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专利信息     
该发明是继蜡染、扎染之后的又一种可在织物上进行印花染色的方法,与蜡染、扎染相比,它不需要事先在布料上描画、扎、缝等操作过程,周期短、效率高,随机配置颜料,勾画图形;加之制作方法变换多,所以图案的花色、唯一性比蜡染、扎染更加丰富和突出.该方法在印染某一特定尺寸的布料时,绝对不可能加工两块相同图案的织物产品,用这种面料制作时装,可迎合当今人们追求新奇,唯我独有,突出个性的心理需求.生产该产品需求厂房10M~2,设备投资500元,原材料市场有售.使用该发明方法简便,省时省力,适于批量生产,染织物成本占售价的(织物价格 1)/织物  相似文献   

2.
蜡染是悠久历史的一种手工印染工艺品,且传统印染工艺越来越受到市场和大众的欢迎,但其制作工艺有局限性,存在制作周期过长、生产工艺繁复、耗能大、对生态环境有所危害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改变设计生产模式,解决传统工艺中的不足,并通过新技术对蜡染产品有效的进行创新,最终,不仅可提高蜡染产品市场经济价值,也能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用矿物质或者是从植物中提取颜色进行织物染色的工艺,这种传统手工艺技能通过高温的蒸煮会产生变幻莫测效果,很有艺术魅力,并有意想不到的图形和色彩产生,独具艺术魅力。传统的扎染方法为现代扎染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人文艺术给当代社会带来了很多无限的遐想。文章从现代扎染及实用性,探讨了现代扎染的艺术形式和一些技术的创新,而且指出了现代扎染将在未来的时尚领域里扮演着不可的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室内装饰设计流行以"软装饰"为主,而手工印染装饰艺术如何能够适应当前室内设计装饰多样化的流行风格,用传统的工艺体现艺术的时尚性和风格化。手工印染装饰艺术用独特的工艺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画面艺术形式,顺应了当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潮流。大量的工业化材料对室内空间的构建使人们越来越渴求纯手工的独具匠心的艺术品,而如何提高手工印染艺术品的装饰性和艺术风格成为室内装饰设计的一门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电脑分色系统几个核心算法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汀荣 《计算机科学》1999,26(11):70-71
1.引言现代印染业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对印染品的质量和效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彩色印染方式为专色印染。专色印染是在一块白色的布匹上每次印染一种特定的颜色,经过若干次印染之后,生成完整的印染品。套色印染是将三种基本颜色(如:品红、青、黄)进行叠加印染生成各种颜色。无论是专色印染还是套色印染,都需要进行分色处理,传统方法是用手工进行分色处理,制约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服饰手工技艺。本文主要介绍了扎染、刺绣等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的产生发展、艺术特点、制作技法等。  相似文献   

7.
黎智  徐丹 《图学学报》2020,41(2):196
蜡染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广泛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蜡染模拟是针对布 料染色进行模拟,主要有裂纹模拟和布料染色模拟 2 个关键工作。此前的蜡染染色模拟方法只 能进行单色染色,且对晕染模拟效果不明显。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蜡染多色染 色方法。首先,使用基于距离变换的方法生成裂纹,并对裂纹的形状进行修正;然后,使用图 像标注软件 Labelme 对图像特定区域进行手动分割,以方便之后对其进行染色;最后,使用 PhotoWCT 算法对图像的特定区域进行染色,并利用内容图中的像素相似性来平滑染色后的结 果,使结果更接近真实的蜡染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针对图像进行多色染色模拟,且 在晕染效果方面较之此前的方法有明显提升,更接近于真实蜡染图像。  相似文献   

8.
浙南夹缬作为我国古代夹缬的遗存,堪称我国雕版印染的活化石,但在近代由于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其生产、消费都大大减少,甚至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对夹缬进行产品定位和品牌化设计,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夹缬;开发更多的夹缬产品;推动夹缬生产与消费,从而为抢救和保护这项优秀的民间手工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现代蜡染艺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从审美取向、图案内涵及色彩表达等诸多方面加以充实和超越,使蜡染艺术更好的表现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手工造物的文化价值和产品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漆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它们是中国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漆艺作为一种传统媒材,它的文化价值正在逐步受到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微流控器件主要由玻璃或聚合物材料制成,而无纺布具有成本低、易加工、一次性等优点,为微流体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研究把蜡印染在无纺布上制备微流控器件,可以形成有效的蜡印通道,控制流体在内部通道扩散和流动。并把不同浓度的红色水溶性染料滴到通道中,利用图像处理算法检测其灰度值做浓度比对,发现在特定浓度下,灰度值呈现近似线性规律,可将其推广到生物医学现场检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籍历史悠久,其形制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影响极为深厚。现代书籍设计中充盈着古籍元素,无论从装订方式、材料、印刷工艺、版式设计、图形与图像应用等方面,古籍的种种形制留给现代设计师诸多源于形式或潜于内涵的设计灵感,此种灵感源自古往今来造物与创意的探寻。古代艺匠有"材美工巧"创造观,基于此的传承与沿革,现代书籍设计已发展至形制的新探寻与书境的新营造。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流传着一种久负盛名、长盛不衰且为世人所青睐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漆器。在文物学界,许多学者甚至将其与同样享有盛誉的瓷器和丝绸并列,视作古老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的代表。漆器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它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从漆器的美学特征要素——功能、色彩、装饰、材质、工艺、整体意蕴等方面进行评述,阐述漆器所散发出的永久魅力和青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是集民众创作的艺术性、实用性以及审美性于一身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主题所要涵盖的两方面需求不外乎:其一,是物用方向的实用需求,其二,是精神导向的审美需求。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的局限性一定程度诱发人类对自然和宇宙未知力量的向往与原始崇拜。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创作核心与本质诉求大都有围绕辟邪祈福、求吉纳祥的精神需求来展开的必要性,就人类本能而言,这种创作指向也是具有必要性的。求财亦是人类本能之一,精神满足是人类对艺术功能性的主导性需求,其中既涵盖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也有愉悦精神的审美体验,探究古人将本能需求与艺术是如何巧妙关联,是探究民间艺术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15.
CAPSP——一个丝绸印花智能CAD/CAM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丝绸印花的智能CAD/CAM系统--CAPSP.CAPSP采用了基于 知识的处理技术,能非常有效地进行丝绸花样设计、人工画稿的分色处理以及输出满足丝绸印 花工艺的分色胶片.该系统已在国内若干丝绸印染厂成功地使用.  相似文献   

16.
窗作为我国古代灿烂建筑文明的组成部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国人传统建筑建造技巧和文化艺术审美特质,展现了国人高超的造物智慧,堪称中华文化艺术史册中光辉灿烂的一页。本文首先谈到窗的历史追述,继而重点讲述窗的形制、用材和装饰图案,力求让读者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有较为直观、深入的了解,激发读者学习研究中国传统造物技能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云纹是我国古代装饰纹样中独具魅力的瑰宝,卷云纹是其中重要的一支,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当代的艺术设计实践也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发现云纹图案中蕴含的艺术思想、造型手法,无论是对于文化艺术研究还是对于聚类算法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云纹图案变化繁复、人工分类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近邻关系传递的多子类中心近邻传播聚类算法(ANP-MEAP),结合形状上下文特征(SC)提取算法对云纹图案的自动分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验显示了结合SC特征的ANP-MEAP算法进行云纹图案自动分类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提出的云纹图案聚类算法,对于其他传统艺术图案的聚类分析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GuQin(古琴literally,ancient Qin) is one of the oldest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GuQin has its own special way of making notations.Existing GuQin notations incorporate a valuable herita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Using computers to store GuQin notations and recover the same to typesetting and printing is briefly described in this paper.The prospective applicatiion of computer technique to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