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流纳污能力是指河流水体在一定规划设计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反映了水体污染物排放量与水质保护目标动态输入的关系.在系统评价新乡市主要河流水质现状、污染物排放状况基础上,利用一维水质模型,以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作为控制因子,对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背景浓度、水质目标等参数进行率定.以共产主义渠为例,计算其纳污能力,同理计算其他主要河流.计算结果显示,共产主义渠COD和氨氮的纳污能力分别为2 298.3 t/a和100.6 t/a;新乡市主要河流纳污能力COD为1.1万t/a、氨氮为0.05万t/a;结合入河污染物排放状况,到2020年新乡市COD和氨氮的入河控制量分别为22 603.8万t/a和2 060.5万t/a,削减量分别为17 699.7万t/a和2 349.0万t/a.  相似文献   

2.
滏阳河污染控制及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滏阳河的污染现状,提出一套以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生态河道相结合的滏阳河污染协同控制、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体系.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与污水处理厂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滏阳河外源污染源的顶端控制,最大限度的消减由点源和面源污染源造成的污染物积累;利用生态浮床和生态护岸技术构建滏阳河生态河道,进一步削减滏阳河中内源污染物,加速滏阳河结构与功能的生态恢复,最终实现河流水质的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流域水资源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对宁夏水资源进行管控,开展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以2015年为现状年,从水量和水质要素出发,统计用水总量、地下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污染物入河量承载状况等多项指标,采用"短板法"选取"短板"要素作为评价的最终结果,得到现状年宁夏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临界超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武南河为例,研究了苏南河道的环境容量和水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推导了简明的水质模型和优化模型,计算出武南河的环境容量为:Ⅳ类水质时为115kgCODcr/d/km,Ⅲ类水质时为85kgCODcr/d/km.提出了实现环境目标的技术可靠、经济最优的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污染村镇河道——常州武进南宅河现状,采用底质改性、微纳米气泡复氧系统、微气泡复氧造流器系统、高效净水膜、浮岛式湿地与底栖动物控养等组合式生态修复工艺技术进行治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原河道的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河水水质由治理前有劣Ⅴ类达到了治理后Ⅳ~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氮磷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为苏南地区乃至我国南方黑臭河道的治理提供了一种借鉴,工程示范与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黑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提出面污染源负荷量的计算方法,并估算全省地表水面污染物产生量和入河量。  相似文献   

7.
河口湿地对入湖河流污染物具有很好的截留、贮存和净化功能,对消减入湖污染负荷具有积极作用.为反映不同入湖河流水质类型对河口湿地植被种类、构成等的影响,并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拟以巢湖入湖河流中的派河和十五里河河口湿地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以及植物群落内部的生态关系研究,揭示不同河口湿地植物群落在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和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结合汶河治理工程典型实例,介绍了河道整治方案。通过治理使河道不仅满足防洪、排涝、引水的功能,更有利于恢复河流生态,有利于改善河道周边水土环境,有利于改善河道水质和河道两岸的自然景观,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沿岸百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全面搜集漓江桂林水文站以上流域内供水水资源利用及保护状况、水源地环境及水质状况的基本资料基础上 ,对水源地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 ,得出大面到味精厂水质良好 ,味精厂到宁远河入口水质较好 ,而宁远河入口到净瓶山水质较差 .在详细调查供水区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后 ,划分出了水源地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拟定水源地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 1 -1 999)的Ⅱ类水水质标准 ;计算出水源地污染物控制排放量和削减量 ,提出了包含 2个步骤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 .根据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 ,以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为依据 ,确定具体的削减对象与削减量 ,按实际可操作性 ,提出了 3个步骤的削减量分配方案 .  相似文献   

10.
太湖入湖河流总氮质量浓度限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太湖水量水质数学模型,结合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实测数据,对流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模拟和对比,计算得到入湖河道产生的污染混合带,利用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模型,根据90%保证率月均入湖水量条件以及混合带范围限制要求(3 km2),确定了太湖入湖河流总氮质量浓度限值.结果表明:采用太湖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得到的太湖流场、浓度场计算值与实测值均相差不大,入湖河流总氮质量浓度限值为Ⅰ类水0.5mg/L、Ⅱ类水1.5 mg/L、Ⅲ类水3.0 mg/L、Ⅳ类水4.0 mg/L、Ⅴ类水5.5 mg/L,该限值可为入湖河流总氮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城市河流水环境管理决策和总量控制规划提供定量化工具,通过四川省绵阳市涪江河段总量控制规划为例,对城市河流总量控制规划进行了研究,包括使用标准指数法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功能区划、分河段建立河流水质模型并用VC 编程计算水环境容量,并建立模型对涪江水环境容量价值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城市河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淮北市水功能区基本情况的分析,利用一维水质模型的概化,分析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建立了河流纳污能力模型,定量计算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盲信息下渭河水环境容量及消减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河流水文、水质的动态特性,以及监测数据、频率资料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完整性,运用不确定性信息的数学处理方法-盲数理论,将水文、水质参数都设为盲数,对渭河有机污染物COD与NH3-N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负值,说明它们都已超标,需要削减排放量.并将计算结果与确定性参数情形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超标河段COD与NH3-N削减量计算问题,此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符合河流水文、水质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未确知模拟信息的河流水质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定义水环境系统未确知参数和河流水质未确知风险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突发性泄漏情形下污染物运移、扩散和转化规律的二维河流水质未确知模拟模型和水质风险可靠度计算模型。根据河流水质模拟结果,运用未确知风险可靠度计算模型对突发性水质风险进行评价。实例研究表明,以未确知数学理论研究河流水质风险问题,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河流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了水环境容量的定义和分类,建立了符合山东省水文、水资源特征和水环境状况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构建了适合北方地区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程序和方法;摸清了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点源排放口的一一对应关系,提出了将水域环境容量转换为陆域点源最大允许排污量的估算方法.以山东省内239条河流547个水功能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在满足水功能区划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全省制定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流水系水文、水质的动态特征,以及监测资料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完整性,将盲数理论应用于河流氨氮削减量的定量化研究.在对河流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水环境系统盲参数概念,通过将确定性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中的参量盲数化,建立了盲信息下河流氨氮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和氨氮削减量计算模式,并对淮河干流蚌埠段的氨氮削减量进行了计算.实例研究表明,对超标河段氨氮削减量计算问题,所建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河流水质模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水环境系统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数据信息的不足和不精确性,将河流水体支撑能力和污染负荷水平表示为三角模糊数,构建了度量河流水质风险的模糊评价模型。在定义三角模糊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将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参数模糊化,建立了模糊水质模拟模型。根据水质模拟结果,运用模糊风险评价模型对控制断面水质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于河流水质模拟与风险评价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河流允许排污量确定的未确知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环境系统的未确知出发,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对河流水体纳污能力及其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在定义水环境系统未确知参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将常规的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中的参数未确知化,建立了河流水体纳污能力计算的未确知数学模型.通过将排污风险定义为未确知事件,提出了排污风险可靠度计算模型.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水体纳污能力及其风险问题研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绛溪河简阳段水污染源调查评价,找出主要的污染源,并在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基础上,提出水污染控制措施。调查结果表明:绛溪河流域简阳段最主要的污染源是场镇生活污染源,其次是农村生活污染源和农田径流,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45.7%、28.7%和22.6%;该段CODcr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 354 t/a和43 t/a,剩余环境容量分别为227 t/a和-149 t/a。因此,应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河道的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0.
根据延河主干河段排污现状,以BOD5为指标,估算了进入河流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负荷,并运用稳态一维BOD5降解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延河主干河面的河流综合自净系数为K=2.69,说明延河这样的高含沙量河流具有很强的有机污染自净能力,对2010年的河流水质预测表明,为保证延河水质达标,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