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帆  高铭  李杰 《中国电梯》2013,(22):26-34
2012年是我国房地产极不平凡的一年,呈现出先跌后稳的走势,全国市场交易规模再创新高,一二线城市明显好转,三四线增长趋势有所放缓,新型城镇化和保障房成为行业发展的利好。随之,我国电梯市场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仍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房地产市场情况对电梯行业的影响,我们收集整理了《2012年我国在用电梯数量统计报告》(不含港、澳、台),为读者了解我国各地在用的电梯数量及分布情况和把握市场趋势提供一些资料。但由于时间仓促,个别数字不够精确,仅供广大电梯同仁分析市场时参考所用。  相似文献   

2.
萧涵 《电梯工业》2007,8(1):20-23,13
为了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自从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著名跨国电梯公司OTIS.SCHINDLER.KONE.MTTSUBISHI等纷纷研制无机房电梯,并在中国国际电梯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上先后推出无机房电梯实物展品或录像介绍……  相似文献   

3.
《电梯工业》2004,5(4):54-57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帮助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本刊自2004年起将定期刊登全国各主要电梯市场整机、配件及其它相关产品的性能参数和价格信息。致力为广大电梯从业人员和电梯购买者、使用者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把商家和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通明度。为提  相似文献   

4.
张东平  罗朝均 《中国电梯》2007,18(21):21-24
近年来,电梯数量在急剧上升的同时,电梯安全事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电梯困人、伤人的报道更是常常见诸报端。为了把这种事故隐患降到最低程度,多年来人们不断致力于研究新的电梯技术,同时在管理上不断探索更科学、更安全的管理模式,以保证电梯的安全可靠、方便舒适。即便如此,电梯故障也只能是在一定程度得到缓解和控制,要完全消除电梯故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以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东洋 《电梯工业》2006,7(5):8-9,2
电梯的运行效率是电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近年来市场上不断增加的投诉热点。本人认为目前电梯运行效率问题也是我国民族电梯工业技术发展的软肋之一。在运行效率的看法上,业内人士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仅针对单台电梯的情况对目前市场典型电梯进行分析比较,望通过比较能够让产品开发调试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住电梯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梯》2007,18(2):10-11
为了协助国内电梯企业了解将于2007年10月16~19日在奥格斯堡举办的德国电梯展览会Inferliff 07以及欧洲电梯市场的信息,中国电梯协会联合德国电梯协会和AFAG展览公司于2006年11月24日在苏州召开了Inferlift 07中国推介会,有40多家电梯企业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的推介会。  相似文献   

7.
王金萍 《中国电梯》2003,14(7):53-54
1900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将2台电梯从约克工厂运到上海,1907年奥的斯公司在平安酒店投入使用了中国最早的2台电梯,从此,电梯这种“垂直车辆”驶入了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梯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电梯市场趋于国际化的今天,其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而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据中国电梯协会理事长任天笑介绍,  相似文献   

8.
曹卫东 《中国电梯》2007,18(16):32-34
1俄罗斯的电梯市场概况 在俄罗斯,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包括行业协会)寻找俄罗斯电梯行业及市场的基础数据,但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结果,有些偏差也比较大。这里我们提供一些参考信息。俄罗斯在用电梯为44万台(截至2004年),电梯年产量约为1.5万台;而前苏联时代有15个加盟共和国,全国电梯年产量达4万台。俄罗斯除了每年的新安装电梯需求外,电梯改造市场也非常可观。莫斯科电梯拥有量约占俄罗斯的1/5。  相似文献   

9.
陆明春 《中国电梯》2007,18(4):65-65
近年来,在我国的电梯市场上,小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占有率逐年提高,分析其中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陈文旭 《中国电梯》2007,18(21):50-51
当今中国电梯市场风起云涌,其销量及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与国外成熟电梯市场相比,中国电梯市场很年轻,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技术的应用。现在,中国电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电梯技术最大的展现舞台,国外著名电梯品牌如日本日立、三菱、东芝,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等悉数进驻,国内电梯制造企业层出不穷。据统计,目前国内获得生产许可的电梯企业有400多家,取得安装、维修、改造工程许可的单位约4000多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郭强 《中国电梯》2009,20(10):59-61
液压电梯曾经风靡一时,因结构紧凑、机房位置灵活而倍受用户青睐,但其也有很大的不足:突出问题就是故障率高。为了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著名跨国电梯公司奥的斯、通力、三菱、日立等纷纷研制无机房电梯,并分别在1997年上海第二届和1998年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电梯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上先后推出无机房电梯实物展品或录像介绍。  相似文献   

12.
杨鹏鲲 《建筑细部》2006,(T01):34-36
由迅达公司制造的第一部高速电梯具有乘坐舒适,设计变化范围大和节省空间的技术特色,使得它们适用于在全球范围使用。迅达公司作为一个电梯和自动扶梯专业生产厂家,伴随着其自身的新发展,它完全能够抓住高速电梯市场的灵活多变及制作精良的发展趋势。迅达700是一个由标准组件构成的电梯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综述液压电梯在国际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阐明了液压电梯的技术特点和使用场合,分析了液压电梯在国内的法规潜在市场,在国内液压电梯的研制和开发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指表明了液压电梯国产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梯》2013,(20):4-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梯市场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随之,我国电梯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制造装备也大幅提升。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最大的电梯制造国、最大的电梯使用国、重要的电梯出口国。未来,随着电梯市场的日渐成熟,我国电梯行业将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企业是该到了思考未来发展模式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电梯工业》2006,7(1):19-21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安装的交流双速电梯、可控硅调压调速电梯以及直流电梯,由于控制方式落后、故障较频繁、维修保养不便、能耗较大、舒适感较差等原因,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为了达到既节省经费,又安全可靠的目的,许多用户选择了电梯改造。10年来,电梯改造市场越来越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对电梯改造的统一规定,  相似文献   

16.
陆明春 《中国电梯》2006,17(22):38-41
随着电梯市场不断扩大,全国电梯销售台量逐年上升。然而,电梯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各家电梯制造厂商都在寻觅各地可靠、诚信的紧密形合作伙伴.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层层代理(经销)网络。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明确责任,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目的.各电梯制造企业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对代理(经销)商的管理程序和规则。归总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田正发 《中国电梯》2007,18(8):63-6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梯这一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电梯市场巨大的需求,直接催生了电梯产业的不断发展,电梯企业的日益增多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电梯企业为了扩大电梯的销售网络,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保证市场占有份额,通常采取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代理商的方式,依靠代理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及熟悉环境的优势,从而达到增加电梯销售量的目的,同时确保电梯售后服务有保障。然而时下生产厂商与代理商双方之间缺乏沟通、互不信任、协作不力,“单边政策”存在不少的问题。近日,笔者通过了解并收集了部分资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电梯市场的增长可以说是情理之中,但其增幅之大,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一个市场的成熟需要太多的客观。我们一方面为市场的乐观表现所感染,一方面又在追问,电梯市场还能增长多久?无机房可谓目前电梯市场的一大热门,由曳引机位置的改变而引发一场电梯结构的革命,人们享受由它带来环保节能的同时又承受着它带来的种种争议,面对无机房不断攀升的数量,我们同样在问,无机房会成为电梯市场主流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梯》2009,(16):7-7
随着住宅市场在改革开放30多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中国电梯产量已达到25万台,在用电梯突破100万台,创行业发展的又一新记录。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容量最大、增长最快的电梯市场。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经济的活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市场在短短30年间的迅速成长,为电梯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论住宅电梯的开发方向及注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住宅电梯所涉及的标准问题,讨论目前国内住宅电梯开发热潮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住宅电梯配套件市场的开发,提出应慎重采用无轿门结构和手动铰链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