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陆国智  李从刚 《电力建设》2013,34(4):102-106
四分裂跳线常用在500kV输电线路工程。随着输电线路走廊的日益紧张,线路走向需要绕开居民区及建筑物,导致线路设计中耐张转角塔增多,跳线安装施工量增大。目前跳线安装大多采用塔上比量法施工,效率低,高空作业量大。跳线装配式安装施工技术,采用精确计算跳线线长,在材料站完成跳线压接,做好标记,运至现场悬挂安装。经过多个工程实践表明,跳线装配式安装施工技术可极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高空作业,且确保工艺美观。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引流跳线安装是架空输电线路附件安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跳线安装位置的准确性、美观性直接影响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工艺,鼠笼硬质跳线安装的关键主要从准备工作、钢管架安装、鼠笼箍架吊装、工艺控制等方面加以控制。探讨了输电线路工程架线施工中鼠笼硬跳线的安装方法,并对鼠笼硬跳线安装工艺的控制难点、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跳线安装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刚性跳线施工特点,介绍铝管式跳线和鼠笼式跳线安装施工方法,分析跳线安装的质量要求,结合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线路设计建议,为特高压工程刚性跳线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00千伏输电线路一般采用四分裂导线,其跳线安装工作要比220千伏及以下的线路复杂,难度也大。若不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而仅按设计给的跳线长度制作安装,将因工艺不美观而返工或因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弧垂而使跳线报废。笔者总结了在几条500千伏输电线路施工中安装跳线的经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批500kV超高压线路的跳线规格采用与导线相同型号的4分裂规格,安装工作量大(如平武线第一基跳线安装竟花了10天),而且装后整形困难,有的扭曲成麻花状,外形很不美观,一致认为需要改进。针对这一普遍的问题,华东电力设计院在500kV淮南洛河一繁昌线路设计中,创新采用了两分裂跳线(通称4—2式跳线)取代四分裂跳线(通称4—4式跳线),通过施工实践证明这种跳线是成功的。1.跳线和软接线的材质选择材质主要着眼于载流量和柔软性两个因素。洛繁  相似文献   

6.
李锦 《江西电力》2012,36(2):23-25
锦屏至苏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采用铝管刚性跳线结构,依托工程开发了"±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铝管刚性跳线长度计算软件",目的是指导在工程中规范使用±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铝管刚性跳线计算软件,来达到降低跳线施工强度、减少高空作业时间、减少跳线用子导线的浪费、安装跳线美观性及提高工艺水平的目的,并为今后特高压直流工程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输电线路跳线计算是合理设计耐张塔塔头、跳线施工安装和线路安全运行的前置条件。跳线系统是由多组跳线和跳线串构成的动态力学平衡体系,受跳线串横向、纵向偏转的影响,跳线档距和高差也动态变化,目前尚无完整的理论体系解决跳线计算的力学平衡问题。通过构建跳线线长、跳线垂直档距、最低点弧垂计算模型,并根据跳线串的空间受力分解,建立了跳线和跳线串构成的动态耦合非线性方程组,同时采用了最优化算法对高维非线性方程组进行了求解。该算法不受跳线串数量的限制,可完成I串跳线、V串跳线及其混用类型的三维跳线计算,求解任意工况跳线线长、跳线张力及其它各姿态参数,完成输电线路跳线的三维制图,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用于计算机编程具有广泛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跳线引流安装是架空输电线路附件安装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美观性,直接影响整个输电工程的工艺。跳线安装的关键,主要应从准备工作、现场放样、引流压接、引流起吊、引流附件等方面来突破。在以往的施工中,常采用引流线直接放样法,这种方法肯定会使导线变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类比法是最好的方法,类比法就是用4根φ10的新钢丝绳(长度为整个工程引流最长的加0.5m为准),在耐张塔上对引流线进行放样,并满足设计的各种要求,然后再放下来和相应的引流线进行对应画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袁文可 《电力建设》1989,10(6):45-46
我国建设500kV四分裂导线输电线路跳线均采用四分裂跳线,通称4-4式跳线。这种跳线的安装工作量大,工艺复杂,整形困难、外观不美观。为了改进这种状况,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了一种4-2式跳线,即四分裂线路用双分裂跳线。这种跳线已经在500kV淮繁线路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格尔木—拉萨±400 kV直流线路工程采用鼠笼式V型跳线,与交流线路鼠笼式Ⅰ型跳线安装有所区别。通过耐张金具串长、转角度数、横担长度、跳线钢管与导线挂线点相对位置等参数,计算V型鼠笼跳线四分裂导线中2根上子线引流板角度,归纳比较了鼠笼式V型跳线安装不同工艺方案的优缺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并提出了鼠笼跳线设计和安装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高-杨行500kV输电线路投运3年多,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在2007年2月发生了一次大跨越锚塔跳线绝缘子串闪络跳闸故障,根据线路的运行经验及设计部门的校核判断,必须将过江大塔的直线绝缘子串和锚塔的跳线绝缘子串进行跳爬,提高线路的运行可靠性。介绍了500kV杨杨线大跨越段调爬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4—2式跳线我国第一批500千伏输电线路的跳线采用4分裂软线,优点是:跳线线材与导线相一致、取材方便、较为经济。但因4根子跳线所需长度不尽相等,安装时很难掌握得当,从而给整形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第  相似文献   

13.
以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和差值补偿法为基础,对1000 k V单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跳线设计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新的跳线安装设计方法,简化了跳线安装设计流程,避免了常规“穷举算法”中因输电线路杆塔尺寸、转角度数、绝缘子串长度、绝缘子串倾斜角等边界条件变化产生的“逐塔逐相”反复计算,有效提升跳线设计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4.
500kV 超高压输电线路采用四分裂导线,变电所采用双分裂母线,则变电所进线由四分裂过渡为双分裂导线是变电工程设计、施工必不可少的问题。在线路上,四分裂导线的跳线均采用与导线型号相同的4根导线,安装后整形比较困难,跳线长度因受调整板的影响而不易精确。对此,有人提出改用单根硬铝管连接,但跳线长达20m 以上,运输和接头等问题难以处理,这种形式在国外也尚未进入使用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自挂式跳线和关联跳线、刚性跳线和软跳线的特点,指出对于1000 kV特高压线路使用的单柱组合耐张塔,无关联侧跳线以自挂式刚性跳线为好,对有关联侧跳线则推荐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关联型软跳线.因关联式软跳线具有承力的特点,故跳线系统的计算较为复杂;跳线串偏角和跳线对跳线串末端的张力是跳线计算的边界条件;对跳线串末端至耐张线夹之间的跳线可以按孤立档进行计算;跳线计算应寻求满足边界条件下的张力最小值,计算成果作为跳线施工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单柱组合耐张塔跳线设计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挂式跳线和关联跳线、刚性跳线和软跳线的特点,指出对于1000 kV特高压线路使用的单柱组合耐张塔,无关联侧跳线以自挂式刚性跳线为好,对有关联侧跳线则推荐采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关联型软跳线。因关联式软跳线具有承力的特点,故跳线系统的计算较为复杂;跳线串偏角和跳线对跳线串末端的张力是跳线计算的边界条件;对跳线串末端至耐张线夹之间的跳线可以按孤立档进行计算;跳线计算应寻求满足边界条件下的张力最小值,计算成果作为跳线施工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丘开明 《电力建设》1999,20(4):31-32
500kV输电线路4-4跳线直跳引流板方向原设计成棱形断面,既不美观,又不利于跳线长度计算,亦不便于安装,绕跳因耐张串的方向随线路转角,垂直角大小变化,引流板方向正方形布置,易造成跳线与均压不相碰,磨损,针对原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交流特高压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000 kV淮南-上海输电线路工程采用了单柱组合耐张塔,单柱组合耐张塔2 个单柱塔之间的跳线采用了软跳线。从施工的角度看,需要根据软跳线的设计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结合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真型试验,对单柱组合耐张塔软跳线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为1 000 kV 淮南-上海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采用“上跳下,中跳上,下跳中”的全换位设计。运行维护过程发现,在上相与下相换位过程中,由于受引流跳线的自重和风摆等各种因素叠加的影响,部分跳线耐张压接管联板出现裂纹,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通过对一次检修中出现的耐张压接管联板裂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导致联板裂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处理措施。对后续750 kV输电线路的全换位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750 kV输电线路耐张塔刚性跳线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750 kV输电线路有43基耐张转角塔。为了确定经济、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的跳线连接方式,预选普通软跳线、笼式硬跳线及铝管式硬跳线3种方式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通过计算、试验和论证,推荐采用铝管式硬跳线,它加工简单、施工方便,可降低工程造价,完全满足线路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