCP)为助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3L四口烧瓶中合成了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讨论了吸油时间、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及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油...  相似文献   

6.
以高吸油树脂为硅橡胶的共混改性剂,添加适量的高吸油树脂后,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显著提高。通过实验发现,硅橡胶的硬度可通过改变高吸油树脂添加量来调节。同时,改性后的硅橡胶提高了吸油膨胀性能和耐有机溶剂性能。利用高吸油树脂高亲油、吸油膨胀的特性,可以解决硅橡胶在使用中老化、腐蚀变质导致的密封性缺失、材料破损等问题,增加硅橡胶材料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高吸油性树脂PASE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水为分散相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 ,合成高吸油性树脂PASE。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用量等对PASE的影响。并对PASE的吸油率、吸油速度、保油率、浮油回收性以及重复吸油性能等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将单取代烯烃引入到β-环糊精(β-CD)外腔,使之成为空腔内外均具亲油性、且含有可聚合双键的活性大单体(β-CD-A);选取软单体丙烯酸十六酯(HDA)、硬单体苯乙烯与β-CD-A配伍,经悬浮共聚制备出了含环糊精基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PCDHS。论文探讨了β-CD-A用量、软硬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PCDHS高吸油树脂对汽油、甲苯、氯仿和四氯化碳的吸油倍数分别达到25.6,37.2,45.3和54.6 g/g,保油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高吸油性树脂的网络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丙烯酸酯类的吸油性树脂,考察了树脂的吸油性能。应用Flory—Huggins热力学理论对高吸油性树脂的吸油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重点研究了树脂网络结构对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网络结构形成的诸因素如单体结构、共聚单体配比、树脂交联程度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吸油材料对溢油吸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已开始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引发人类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高度担忧。吸油材料是一类新型的环保材料,可应用于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特别适用于海上溢油的清理。对吸油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希望加深人们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淀粉接枝系高吸水吸油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淀粉与丙烯酸等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吸油树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淀粉与单体比,交联剂用量等对淀粉改性制备高吸水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低交联度的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种类和配比及破乳方法对产品形态和吸油倍率的影响,并对吸油树脂的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本文研制的吸油树脂吸油率可达30倍以上,可广泛用作改性剂和吸收剂。  相似文献   

13.
以丁苯橡胶(SBR)为基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和乙酸乙烯酯(VAc)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甲苯溶液中通过溶液聚合两步法得到新型改性高吸油树脂(R-OAR)。分别考察了单体配比、SBR、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作为单一影响因素对油品吸油平衡值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FT-IR表明,SMA、VAc成功接枝到SBR上,共聚形成了R-OAR;TGA表明,R-OAR热稳定性较高吸油树脂(OAR)好,分解温度提高了约50℃;单体配比为1.5∶1,SBR用量为5 g,BPO1和BPO2用量分别为4%和0.6%,交联剂为2%时,吸油平衡值达到最大,对柴油、甲苯、苯、四氯化碳分别为10.1 g/g,19.74 g/g,23.18 g/g,30.49 g/g;SEM表明,树脂中存在有利于提高其吸油能力的类交织状结构和织状间隙。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自溶胀型的高吸油性树脂.考察研究了交联剂及分散剂的种类、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所合成的高吸油树脂可吸自重15倍以上的苯、14倍以上的二甲苯,且吸油后树脂强度高.  相似文献   

15.
高吸油性树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吸油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吸油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吸收各种不同的油性物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工作就其合成、机理、应用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探讨了吸油树脂的吸油机理和吸油动力学,介绍了关于吸油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提高吸油树脂吸油速率的途径,并对吸油性树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油吸着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张卫英 《材料导报》2000,14(8):59-60
以油吸着性树脂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作了综合评述,并对油吸着性树脂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污染对环境的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吸油材料的研究开发对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油污染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吸油材料的分类、性能,从天然吸油材料、加工工艺、环境友好型吸油材料等多个方面着重综述了吸油材料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吸油材料的研发将向着吸油机理的完善、加工工艺的改进及环境友好型吸油材料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吸油树脂的结构、吸油机理及性能评价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对聚合所用单体、交联情况、聚合条件等方面对吸油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对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